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实践课程中建设路径探析

2022-06-15王勇陶玉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双高思政技能

王勇 陶玉贵

[摘           要]  为适应“双高”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必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学生德技并修。以实践课程电子电路制作为例,优化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改革考核方式,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重点探析课程思政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式,设计“螺旋双循环”教学模式,加强过程管理,监测和完善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改革考核体系,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实验课程;“双高”建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034-03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拉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序幕。“双高”建设计划的目标与内涵在于对已有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支撑。因此“双高”建设计划的根本落脚点在于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顶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需要经历长期的学习和岗位的磨砺,缺乏理想信念的支撑是难以坚持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结合,由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引发学生内心的触动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三观”。在历史使命感与家国情怀的驱使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去克服困难,学习知识,锤炼技艺,精益求精。因此“修德”与“修技”是相辅相成的,开展课程思政是“双高”建设的必经之路。

高职学生具有对实践课程学习热情高、参与度高的特点。实践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突破点。为适应“双高”计划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将实验课程的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密切结合。以实训课程、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凸显课程的德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以电子电路制作课程为例,课程以设计舵机转向小车的控制器为主线,采用“螺旋双循环”模式加强实验课程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与学生的直观体验,让德育元素点点滴滴地滋润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优化课程内容

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了适应新时代工匠的培养要求,必须及时优化课程内容,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一方面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践;另一方面要便于融入德育元素,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在学习难度上,要循序渐进,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相匹配,做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以电子电路制作课程为例,以教师提出制作一个小车控制器为应用背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将课程分为查阅资料、绘制PCB、编写程序、元件焊接和调试运行5个阶段逐步实施,最终形成一件完整的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充满成就感。在产品从构思到调试、运行的完整过程中,将工程技术与课程知识相结合,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课程内容密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体系完整,教、学、做、思有机结合,为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融入思政元素

实践课程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培养德高技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能依靠简单、刻板、枯燥的说教,必须依赖于有声、有色的实验活动;必須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依赖于外界环境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因此融入德育元素的课程应当是更加生动活泼、有表现力、学生喜爱、能触发学生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并不会加重课时负担,只是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凸显课程的育人功能。基于上述原则,在电子电路制作课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

(一)实验准备,设备管理

在电子电路制作课程实验之前,要求所有学生轮流参与实验耗材的数量核对与分发,要求做到井然有序,严谨细致。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责任心,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规范使用电烙铁、直流电源等实验设备。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收纳设备和工具,并纳入考核。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适应能力。

(二)名人轶事,实时政治

在课程中讲到EDA工具、芯片等内容时,联想到“华为海思事件”,反映出我国在工业软件、高端数控机床、高端芯片制造领域的不足。这些不足,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屡屡遭到“卡脖子”,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攻克这些关键技术,需要千千万万的“同学”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卓越。通过这些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敬业精神和对行业的热爱。在讲解焊接技术时,要求学生克服浮躁情绪,勤于练习,善于思考总结,不断提高焊点的质量。为了给学生直观的体验,在课堂上播放大国工匠徐立平的优秀事迹短视频。徐立平以精湛的技艺和奉献精神为航天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这将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将自身发展与伟大祖国的复兴相结合,鼓励学生苦练技艺,技能报国。53C3CCE4-6F79-4661-9CCB-61C30CC11F70

(三)实际操作,切身体会

职业院校的教师是学生最容易接触的工匠,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技术示范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行业的热爱、对技术的追求。针对电子电路制作课程中QFP封装芯片的焊接等技术难点,教师分组演示技术要领。教师一丝不苟、规范严谨的操作,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在实验课程中与教师作品对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一步踏实细致地练习动作要领。学生在绘制PCB时,教师选取学生设计的典型错误PCB生产成实物,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误差对工程的影响。以实际操作和实际生产给学生带来的直观体验,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细致、踏实肯干、追求卓越的工匠品质。

(四)案例引申,思维点拨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具体实验案例引导学生使用哲学思维全面正确地看待事物,指导实践活动。比如在指导学生练习焊接时,告诉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源于实践,不可能一次完成。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实践—总结—再实践,多次循环才能掌握焊接的技巧。再如在讲解Altium Designer软件绘制PCB时,引导学生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逻辑关系,将复杂工程问题划分为简单的子模块,逐个解决。引导学生在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总结概括软件使用的步骤,以及各个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抽象出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的学习规律,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思政元素的融入不是生硬地叠加、灌输,而是有理有据地顺势引申、点拨。

三、改进教学策略

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高,这是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有利条件。但是如果不加强实践课程的过程管理,会出现学生缺乏思考、盲目操作、场面混乱等情况。因此,在实验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加强过程管理,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并形成思辨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在电子电路制作课程中采用了“螺旋双循环”式的教学流程,突出过程考核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获得感。“螺旋双循环”式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自我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不足。隨着课程学习难度的加大,有些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课程的学习。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容易产生自满、浮躁的情绪,影响课程的深入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对行业的热爱和对技能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用于知识巩固和技能训练的小循环。学生实践之后,首先学生之间展开互评,并将评议结果填写到实践报告上。随后教师结合实践报告和学生实操情况,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点评。教师通过亲自示范、播放教学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进一步结合思政元素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鼓励、引导学生找到造成实验效果不佳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学生实践中通过自评与互评及时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思考和自我完善。

在“螺旋双循环”式教学流程中,通过一个大循环多次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螺旋式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首先导入工程项目,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将项目拆解成若干任务、技能点,教师再对相应的知识、技能点进行深入剖析,由具体的知识点顺势引入思政元素点拨学生的思维,通过鲜活的案例、真实的数据摆事实,讲道理,触动学生的内心,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塑造学生的人格。在熟悉操作要领之后,学生开始实践。通过一个个综合实训案例起到阶段性总结作用,夯实、强化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在学习—思考—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循环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活跃了学习气氛,也降低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

四、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是引领和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而过程性的考核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将课程的考核指标分成三个维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如图2所示,通过多维度子目标形成考核体系,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测和全面的评价,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总结与反思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双高”计划建设中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思政元素只有以知识、技能为载体,通过真实的数据、真切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的触动和思考,才能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源源不断地鼓励学生一路前行,追求卓越。实践课程也随之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在电子电路制作课程中,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采用“螺旋双循环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夏怡.“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9(11):55-58.

[2]刘晶晶,和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预期与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15-122.

[3]李玮炜,贺定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深化产教融合建设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9(5):1-6.

[4]姜竹青.“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困境与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95-96.

[5]韩燕.“双高”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2):136-139.

[6]刘文进,杜文才,陈明锐,等.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通信工程导论的教学研究与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4):389-392.

◎编辑 马花萍53C3CCE4-6F79-4661-9CCB-61C30CC11F70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s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High” Plan

WANG Yong,TAO Yu-gui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must be carried out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study both morality and technology. Taking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electronic circuit making” as an example,optimiz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reform the assessment methods,and highlight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e teaching. Spiral double cycle teaching mode is designed to strengthened process management,monitor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kills and quality. The design of assessment system ensure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actice course.

Key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xperimental courses;“Double-High”Plan;teaching model

①基金項目: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项目(Wzyzrzd202005);安徽省质量工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0szsfkc0992);安徽省质量工程重大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2171);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2180)。

作者简介:王勇(1989—),男,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53C3CCE4-6F79-4661-9CCB-61C30CC11F70

猜你喜欢

双高思政技能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