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类文本中的排比和对偶

2022-06-15王桂云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对偶大道论据

王桂云

排比是把结构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收到增强语势的效果。对偶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常以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来加强语言效果。两种修辞手法用在作文里都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那么,它们在论述类文本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以《〈礼记〉二则》为例,谈谈它们的作用。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引出论题,使观点鲜明

《虽有嘉肴》开头便运用对偶句式,由“嘉肴弗食”引出“至道弗学”,从而引出论题“学的重要性”。《大道之行也》开头运用排偶句式,简洁明了,开门见山地摆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从而使读者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条理清晰,使结构严谨

《大道之行也》先用排偶句式总写了“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接着,作者运用了并列式的铺排方法,分别从三个不同方面详述“大同社会”的特征;最后通过对偶句式比较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得出什么是“大同社会”。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虽有嘉肴》则先运用了三组对偶句式,层层深入,形成了递进式的铺排,然后得出中心论点。显然,对偶的运用使本文层次更加清晰。三、论据充分,使论证有力

《虽有嘉肴》中第一句以“嘉肴”与“至道”对举,巧妙设喻,让读者明白了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从而突出了“学的重要性”。随后的道理论据同样以对偶的方式呈现,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教学相长。

《大道之行也》先以排偶句式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三个方面写“大同社会”的具体特征。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安居乐业;3.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作者用排偶句式叠加论据,使论据充分,全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

四、语言灵动,使语势增强

恰当地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可以使文章语氣一致,语言层次更丰富。而运用排比句式,长短相间,可以使语言气势强盛,一气贯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所以,排比和对偶这两种修辞手法在论述类文本中,既可以展露文采,又可以增强语势,更重要的是对论点的提出、话题的阐述、论据的分析、结构的安排等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CE42C93-1B93-4B40-8746-15C557A942BB

猜你喜欢

对偶大道论据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品味对称之美
畅游飞艇大道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例析对偶式在解三角问题中的妙用
怎样利用对偶式处理高考解几问题
幸福大道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