APP下载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2022-06-15关立蓉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2年6期
关键词:复旦补习班早餐

关立蓉

2月初,在复旦大学历史系读研的女儿放假回家了。假期里,她依旧保持着早起的习惯。6:00,我听见我们卧室的门被轻轻扣上的声音,门的缝隙透出一束光,这是女儿打开了厨房的灯。接着,有水流的声音,我知道,她在给我们做早餐。我又听见了她轻轻朗读德语的声音,她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晨读。利用点滴时间朗读背诵,这是她读小学时就养成的习惯。上了大学,除了繁重的功课,还有各种社会活动,时间更为宝贵,必须见缝插针。

7:00,她戴上帽子围巾,背上书包,整装待发。她要去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资料,为她的毕业论文做准备。临走,她来和我们说再见,告诉我们粥已熬好,正在保温中。我说外面零下4℃,要不要我们开车送。她说,不用了,她准备步行去,正好锻炼身体。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保证思考的连续性,她中午不回来吃饭,在附近的便利店买份快餐就解决了。我有点心疼,嘱咐她,路上有霜冻,小心点,眼睛看得累了,就早点回来。她说,外地同学来南京查资料,还得住宾馆,自己能够回家,在行走中锻炼身体,一路欣赏风景,一点不觉得辛苦。

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困苦,她都能勇敢面对,苦中寻乐。

读四年级那年,我和女儿千里迢迢,从家乡南通到河南探亲。先生工作的地方没有空调,没有电脑,电视的信号也是断断续续。外面暴雨如注,室内也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是那儿有个图书馆,她便找到了乐趣;初二暑假,全家去上海旅游,40℃的高温里行走在复旦校园,汗如雨下,女儿却欢喜不已,深深震撼于百年名校浓厚的学术气息。当时购得一枚铜制纪念章,上面刻有“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十年后,她戴上这枚熠熠生辉的纪念章,终于踏进了复旦校园;初三寒假,去泰山游玩,在冬日的余晖中,徒步登上玉皇顶,山顶之上,诵读姚鼐的《登泰山记》、杜甫的《望岳》;高二暑假,远赴南开参加夏令营,遭遇北方罕见的狂风暴雨,这没有阻挡她去聆听一场讲座的热情;大二暑假,参加学校组织的德国游学活动,下了飞机,把行李送到宾馆,没有休息片刻,和同学们步行数公里,去参观柏林的历史和自然博物馆……

女儿能吃苦、肯吃苦,这让我的一位同事羡慕不已。同事的孩子今年读五年级,每晚在书桌前做作业,用同事的话来说,就好像是让他服苦役。做作业时,一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吵着难、老师没教过。夫妻俩齐上阵,说得唇干口燥,帮孩子逐條解决;带他出去锻炼,跳绳跳了不到100个,又连连喊累。早上,她忙得像打仗,帮孩子挤好牙膏,摆好早餐,趁着孩子吃早餐的时间,帮他穿袜穿鞋。她发愁,如今“双减”,没有补习班可上,孩子的成绩本来就岌岌可危,现在更要掉到底了。

我对她说:“其实孩子上不上补习班不是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他缺少吃苦的精神,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有这样一种懈怠的情绪,即使上再多的补习班,也只是精神安慰,并没有实际的效果。上次我到你家去,室外寒风凛冽,你们家开着地暖,温度足有26℃以上,孩子穿着软和的睡衣,坐在整洁明亮的书桌前,学习条件可谓精良,但是看上去,他眼神游离,根本没有专注于课本。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你不妨给他讲讲那些名人小时候的读书故事,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下,如何发奋努力,比如读一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同事听了,若有所思,她说决定把家里的地暖关一段时间,让孩子感受一下“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学习环境。我说,这样做可以的,先让孩子从身体上学会吃苦,但更要培养内在的吃苦精神,这才是重点。

我家附近有所小学,每天下午放学,一看到孩子奔过来,爷爷奶奶们不约而同地取下孩子的小书包,自己背上。孩子和小伙伴们在前面欢奔,爷爷奶奶们背着书包,大呼小叫地跟在后面。这样的场景,在学校门口每天上演,大人们、孩子们,似乎习以为常。而我记得,女儿读小学时,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忙,下午放学,外婆来接她。她从来不会让外婆替自己拿书包,反而会主动帮外婆提袋子,手紧紧拉着外婆,眼睛盯着马路左右两侧,嘱咐外婆小心过马路。

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折腾,在苦中寻得快乐,知道感恩。在求学阶段,能够战胜功课的困难;踏入社会后,他们会明白,吃苦耐劳才是立身之本,才会勇敢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F14D16B5-DEAC-41D5-B4C9-639970E6FC6E

猜你喜欢

复旦补习班早餐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早餐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乐娅菲,C919背后的复旦人
打好基础有必要
吃早餐
以“复旦投毒案”为例反思我国的死刑制度
复旦“女神学霸”的成功秘诀值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