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织工艺在传统灯具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2022-06-15王舒亚邱丽杰

科技资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

王舒亚 邱丽杰

摘  要 ; 传统手工艺在我国的发展由来已久,但是机械化生产的到来和西方设计文化的引入,使得传统手工艺逐步走向没落。为了传统手工艺的复兴,设计师开始注重传统工艺在不同领域新的表达形式。编织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将编织工艺运用到传统的灯具设计中,运用不同的编织方式和排列形式实现二者的融合,分析编织工艺与传统灯具相结合的创新性表现,研究编织工艺中传统灯具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编织工艺  传统灯具  应用价值  光影效果

中图分类号:TS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5(b)-0000-00

作者简介:王舒亚(1998—),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纤维艺术。

通信作者:邱丽杰(1973—),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设计中的传统语言应用研究,E-mail:2938437180@qq.com。

张道一先生在讲述手工艺的價值时,就强调了手工的重要性:“科技和工业化的程度越高,手工的东西便越显珍贵。”在当代,我国的传统设计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西方设计文化的冲击中,传统设计艰难求生,以求适应当代的发展;编织工艺,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美术也曾炙手可热,但也在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背景下逐渐走向没落。我国的传统灯具——灯笼,在当代琳琅满目的灯具市场中已成明日黄花。那么如何为传统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编织工艺与传统灯具结合,一方面符合大众的需求,能给人们带来舒适感,使人们在面对压力时,有些许安慰和放松;另一方面,将编织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中,不仅是对传统编织工艺的创新提炼,也将会促进传统灯具的发展,使得两者在相得益彰的同时都得以保存和发展。

1 编织工艺与传统灯具的互利共生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就可以看出:人类基本需求中相当一部分的满足都是由纤维材料实现的,纤维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编织工艺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时期的“结绳记事”。当时绳子是人们记录事情的主要方式,人们记录一件事情或记录时间就会在绳子上打结,大事或长时间以大结为代表,小事或短时间以小结为代表,同时也是最初数字游戏的方式。早期的人类没有艺术的概念,但对于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在利用纤维材料造物过程中就已经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人与纤维材质的关系可追溯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原始、最基础的需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编织工艺也像其他艺术一样持续性地流传和演变着,最终演变成为现代的编织工艺。

现代的编织工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陈设摆件。人们将情感与寄托融于编织之中,将编织作为一种工艺和文化,并应用到生活中的各种设计与制造中,这不仅是对传统编织工艺的一种传承保护,推进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对提升编织作品的审美有重大意义。作为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编织艺术品所呈现的艺术表达形态和审美倾向体现着人们对于产品选择的审美需求。因此,加强对于人们审美取向的研究和分析对于编织工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编织工艺品在当下的消费市场中并不占优势,传统的灯具也是如此。若将编织工艺与传统灯具的设计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设计,可以为彼此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呈现出新的艺术形式。如此不仅可以扩充编织的表现形式和运用范围,同时也可以推动传统灯具的不断革新,使之能够继续发展。编织工艺能够很好地诠释和体现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生活,并能将其作为具体的物质载体。这样既可以迎合大众需求,同时又没有过多的金钱投入。而且编织工艺比较简单,容易入门,更加使人感受到轻松,有返璞归真的意味,且具有趣味性。将编织工艺与灯具融合在一起,运用不同的编织手法,来探索编织的形式美,发现编织工艺在传统灯具中的创新,发现编织工艺的优势。

2 编织工艺在传统灯具中的创新表达

2.1 材料的创新

现代的灯具材料多采用玻璃、云石、塑胶材料、铁和铝合金等金属。但是在现代气息扑面而来的同时,又给人浓重的工业气息。在灯具所体现出时尚和简洁气质的同时,却缺乏了些许的人情温暖。但这却正是编织材料的可贵之处:棉麻等材料的应用会让人们体验到自然环保、朴实亲和的气息。将棉麻材质与其他材料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灯具设计,融合传统风情,同时避免形态风格上的不和谐,给消费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视觉效果。

2.2 造型的创新

现代灯具造型丰富,种类各异。但是编织工艺所塑造的肌理效果是无可替代的,通过疏密有序,经纬交叉,穿插交织,粗细有别的组织形式实现编织产品所要表达的肌理效果,并将其融于现代灯具之中,使得编织产品在实现了灯具造型表达时既拥有独特风格,又不失传统韵味。同时编织所形成的浮雕般的艺术效果也能更好地诠释和突出灯具的艺术效果。

2.3 制作方式的创新

现代灯具多为机械化的生产,虽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品太过冷峻,缺乏个性,满足不了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而手工制作相较机械化批量生产虽然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但是却能体现出手工艺制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赋予灯具人情意味,这是机械化生产难以代替的。

2.4 思维的创新

现阶段,一个商品的诞生已不再是满足基本需求那么简单。商品需要有自己的文化韵味和创新内容才能生存发展。在当代,只有将文化传统和当下时尚潮流相互融合,反复提炼,提高商品的文化价值,将产品或文化作为可以增值的资源,才能使产品得以长久生存。传统的制作方式、独特的造型、巧妙的工艺手法,以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底蕴和寓意,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造物理念以及蕴含的人文情怀。同时,造型的美观性和器物的实用性的完美融合,使得传统的造物思想呈现得淋漓尽致。

2.5 色彩效果的创新

灯罩的材质和颜色都会对灯光有所影响。而灯具在满足基本的照明功能外,更要为灯具本身增添不可替代的感性意义。每个灯具产生并非仅仅满足照明功能,其中还蕴含着设计师的情感与思想表达,由此运用不同灯光色彩赋予灯具不同寻常的情感色彩。不同的灯光色彩所要表达的设计语言是不同的,而由此获得的感官体验也是不同的。咖啡馆里柔和的灯光总能给人以岁月静好的感受,餐饮场所温暖的灯光总能给人以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而民宿的灯光会让人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

2.6 光影效果的创新

光与影的塑造是灯具设计的灵魂。在灯具设计中利用编织工艺的不同排列方式可以讲光与影的微妙关系更好地表现出来。编织工艺独特的编织技法和不同的排列方式所造就出模糊朦胧的边界,会塑造出不同形状的柔和形态,给人宁静轻松的意境。

光的形态选择会在整个空间中表现出一种轮廓形状,从而赋予灯具以艺术气息和无限魅力。影的形态塑造需要充分挖掘内心的情感需求,朦胧柔和的投影可以使体验者身临其境,置身于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光影世界中,通过光与影的错落使得作品更具诗意。光影会为作品赋予不同的内涵,在充满想象空间中会勾起人们的回忆,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回味和感受,给人不一样的心情。

综上所述,编织工艺在传统灯具中的应用极具创新性。就编织工艺在传统灯具中应用而言,将传统设计的元素与编织材料创新性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又考虑光与影的关系以及给与大众的感受。在顾及传统元素与编织材料创造性的结合中不失传统的文化韵味的同时,又保证光与影应用的效果,提高了画面整体的美观性和耐看性。

3  编织工艺在传统灯具中应用的潜在动能

3.1 有利于提高大众审美

以阿尔弗雷德·盖尔为代表的部分人类学者认为,对艺术品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关注应该成为艺术人类学的核心内容,艺术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让欣赏者从中体会并接受所表达的社会秩序与规范成为研究重点。换言之,审美取向背后是关注艺术品本身在当下语境中所要传达的价值观。编织目前虽然被大量的应用,但是与生活用品的结合在整体风格上相对生硬,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通过对编织工艺在当代语境下的审美取向进行分析,提升造型设计的审美价值,使得编织工艺重获新生。大众审美属于一种大的趋势,对于审美取向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大众审美实际上是与社会日常生活直接相连的,为生活服务,强调提高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也是编织艺术的主要审视和研究对象,很多编织工艺的灵感和元素也都来源于社会日常生活。所以,編织工艺发展必须与大众的审美需求保持一致,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人们审美需求的倾向进行合理设计,深挖当下语境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融合本土文化元素,与大众审美契合。以此保证作品能够具备广泛的受众,进一步提升编织工艺品的审美价值。

3.2 有利于刺激消费

编织工艺的审美对于大众的审美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引领大众审美取向的作用。但实际上,大众审美的出发点在于社会消费文化以及消费心理,那么编织工艺与大众审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转化成为当前社会消费心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由于当前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当前社会的消费文化和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当前人们对于物品的淘汰理念从传统的废旧淘汰,转变成为了以实用性以及审美需求为标准进行物品的淘汰,物品是否满足自身的审美需要已经成为是否淘汰物品的第一要义。编织工艺如今能得到发展,归根结底在于编织工艺所传达出的文化认同感和亲切感不可替代,与消费者的需求不谋而合,呼应当代的消费主义潮流,使其具有广泛的普及性与大众性。编织工艺在传统灯具中应用可以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促进编织工艺经济市场的扩展。

3.3 有利于促进编织工艺发展

编织工艺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壁毯艺术到如今各式各样生活产品的应用,所传达出的最基本信息就是实用功能是产品长久发展的基石。编织产品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又要确保其与受众的实际审美取向相一致,这就必须要考量编织产品实际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人们在经过设计审美以单纯的功能美或者形式美为主的发展阶段之后,终于体悟到在设计中要实现二者的兼顾。即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对其功能美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兼顾其功能美以及形式美。确保其外形的美观以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避免二者之间过度影响。

显然编织工艺并未完美平衡两者的关系,由于线性材料的限制和编织工艺的停滞,出现许多千篇一律的形式,对编织工艺的发展有害无益。因此,要重视材料的创新和工艺技法的创新,以此激发编织工艺品的造型创新,促进编织工艺的发展。

3.4 有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在以往工业文明的背景之下,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导致了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与影响。随着当前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和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巨大威胁的情况之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人们对于环境以及资源方面有了更多的重视,加强了对于绿色环保方面的重视和研究。该理念下的产品不仅要兼顾其功能美和形式美,还需加强对于生态美的重视,强调减少资源消耗和有害物质运用,并加强了对于产品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和设计。

在材料创新时,审美取向也逐渐向环保方向发展,这就使得生态设计成为当前设计领域当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大众的精神需求,考虑到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条件下,编织工艺与传统灯具的结合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又能放松心情,同时又符合“绿色生态”的要求的产品得以出现。编织工艺品不仅环保,同时能将情感因素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以此激发审美主体的情感共鸣。因此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编织工艺有巨大的发展创作空间。

3.5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当今世界,传统设计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急需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形式。与此同时,一批批艺术家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弘扬和发展传统设计与传统文化。然而,在如今的商品世界里,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难以静下心来体悟传统文化,品味传统设计思想所包涵的韵味。同时人们也面临着各种压力的侵蚀,逐渐失去自我,失去本真,忽略精神需求,沉浮于尘嚣之中。至此,人们开始注重情感上的寄托和心灵上的慰藉。改革开放之后,全球文化多样性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艺术家也开始注重本民族的个性和创造性,传统工艺得到复兴,人们重拾传统设计,找寻失去的人文情怀。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保留传统工艺品的内涵和文化特征,注重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同时又善于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当代要求的设计,引发人们对于传统设计文化的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设计文化,彰显传统的设计思想。将传统的设计元素贴合当代的设计思想和消费者的需求,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新的艺术作品,继续发展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4 结语

在未来发展中,设计师要重视大众审美取向,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将大众需求摆在第一位,力求编织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重视材料与工艺的创新,试图提取编织艺术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同时确保设计的生态性以及情感价值,促进编织工艺子当代设计中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琪琪. 手工编织在家居纺织品设计中的運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0.

[2] 徐雪媚,李雪艳.公共室内空间中的纤维装置[J].大众文艺,2019(2):135-136.

[3] 王薏茗. 纤维之线:论纤维艺术的线性建构[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9.

[4] 魏婷.传统灯具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符号化应用[J].包装工程,2019,40(24):297-302.

[5] 张文景. 当代纤维艺术的隐喻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6] 杜旭. 基于临沭柳编工艺的儿童家具设计[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

[7] 窦倩倩,肖旺群,项传兵.符号学视域下中国扇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1):43-46.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