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论》第三卷的剩余价值转化理论

2022-06-15田强强

学理论·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资本论

摘 要:《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即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使得资本关系神秘化,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和价值的实质,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商业利润、生产价格转化为商业价格在竞争的假象中隐藏了剩余价值来源的本质,平均利润转化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在收入从量到质的分割过程中进一步遮蔽了资本关系的实质,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掩饰了土地所有权背后的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关键词:《资本论》第三卷;剩余价值;转化形式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5-0028-03

唯物辩证法是《资本论》的基本方法,转化理论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资本主义运动的对立統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认识,《资本论》呈现出两类分析资本运动的转化理论,一是性质不同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理论,二是性质相同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其各种不同形式的理论,后者集中体现在《资本论》第三卷。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商业利润,平均利润进一步转化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这五种转化形式是性质相同的由本质到现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而不是可变资本或不变资本创造出来的。成本价格是包含商品价值的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因为不变资本只是发生价值转移上的量的变化,而可变资本是新创造的价值量或劳动价值量的束缚下发生量的有限度的变化,因而,只是把成本价格看作资本上的补偿而不是看作不变资本价值的转移和可变资本价值的补偿就掩盖了商品价值和资本的实质,进而,随着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被掩饰,资本的增值过程神秘化。商品价值等于成本价格加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不仅可以使得商品的利润量小于剩余价值量,而且可以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劳动创造的产物而是由预付资本创造的产物,从而利润的来源神秘化了。利润形式彻底掩盖了劳动和剩余劳动在商品价值中的作用,反而体现了资本的自我增值的合法性。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本质,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表现。不变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因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是使得G—W—G成立的资本流通增值的必要因素。利润率关心实际预付资本的值是多少。它是由剩余价值率转化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年剩余价值率是重要的一环。年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年利润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消失了,好像利润是由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而不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使得资本关系神秘化。现实生产过程中的颠倒将人对人的关系表现为人对物的关系,表现为关于现实生产过程中的歪曲的虚假的意识,把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说成是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或利润,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成是成本价格,把剩余价值率说成是利润率。由于这种颠倒的意识,使得资本关系神秘化,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被掩盖。随着利润向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地租转化,资本的增值过程和资本关系将会更加神秘化。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必要前提。由利润的本质可知剩余价值和利润是同一个东西,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资本周转不同,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在出售商品价值时,投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同量资本也会得出极不相同的利润率。资本并不关心剩余价值率的量,只会关心利润率的量,因而它们会在不同部门产生的不同利润的基础上尽量实现自身资本的利润的量的最大化。由于现实的利润率有低有高,资本就会自发地向利润率高的地方转移,由此进一步引发了资本竞争和商品受供求关系影响的价格脱离价值的波动,使得有的商品价格高于自身价值,有的商品价格低于自身价值,最终导致不同的利润率形成平均利润率。价值理论是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的基础。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的计算以所用的成本价格或预付资本为基础,而价值理论是以所耗费的价值转移的成本价格为基础。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成本利润率不同而是资本利润率不同,即,由于价值理论引发资本竞争和资本转移,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资本必须完成自身不断增值的愿望,以追求更高的利润率为目的,它并不关心已费资本的补偿,只是关心额外还能得到多少利润。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不同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而且取决于不同部门占有社会总资本的相对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还受到商业、人口、信用、资本等因素的影响。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对于成本价格来说,不管资本构成多么不同,只要预付的资本一定,成本价格的耗费就是一定的,对于它们的所耗费的成本价格都是相同的。现实的经济生产过程中,成本价格是极其不同的,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有机构成千差万别,因而在成本价格上的资本支出也是极其不同的,这也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提供了现实基础。特别是,运动发展中的成本价格不同于单纯的价值转移的成本价格,现实的成本价格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支出总是买入先前已经发生或多次发生价值转移的成本价格。本质上,剩余价值、利润和平均利润是一致的。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和价值的实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关于社会总资本的不同生产部门的总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尽管体现在各个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它们的量有大有小,但是社会总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是客观存在的。抽掉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必然联系,放弃劳动价值理论,都是不可取的,正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才能透过现象看到资本关系的内在实质。

三、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商业利润、生产价格转化为商业价格0675C28F-04CA-4DBA-AB50-A5B7B99172F6

商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分配平均利润进而利润的一部分形成商业利润。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共同分配平均利润,平均利润进而分为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商业资本承担了产业资本的一部分职能,也就必然引起商业利润的形成。商业资本在实际分配平均利润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一是与创造剩余价值的产业资本不同,商业资本不创造剩余价值而是转移剩余价值或者说是实现商品价值的买和卖,因而也就没有商业资本的特殊利润率被社会利润平均的可能。二是商业资本按照自身占有社会总资本的比例决定平均利润率,并按一定比例参与分配平均利润的量。三是一定条件下,平均利润率的大小受到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所占社会总资本的比重束缚。四是与受资本周转影响利润大小的产业资本不同,商业资本只是转移价值,并不能直接创造剩余价值和利润,因而,它的利润率是一定的。五是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不是来源于商业工人。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商业利润包含了补偿资本流通中产生产业资本的生产价格、补偿商业资本和占有商业劳动力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三个复杂的过程。对于产业资本的生产价格来说,它是产业资本的成本价格加上商业资本已经参与分配平均利润后形成的总资本的平均利润,受到商业资本所占总资本比例大小影响。对于补偿商业资本来说,买卖商品的直接资本、流通费用中的不变资本和流通费用中的可变资本都要进行价值补偿。在商业活动中,除了对可变资本部分进行补偿,还会对劳动力可变资本进行剩余价值的占有。

生产价格转化为商业价格。商业价格是生产价格经由商业资本流通加入其转移价值、补偿价值和占有商业劳动力剩余价值的价格或者说是生产价格加上商业资本分配的平均利润率占有的价格,这个价格并不是商业资本随意增加的,而是以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为界限。由于商业利润和商业价格的出现,产业生产价格也就变为了实际生产价格,即商品的实际生产价格等于商品的生产价格加上商业价格。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商业资本的周转对商业价格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商业资本周转对商业利润的影响不同于产业资本周转对产业利润的影响,产业资本周转速度同产业利润的大小成正比,商业资本周转速度同商业利润的大小成反比。在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的影响下,商业资本利润和产业资本利润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商业资本的周转进一步使得生产价格向商业价格转化,商业利润是由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

商业利润和商业价格的形成在竞争的假象中隐藏了它们的剩余价值来源的本质。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产业资本之间、商业资本之间、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之间都存在着分配平均利润的竞争,这样的竞争使得商业利润和商业价格与剩余价值的关系越来越模糊。本质上,商业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商业价格决定于商品价值。商业利润按照自身在总资本中占有的量占有一定的剩余价值,这一定的量在流通过程中计入商业价格中,商业利润的大小并不受商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而增加商业利润,而是受到其所占平均利润率的大小的限制。

四、平均利润转化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息资本,货币资本的价格转化为利息。借贷资本作为资本投入生产过程是前者实现转化的必要条件,货币作为资本商品是后者实现转化的关键。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货币资本作为货币贷给职能资本家用于生产活动形成借贷资本,借贷资本体现生息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借贷关系而形成生息资本。从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看,好像利息来源于资本自身的运动,其实它必须经过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才能实现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而使其中的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因此,借贷资本作为资本投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息资本的必要条件。货币资本一旦转化为生息资本必然要求货币作为资本商品表现其价格,即利息。资本商品和普通的商品不同,“货币作为资本变成了商品”[1]382,它还作为资本的使用价值和作为资本的交换价值。在资本商品的运动中,它作为货币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作为资本发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职能,作为借贷资本发挥生息资本的职能,在流通过程中,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是借贷关系。可见,生息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由于借贷分离了,职能资本要作为G偿还生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利息。利息是职能资本获得资本商品后投入生产和流通过程而取得平均利润后的一部分。这样,职能资本获得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或者说企业主收入,另一部分交给生息资本,即利息。利息成为使用货币资本的商品价格,它决定于生息资本的使用价值。资本商品的价格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是价格的一种不合理的形式,利息成为使用资本商品的特殊的不合理的形式的价格。

平均利润转化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是生息资本和职能资本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生息资本获得利息,产业职能资本获得产业利润,商业职能资本获得商业利润,后二者称为企业主收入。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分割平均利润受到一定量的限制,一是平均利润率,二是利息率,三是实际利润量。在实际的资本借贷过程中,好像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是完全性质不同的两个事物。这种不自觉的意识和客观事实使得任何资本运动取得的平均利润都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本质上,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分割都是剩余价值的分割。

生息资本转化为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作为非现实资本,是以生息资本为前提并由生息资本转化而来的。一定的虚拟资本,如所有权证书,按一定的年利息率计算,固定收入一定的利息,这样的利息是由非现实的“幻想的虚拟的资本”带来的,只要一种收入是由资本带来的,就是收入资本化。随着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资本表现为现实资本和虚拟资本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一种形式是所有权证书。当虚拟资本成为资本商品,就可以买卖并获取资本收益,取得了现实资本的利息形式。同时,虚拟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像现实生息资本那样,发生了分离,虚拟资本的使用者向所有者支付利息或者股息,除利息外的收益归虚拟资本的使用者所有。此外,生息资本还会转化为银行资本,银行资本通过存贷款利息差获取银行利润,银行利潤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0675C28F-04CA-4DBA-AB50-A5B7B99172F6

平均利润转化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关系的本质。利息本质上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展现的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企业主收入也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可见,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形式掩盖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资本不是物,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形式颠倒了现实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其中,利息使得资本拜物教达到了完善的程度。这种颠倒的资本关系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分析法来说明。

五、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是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农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而不是像工业中的全部剩余价值转化为地租。资本主义农业生产的农产品有自身特殊的性质,不能“把作为商品和价值的一切产品具有的性质,说成是农产品特有的性质”[1]720。在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中,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农业工人、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绝对占有决定了资本主义地租的形成和发展。土地所有权不仅仅反映了土地所有者同土地的自然关系,更加反映了土地所有权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不创造超额利润,但是可以将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唯一正常的地租形式”[1]864。对于级差地租来说,存在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级差地租I是资本投入不同土地具有的生产率的结果,级差地租II是资本投入同一土地具有的生产率的结果。与工业生产不同,农业生产的社会价格由劣等土地条件下的产品决定,因而会产生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情况,从而通过流通和市场出卖就形成了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即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不同于工业生产中存在的暂时性的超额利润,由于土地是一种自然的垄断的力,它产生的超额利润具有永久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因此,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是级差地租I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的实际生产转化过程中,后者会比前者出现超额利润并不全部转化为级差地租II的情况,因为前者是不同土地的资本投入生产率的结果,后者是同一土地的资本投入生产率的结果,在同一土地投入资本过程中经营资本可能会由于连续投入资本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可能会大于事先与土地所有者签订的地租。绝对地租的有机构成低而其价值总是高于其生产价格,还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阻碍其利润平均化而被限制。此外,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市场价格高于价值的垄断地租。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是剩余价值转化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平均利润之外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实质。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说明了绝对地租是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以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为基础,说明了级差地租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22-01-24

基金项目: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马克思文化理论研究”(SKB2019-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田强强,讲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资本論》研究。0675C28F-04CA-4DBA-AB50-A5B7B99172F6

猜你喜欢

资本论
《资本论》中的现代国家思想要点及当代启示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施复亮译本《资本论大纲》
社会认知视角的虚假意识
论《资本论》立论基础的逻辑缺陷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研究
世界工人运动对马克思《资本论》创作的影响
被写进《资本论》的清朝官吏
《资本论》热卖的背后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