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三个维度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2022-06-15经理王雅婷
经理 王雅婷
摘 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内在地包含三个维度,即人的自由时间、人的发展空间以及人的发展时空。当前我国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致力于矛盾的转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现国家间跨越式的发展,创新科学技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都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我国的鲜明实践。自由和发展的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过程,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要义,解读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对于“人”的理解上的本质不同,探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助于我国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更深层次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价值;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5-0021-04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体是人,核心在于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资本的本性以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共产主义的展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社会主义思想的各方面。运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思考当今国内和国际上存在的问题,是构建国际新秩序,促进国家关系良好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熠熠生辉的重要体现。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三个维度内涵
(一)人的发展空间
人的发展空间标志着人的联系、交往、发展的尺度,而生产力以及交往手段影响着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类活动空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质上是不断进步的,原始社会表现为氏族、氏族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形式,原始社会生产能力非常低下,受自然条件限制,其生产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对落后,社会交往也贫乏,因此原始社会表现形式则为简单的部落以及氏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阶级社会则出现了民族和国家,这一阶段阶级分化明显,逐渐分化成民族和国家两种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和世界性联系的扩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限制和自然条件的束缚,人为联系开始增加,各地域各民族各个国家的联系不断增强,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方式也得到了进步,社会交往和交流手段日益多样化,改变了封建社会小生产模式,机器的出现和大工业的诞生带来生产方式的不断革新,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走向整体化和现代化。
由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相应地出现了人对于物的依赖,表现为个体劳动片面与人类总体能力全面的矛盾。正是因为人的存在方式建立在对物的依赖基础上的独立性,血缘关系被打破,人世界贬值,物世界增值。强调突出经济利益的一面,忽略了人类的共同发展,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办法实现共同富裕。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注重自由个性的发挥,以在此基础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正如《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所言:“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变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而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生产为前提的。”[1]正是因为个体发展是以生产为前提的,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以生产为中介,因此,生产不仅使个体与社会之间产生联系,也提升了个人能力的发展水平。
(二)人的自由时间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表现为个人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在这个方面来说,人的自由时间包括生理活动时间和生存时间两种形式,在此基础上,生存时间则表现为劳动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要劳动时间則是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的形式以占用工人的正常劳动时间,这时的工人则表现为自然的人;而剩余劳动时间则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属于工人自己的自由时间,这个基础上工人则为生产的人,正是因为资本家占用了工人的自由时间,所以工人用来发展兴趣爱好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不断缩减,由此导致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人不能发展自己,因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是受束缚的、被剥削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言:“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一生中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必需的间断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么,他就还不如一头载重的牲畜。”[2]可见,马克思非常重视个体对自由时间的处置,并把自由时间与个体的人权相比较,从而为无产阶级获得人权而斗争。
自由时间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面。自由支配时间则包含闲暇时间和高级活动时间,人只有充分利用好自由时间,才能是自由的人,才能发展自己。正是因为人拥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自身。资本的本性和人的解放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无限追求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不可磨灭的本质属性。而剩余价值则要依靠雇佣劳动得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剥削工人、占用工人的非工作时间以创造剩余价值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从而限制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时间。马克思曾说过:“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人的自然存在所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作为必要的基础。”[3]可见,只有人们拥有了可供支配的自由时间,才能更好地分享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学习、艺术等休闲活动,以提升个体发展。所以自由时间的获得,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时间前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三)人的发展时空
个人活动时空相应地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首先是原始社会表现为自然共同体,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限制,人不能真正地认识自然,因此也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不能合理地运用自然,而人们的活动自然受到一系列限制,所以表现为自然共同体;其次为阶级社会的出现,这时候的个人活动时空受分工、阶级、民族、国家等各种因素限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资本主义社会则以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以创造价值和财富,表现形式为剩余价值和剩余时间,由于资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所以相应的工人的全部时间和发展空间也被资本家剥夺,个人活动时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阻碍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8198670D-D126-4A38-956B-EB6C21295465
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以此不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拓展自由时间以实现人对自由时间的支配。马克思曾说过:“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和科学方面得到发展。”[4]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缩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正是如此,人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以此发展自己,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共产主义社会注重劳动时间的节约,通过有计划的生产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共同生产。因此,节约时间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促进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实现规律运作,达到共同生产。在共产主义社会,衡量财富的必要因素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实现自由时间的自主支配,在此基础上拓展人的发展空间是个人活动时空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价值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创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人的主体性,在马克思视域下的人不是抽象的蛰居在实践活动之外的人,而是拥有感性活动生活在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编造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5]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和发展只是相对于统治阶级内部来讲的,而不是针对每个具象化的个体,因此,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人”只是资本家为了掩盖自己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而编造的谎言。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致力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发展,以实现个体和全人类的解放为目标,以此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同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关于人的本质最为高度的凝练,“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因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关注人的个体本质的升华,也重视人的社会本质的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进一步拓宽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是新时代共产党执政的基本遵循。这里的“人民”本质上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它不同于资产阶级社会的“人”,它是对社会中的人最为精确的表达。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德智体美劳教育意义上的发展,还包括人的本质的发展。马克思视域下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同样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发展,并给予个体自由劳动的权利,注重个体发展的需求。其次,以人民为中心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人的自由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解放是一致的,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使人民真正拥有了民主权利,由此体现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制度、体系、法律等都表现出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从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使人民能够更加地感受到公平和平等。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实践,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进一步继承和创新。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遵循
马克思将人类历史按照发展层次划分为“以人的相互依赖”为特征的“自然共同体”“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为特征的“虚幻共同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特征的“真正共同体阶段”[5]。只有在真正共同体中,人的自由和发展才能得到实现。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自由只是针对统治阶级内部来说的。马克思基于整体概念,提出了真正共同体的实现是通过个人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展现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他把人的发展放到人类社会大环境中,没有脱离社会发展的整体过程,并且从个体出发的角度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两者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的辩证统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在现实条件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具有实践性和选择性,体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6]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每个人合力的结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时间维度上的循序渐进,也展现了空间维度上的有序统一。在自然空间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遵循点、线、面形成的路径,从而使中国与单个国家之间建立了不同程度上的联系,由此为社会空间的合作奠定实践基础,以此促成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合作。所以,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价值遵循。
三、大力发展科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人的自由解放,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机器的使用改变了整个生产领域的劳动方式,以此实现了社会结构的整体变革。“只有使机器采用共产主义的方式应用,才能最大程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劳动者从自然必然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个人能够自由活动,延长脑力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时间。”[2]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机器的正确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人的劳动,缩短工人劳动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增加工人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现实前提。同时,机器的应用也最大限度解放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意味着人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物质资料,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通过增加劳动强度和改善设备,使无产阶级承担更多劳动,提高了无产阶级劳动的强度,把无产阶级的全部生活时间都变为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资本的利用效率,也因此限制了工人利用自由时间发展自身的才能,阻碍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人的自由发展与科学技术二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不断消除劳动异化,从而推动社会变革。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科技的发展,并提出科技兴国战略,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科学技术革新的重要手段。“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7]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整经济生产结构,变革生产环节,从而极大解放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强国,目前我们处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爆炸的时代,与传统生产力相比,网络信息时代具有快捷性、技术性以及智能性的优势。社会核心资源从物质转为大数据资源,使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挥。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改变了过去相对固定、狭隘的旧式社会分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形式,人类的自由与平等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国基于此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兴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8198670D-D126-4A38-956B-EB6C21295465
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机结合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生产实践活动,在进行生产活动中,人不仅与自然界发生作用,相应地人与人之间也发生着某种程度上的联系,这些联系不断发展形成广泛的社会关系,以在此基础上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实践是人们之间进行物质交往的过程,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5]因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这个社会中进行生产活动的人则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而发展成为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可以自由发挥自身的才能和力量,以此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将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前提则是发展社会关系,社会关系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8]因此,只有进行劳动生产实践活动,才能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强,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此基础上,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方式也得到了进步,社会交往和交流手段日益多样化,改变了封建社会小生产模式,生产力大力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走向整体化和现代化。
(二)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人的自由劳动时间
社会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而马克思的自由劳动时间理论则是基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做出的科学预测,而实现这一预测的前提仍然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只有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人们的自由劳动时间才得以增加。全面实现个体潜能和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伦理理想,也是要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才有可能。正如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所认为:“个人潜能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的基础便是这个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便可以开始,即“资本就违背自己的意志,成了为社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创造条件的工具,使整个社会的劳动时间缩减到不断下降的最低限度,从而为全体社会成员本身的发展腾出时间。”[9]可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缩短了劳动时间,同时自由时间也开始增多,人们便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为自身能力的发展提供时间准备。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在此基础上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是资本家同时占有和剥削工人的自由时间,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这种条件下,可供工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被压缩,相应的发展自身潜能的时间也减少了,工人成为被束缚在机器下的傀儡。正如马克思所说:“现代社会内部分工的特点,在于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5]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人的片面性,不断的机械劳动使工人的精神受到严重消磨,使工人的体力和智力受到极大损害。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下,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为前提的,同时现代大工业也促使社会分工发生变革,在此基础上工人必须熟悉和掌握各个流程,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
(三)通过提高个体能力满足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个体能力是指个人认识而且用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包含个体作为自由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个体对自我本质的认知能力以及自我才能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把每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目的本身,高度重视人的能力价值。”[10]可见,个体能力的提高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积极主动培养个体能力,才能为进行自主自觉的活动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最为基本的要求,而个人能力是否可以驾驭自身的全面发展则是其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条件。因此,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个体能力的自我发展,通过培养个体能力以驾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和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在推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方面,个体能力始终是处于核心位置,没有个体能力的提高,就难以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个体能力即个体潜能,只有充分发挥个体潜能,才能为实现人的解放提供可能性,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压榨工人的自由时间以阻碍个体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个体潜能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个体自主自觉的活动便成为被动性的了,即机械地受到机器和资本家的支配。“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5]可见,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被动性和普遍性,而相对地掩盖了个人能力的独立性和个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个人能力是一种受动性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非常注重人的能力的价值体现,认为通过解放和发展人的能力以发挥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进而最终实现人的解放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条件。共产主义社会下的个体能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因此积极主动地培养驾驭自身发展的能力是其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提高个体能力,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性,从而彰显了人人都能够发现和发挥自身的能力,以便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实践基础。
就总体而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三重维度内在地包含人的发展空间、人的自由时间以及人的发展时空三部分。从当代价值和实现路径出发,立足于人的角度看待三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紧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考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代的价值体现和实现路径,进一步阐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从人的角度看待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辩证地分析我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做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判断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鲜明实践,同时也为早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31.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陈芬,田梦非.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伦理解读[J].伦理学研究,2016(2):1-5.
收稿日期:2021-12-06
作者簡介:经理,副教授,博士,从事意识形态、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王雅婷,硕士研究生,从事意识形态、国外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8198670D-D126-4A38-956B-EB6C2129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