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人工智能》课程共建研究
2022-06-14林剑楚AshimKhadka陈晓兵RajendraBahadurThapa
林剑楚 Ashim Khadka 陈晓兵 Rajendra Bahadur Thapa
(1.淮阴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0;2.Pokhara University Gandak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Nepal Lamachaur Pokhara 338000)
0 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正迅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使人类社会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变。国家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引进国际化人工智能人才,是加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育体系完善的重要途径。
针对提升人工智能教育这一问题,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利用国际化教育可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的一流拔尖人才,满足现代化人才的需求[1][2]。据此,在普通高等院校中推广,通过深入国际化教育,积聚国外优质教师资源,提升普通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培养。利用应用互联网+的形式,与尼泊尔专业的计算机学院——甘达基工程与科学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实现人工智能课程的共建,促进课程教学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
1 基于互联网+课程共建是提升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大众国际化途径
目前,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很多高校实施联合培养方式[3-9]。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利用国外交流、留学经验来开拓视野,与国际接轨。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存在较高的门槛,还会出现“小众”化的问题。第一,该方式需要占据双方学校大量的基础设施,造成设施空置、紧张的问题;第二,学生往往需承担较高的出国费用,这给普通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出行安全问题;第三,使未能接受该方式培养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利用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国际化,一方面将国际化教育更加大众化,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能够接受国际化的基础教育,同时还能提高国际化的视野,有利于鼓励学生后期继续深造和提前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能减少国际化教育对地理位置的限制,减轻对双方学校的基础设施的依赖,降低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成本,减少安全隐患。
1.1 基于互联网+课程共建是当下实现国际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10],支持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不出国门也能“留学”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通过互联网集合国外高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11],促进国内外教师的交流、共同建设课程,是普及国际化教育,提升学科专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课程共建应以国内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提升我国教育质量,通过中外教师的沟通和协作,优化课程的知识,把握课程的难点,拓展课程的内容,共同探讨教学内容的改进与改革,坚持课堂思政,融入多元化的学习背景、不同文化环境的碰撞,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1.2 融合课程相关各个方向的专业教师是提升课程建设的关键
一门课程往往涉及多个研究领域,且每个领域都发展迅速,知识更新较快。例如,202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计算机技术方向的卓越科技论文有18304篇[12],难以有重点地将课程中各个领域的前沿知识都及时地融入到课程中,这会导致课程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因此,将对应课程中各个领域的专业教师吸纳进课程教学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不仅能给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基础知识,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共建课程调查时,学生对我们共建课程反馈的词云图如图1所示。
图1:学生评价共建课程《人工智能》的词云图
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课程共建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互联网出现了很多线上教育平台,如MOOC、超星泛雅等,集合了很多优秀的大学基础和专业课程,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欢。这些课程具有制作精良、可回放的优点,然而也存在互动性、监督性和更新性弱的问题。例如,学生留言提问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不能监督学生是否在“开小差”;课程内容一经发布便会固定,更新也成为后续问题。学生评价视频课程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2:非即时视频课堂优点和不足的反馈(前6个意见)
即时视频课程通过教师在线授课能够有效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使教师们及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根据与学生的交流反馈掌握学生整体学习的情况,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互动还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还可将课程相关材料,提供给学生,不但能发挥网络课程中可回顾性的优点,而且还能尽可能地保留课堂互动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回放、时间不自由、互动性不足的缺点。学生评价即时视频课程的结果如图3所示。
图3:即时视频课程优点和不足的反馈(前6个意见)
线下课程作为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一,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防止一些弄虚作假的情况。第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使学生所学知识不只在书本上,亲身体验还能加深学生的认知。第三,学生与同学、教师的情感能够不断加深,培养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利培养健全的人格。主要缺点是课堂比较固定、易给学生带来单调枯燥感等。学生评价线下传统课程的结果如图4所示。
图4:传统课程优点和缺点的反馈(前6个意见)
综上分析,课程共建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国外教师采用线上即时视频授课,国内教师主要采用线下授课,并在超星泛雅平台搭建课程网站。如此,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课堂的纪律性、示范性、人际性的特点,还能结合线上课程的回放性特点,便于课程的拓展更新。
图5中显示课程结束后学生对不同授课方式的比较,可见采用传统+即时视频的混合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非即时视频方式因为可回看、自由等因素较为受学生喜欢,却在激发学生兴趣中表现不如传统课堂方式。传统课堂方式由于互动性较高,氛围等因素影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却因地点时间固定、易枯燥等因素,导致学生喜欢程度不高。
图5:学生对不同课堂方式自由投票(可多选)
3 课程共建的内容与问题
3.1 课程内容优化
人工智能技术近几年发展快速,已经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发展,并对知识推理、数据挖掘、智能计算技术也产生了促进作用。国内外教师深入讨论《人工智能》课程内容:(1)保留原有的知识框架,注重及简化和优化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做到通俗易懂,例如简化知识推理。(2)普及深度学习中相关的基本知识,如GAN网络、金字塔网络等前沿基本技术。(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鼓励其阅读前沿的文献,培养学生的科研基础能力。(4)制定配套实验,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制定线上、线下的授课计划
国内外教师共同制定授课内容和计划,根据擅长领域,各自有选择地讲授课程内容,尽可能保证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国外教师授课时采用即时视频方式,国内教师协助课堂的管理和学生沟通。国内教师授课阶段可采用线下方式授课,有时也可引入国外教师共同授课,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多样性。
3.3 课程网站的建设
课程网站作为学生回顾和自学的主要工具,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建立线上课程。在课程网站建设中,考虑到既要保留课程材料的全面性和可回顾性,还要保留课程的可拓展性。我们不仅将授课材料、视频动画、实验、作业、参考文献放在课程的专栏中,还针对各个领域,提供拓展内容,如编程基础、专项课程、往届学生优秀作品提供给学生们自学(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14285496.html)。
3.4 问题与讨论
在课程共建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以下几类问题:
3.4.1 语言问题
共建课程通常是双语课程,国外教师未必都精通中文,这影响了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所建《人工智能》是中英双语课程。应与国外教师明确,授课时使用简单的英文词汇,遇到困难时可以邀请中方教师介入,辅助学生理解其所述内容。国内教师授课时可提供先英文后中文的方式,既培养学生双语环境,又能准确明白课程内容。随着课程不断进行,学生通常能够逐渐适应双语学习。
3.4.2 时差问题
国外时区与国内不同,甚至会出现昼夜颠倒的情况,这影响国外教师的作息。尼泊尔时间相对我国晚两个小时,时差因素影响较低,与国内教师协调时间,可有效避免过早授课的情况。如果时区相差较大,则需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保证上课时间能够被接受。
3.4.3 专业问题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专业问题,虽然国内外教师授课章节内容不同,但国内教师在国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帮助沟通和解决专业问题,因此需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国内教师作为主导,把握好课程的内容。
3.4.4 异常问题
网络延时或中断往往会影响课程进展。在授课中,钉钉即时视频中断情况偶有发生,如一次尼泊尔遭遇大雨导致视频信号突发中断。此时,国外教师可通过其他社交软件及时告知对面情况,将课堂转交给国内教师继续完成授课内容。
4 结论
我们与尼泊尔甘达基工程和科学学院进行了《人工智能》课程共建的研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的模式克服教师流动不便的问题,国外教师主要通过即时视频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国内教师采用线下方式进行授课,同时肩负课程内容组织、课程纪律考核等相关工作。该形式相比单独外教授课,能够聚集该领域中更多具有研究背景经验的教师,对课程各个领域方向进行深入研讨和建设,提升授课内容的专业性和前沿性,发挥教师的专业背景。学生的反馈表明,共建的课程能够积极提升学习兴趣,提升英语水平,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将来留学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共建的方式,能够加强与“一带一路”上高校之间的交流,推动本校课程的改革,是加强教学面向现代化,大批量提升学生国际视野的快速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