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群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
2022-06-14周钦河黄灿军蒋贤海
周钦河 黄灿军 蒋贤海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925)
0 引言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百万扩招”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推动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扩招”背景下多元化生源已成为高职教育的新常态,必须在育人理念、教学标准、教学方式和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规格、开放立体化的教学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迫在眉睫[2]。
1 “扩招”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难点
高职扩招后,高职院校招生类型越来越多,这在分类录取方面难度并不大,难度大的是如何针对生源差异开展分类培养[3][4]。然而,虽然同一专业存在多种类型的生源,但有些高职院校仍存在仅用一份人才培养方案,只是根据学制的长短,仅仅在同一份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删减。不一样的生源,一样的培养标准和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非常困惑。同时,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相对单一的教学资源,使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具体表现在:
(1)难点一:扩招生源多元化,但培养质量要保证,毕业条件不能降低,如何构建灵活的课程体系和多元化的信息教学资源,以保证学习者在学习时间、内容和方法上的针对性?
(2)难点二:扩招也导致部分学校实训条件建设跟不上,设备的台套数不足,如何解决实训项目的开展,以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质量?
(3)难点三:生源背景的复杂化,教育教学难以统一管理,导致学生管理难度增大,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
2 瞄准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
《中国制造2025》指出:“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印染、稀土、农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在智能制造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适应产业的需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共建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教学资源库。
2.1 行企校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立开放共享机制
在智能制造领域中,根据学校、企业、社会学习者多方需求,建设教学可用、实践可用、技术可用的优质资源库。整个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分为教学资源开发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两大部分。教学资源由学校教学资源、企业学习资源和考证培训资源三部分组成。管理服务平台由交流论坛、资料检索与维护、信息发布等板块组成。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整体方案如图1所示。
图1:教学资源库整体建设方案
学校教学资源主要用于指导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师辅助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也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和各类社会学习者学习智能制造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资源库建设以学校为主,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引进企业学习资源库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相关内容及时更新资源库。另外,引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建立“创新项目库”,供教师教学,以及企业人员、学生参考学习,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与功能
2.2 打造智能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训新平台
紧跟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智能设计与制造中的数字化技术和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化技术,将虚拟化的工作场景引入学校,将难以实物展示的原理过程通过仿真软件呈现,建成开放共享型的虚拟仿真资源库,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智能制造虚拟场景,形成智能设计与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2.3 组件模块化课程资源
行企校共同组建专业群课程开发小组,调研智能制造企业,根据智能制造产业市场人才需求,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明确专业方向定位培养目标,形成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采用企业典型任务,依托智慧校园,围绕智能制造系统典型生产环节的设计、加工、管理和服务等,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质量工程”系列精品建设为着力点,建设优质专业群核心课,完善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教学文件,课程资源全部上传到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广泛学习。
3 校企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教材
融合“智造”,组建校企多元教材开发团队,持续追踪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元素,融入X证书标准,形成系列在行业内广泛认可的适用于X证书培训、教学需要,及“中国制造”国际推广的新型教材。建设活页式手册式教材及立体化教材。精准对接企业岗位标准,融合X证书标准,将知识点嵌入到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实施模块化分工教学,保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一致性,同时使学生可以按需选取不同模块内容;融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建立教材追踪管理机制,企业技术人员不断跟踪指导,及时更新教材,以保证教材紧跟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教材内容及配套资源将跟随智能制造类岗位需求变化而持续动态更新,每2年修订教材一次。
4 实施“新课堂”工程,推进“以生为本”的教法改革
推进信息化教学,打造多形态的智慧课堂。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多类型智慧课堂,应用VR、AR、虚拟工厂、微课、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课程中推广信息化教学方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打造有获得感的新课堂。尊重学情,因材施教,通过知识构建、能力实践、创新挑战和考核评价,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为学生自我发现、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超越学习成果,收获学习的感觉与兴奋。知识构建关键在于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呈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实践重在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充分参与,以学生为活动主角;创新挑战要求教学内容有新颖性,教学目标具有挑战性,教学方法具有探究性,教学过程充满对话性;考核评价突出能力评价、过程评价、多元评价。
表1:智能制造虚拟工厂
突出能力评价,强化过程考核,实施多元评价。形成学生技能、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增强社会调查与设计报告、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模式,以课程学习评价为基础,将评价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等相挂钩,有效替代传统考试,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突出过程评价,应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科学高效的过程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突出多元评价,采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引入企业评价应用于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训等。
5 结语
通过开展对智能制造企业调研,持续追踪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元素,校企共同组建专业群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从教材、微课、课程、专业群资源库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建设信息化资源,促进课堂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