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作品《知秋壶》的审美意境思考

2022-06-14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秋之壶盖泥料

龚 云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大多追求意境美,外在的表现只是一个方面,意境才是真正能给予人们持久艺术享受的重要部分,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浪漫精神和“长情”的特点。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思维影响下,紫砂壶艺术也有着自己的意境追求,从而显示出其民族性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知秋壶》就是这样一件有着意境美的紫砂壶作品,创作者将秋的氛围融入壶中,其中包含了秋的色彩、秋的味道以及中国独特的秋之审美观念。本文将对此壶的泥料、造型与装饰分别进行分析,以探析其中的审美意境。

一、泥料:秋之色彩

秋天是有颜色的,是金黄的麦浪,是清爽的蓝天,是火红的枫叶......融汇成温暖的、暗含着生命力量的秋之色彩。唐代诗人曾留下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千古名句,用来概括此壶的泥料特征也是极为相称的。创作者选择了一种颇为经典化的泥料,彰显了紫砂壶艺术的古典魅力,也概括了作品充满活力、大方开朗的主基调。

泥料呈非常明亮甚至于有些张扬的红色,色彩的饱和度与明度都非常高,首先就打破了人们对于秋之氛围的基本认知。更为凸出的还有泥料的质感,创作者着重强调了泥料的光泽度,在壶的表面有着一层非常明亮和水润的光泽,使作品变得非常耀眼,无论置于何处,都是当之无愧的焦点。在光泽感的衬托下,泥料的细腻感和纹理感也得到了强化,一方面衬托出创作工艺的精湛,另一方面也是对泥料个性的诠释。

秋天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静谧的,甚至是沉郁的,因为大多数自然植物的生命在秋日就已经进入了尾声,但春的辛勤和夏的滋养将在秋日变为收获,带给人们喜悦,创作者选择这一泥料的目的便在于此,启发人们关注秋的另一面。

二、造型:秋之味道

秋天的味道最集中地体现在那些在秋日成熟的果实当中,因此创作者便将壶身造型打造成圆润的果实形状,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秋日收获的喜悦。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是以紫砂壶的功能需要和基本结构要求为依托的,所以作品在形象性之中可见紫砂壶创作的基本精神和中国的审美态度。

圆润小巧的壶体洋溢着可爱、精致之美。壶身似一碗状,顶部是非常平整的,筒身部分的弧度清晰、均匀,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先放后收”的过程,底部平整,保证了整个壶体的稳定性。此壶壶身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端庄的,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对称之美,是中规中矩的审美格局在作品中的体现,从不同的方向去看作品,其造型都不会改变,始终是圆润、均衡的,可见作品的结构是非常完美的。此壶从正面看,两端微微向上扬起,如同一个灿烂的微笑,便能让人联想到收获之后人们的笑脸。

短促的壶颈部能够衬托出作品优美的颈肩线条,并连接了壶盖与壶身。圆圆的壶盖有着较为宽阔的边缘,恰好能将壶颈部“包裹”住,增强各结构之间的紧密感。壶盖顶面的凸出是对壶颈部线条的延长和终结,使作品整体的外部轮廓线条“闭合”,强化了作品的整体结构效果。壶钮造型很像是一段小根茎,镶嵌在壶盖中央,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弯流与耳状环形端把更多地体现了线条美,采用“暗接法”与壶身镶嵌而成,线面过渡流畅。

作品的造型有着紫砂壶特有的端庄、沉稳之美,形似果实而有了秋的味道,体现了创作者对秋的赞美以及中国独特的生命观。

三、装饰:秋之气息

仅凭泥料和造型,作品的秋之特点或许有些不够鲜明,创作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壶中装饰了更能代表秋之特征的枯叶造型。在壶身右侧,一直到把手上端边缘处,有一片立体的树叶,其与鲜嫩的树叶有着明显的区别,卷曲、发皱的边缘象征着叶的迟暮,昭示着已经到来的秋天。树叶雕刻得相当细致,仍能让人从中感觉到它独特的生命美感,其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生命在各个阶段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是对这秋之场景的丰富,让人们能更为直观地了理解作品的主题。

此壶虽小,但其审美意境是多元化的。创作者通过泥料、造型与装饰的配合,将秋的多重美感呈现给人们,赋予了人们或是喜悦、或是静谧的审美意境空间,展示了作品重要的意境价值,体现了紫砂壶创作者在审美意境表现方面的独特能力。

结语:本文从秋之颜色、秋之味道以及秋之气息三个方面对《知秋壶》的审美意境空间进行了揭示,并指出了作品在工艺方面的特征与价值。此件《知秋壶》也代表了紫砂壶创作的一种特征,那就是外在的精湛艺术表现必然要有内在的意境支撑,才能彰显紫砂壶艺术的民族特色。

猜你喜欢

秋之壶盖泥料
伪造的情书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秋之韵味
特别推荐
西湖荷景
秋之况味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