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筋排刺法联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H-B 评分的影响

2022-06-14程宏

中外医疗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经筋面瘫面神经

程宏

丰县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 江苏徐州 221700

周围性面瘫,即Bell 麻痹、面神经炎,是由于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所致周围性面部肌肉瘫痪,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而且不能闭眼、抬眉、鼓嘴,严重破坏患者的面部美观,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2]。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300 万周围性面瘫患者,其治疗问题备受关注[3]。 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较多,激素及抗病毒治疗应用广泛,但治疗效果差,且不良反应较多,并非理想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探讨该病的中医治疗方案[4-5]。 该次研究方便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10 月该院门诊收治的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照研究,探究经筋排刺法联合透刺法的应用价值, 期望能够为今后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76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信封将所有患者分入对照组、 研究组。 对照组:38 例,男21 例,女17 例;年龄20~61 岁,平均(41.21±5.47)岁;病程1~11 d,平均(5.61±1.24)d。 研究组:38 例,男20 例,女18 例;年龄22~57 岁,平均(40.98±5.51)岁;病程1~13 d,平均(5.58±1.17)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证实为周围性面瘫[6];②对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参加,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因中耳炎等引发的面部神经麻痹者;②精神状况异常者;③依从性差,或晕针者。

1.2 方法

对照组:分别于以常规针刺。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选穴:取下关、颊车、地仓、牵正等穴,并选取健侧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 针刺:使用0.3 mm×25 mm 毫针,以平刺法刺入穴位,深约0.3~1.0 寸,1~7 d 针刺应用泻法,然后转为补法,并配合艾灸,留针30 min,1 次/d,连续治疗3 周(21 d)。

研究组:经筋排刺法联合透刺法治疗。①经筋排刺:于足阳明胃、足太阳膀胱经进行选穴,予以排刺。一线:于患侧眶上缘取太阳、攒竹、鱼腰穴;二线:于患侧眶下缘取睛明、丝竹空、承泣穴;三线:沿鼻唇沟对迎香穴至睛明穴之间进行排刺(包括迎香穴,不包括睛明穴)。上述三线每1 厘米针刺一个穴位。四线:地仓→颊车,间隔0.5 cm 针刺一个穴位。 五线:针刺上嘴唇地仓、人中、口禾髎;六线:针刺下嘴唇夹承浆、承浆;第七线针刺天柱、眉冲穴。此外联合针刺合谷穴。 使用0.3 mm×25 mm 毫针,进行排刺,刺入约4 mm,以平补平泻方法施针。 治疗1 次/d,连续治疗3 周(21 d)。 ②透刺法:经筋排刺后,休息30 min,联合透刺治疗。 取0.4 mm×40 mm 毫针,使针尖与皮肤呈30°角,按照攒竹透刺晴明、阳白透刺太阳、地仓透刺颊车、迎香透刺四白、承浆透刺地仓的顺序进行透刺治疗,针法为平补平泻,有针感后留针30 min,在此期间每间隔5 min 捻转1 次。 并同时取健侧合谷穴、足三里进行针刺,留针30 min。 1 次/d,连续治疗3 周(21 d)。

1.3 观察指标

①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H-B 评分)[7]: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使用H-B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评价面神经功能情况, 量表包括面部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大体观、静止状态、运动状况(包括眼、口、额三部分)4 维度内容,根据严重程度予以0、5、10、20 分,共0~50 分,评分越高,面部神经功能状况越差。 ②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应用Sunnybrook 评分共0~100 分,评分越高,面神经功能越好。③周围性面瘫改善情况:以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评分表(Portmann)评价,共涉及6项目(皱眉、闭眼、动鼻翼、吹口哨、微笑、鼓腮),每项0~3 分,共0~18 分,评分越高面瘫越轻。 ④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改善情况判定疗效。 痊愈(A):各种症状体征均消失,可以正常皱眉、闭眼、鼓嘴,面部肌肉功能正常。 显效(B):各种症状体征消失,但有轻度面部肌肉功能障碍。有效(C):症状体征及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均改善。 无效(D):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A 例数+B 例数+C 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B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H-B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B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B 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H-B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points]

表1 两组患者H-B 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H-B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points]

?

2.2 两组患者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Sunnybrook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unnybrook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unnybrook 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Sunnybrook scores of patients [(±s), points]

表2 两组患者Sunnybrook 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Sunnybrook scores of patients [(±s), points]

?

2.3 两组患者周围性面瘫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Portmann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ortmann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ortmann 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ortman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points]

表3 两组患者Portmann 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ortman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points]

?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 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危害严重,若治疗不当,可导致面神经损伤,演化为顽固性面瘫,预后状况多较差。目前,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西医研究较多, 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该病病机、病因还不清楚,目前研究资料显示其可能与神经功能丧失、 氧化应激反应等导致的肌肉神经病变有关[8]。 西医治疗中多以激素、抗病毒等药物实施治疗,其目的在于改善神经损伤,但效果微弱,而且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想治疗方法始终是学界共同追求, 近年来中西方面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 为临床治疗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故该次研究注重从中医角度出发,展开随机对照研究,探究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

中医中没有“周围性面瘫”病名,根据该病主要症状表现(口眼歪斜、不能闭眼/抬眉/鼓嘴)将其归为“口痹”“口眼歪斜”范畴,针灸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9-10]。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的主要病机为脉络气血亏虚(阳明、少阳等)、风寒侵袭、经脉失养[11]。 因此,中医治疗思路为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濡养经脉。 针刺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能够通过穴位穿刺加快血液循环,并促进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兴奋,刺激肌纤维收缩,以保证正常的肌纤维功能[12]。 针刺作用下,面部肌肉能够主动收缩和舒张,从而刺激面部肌纤维收缩,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脉络气血亏虚的问题,促进肌力和肌张力恢复,逐渐改善面部肌肉功能[13]。 针刺为中医外治的典型代表,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有效等优势,是周围性面瘫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针刺方法众多,如直刺、透刺、排刺等。 合理选择针刺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针刺治疗效果,获得更为理想预后。 周围性面瘫,为风、寒、热邪侵犯阳明太阳经导致气血阻滞、面部肌肉麻痹,由此判断其病患在“筋结”[14]。 因此,予以患者经筋排刺能够改善气血阻滞, 促进病理性痉挛向生理性状态转化,快速通经络、舒筋活血[15]。 在经筋排刺法基础上,联合透刺法,能够实现一针双穴、充分透刺经络的目的, 作用范围更为广泛, 能够有效刺激颅外段面神经,直达病灶,可增强局部经络疏通效果,加速缓解面部神经功能障碍,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16-17]。 而且,经筋排刺法联合透刺法不但能够通经活络,而且还可以濡养经脉,促进面部神经代谢,加快神经纤维收缩,比常规针刺治疗更为有效。经各量表评估证实,研究组患者H-B 评分、Sunnybrook 评分、Portmann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7.37%,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 该研究结果与曾沁等[18]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其研究中联合应用排刺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 表明经筋排刺法联合透刺法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成效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予以经筋排刺法联合透刺法治疗,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改善,更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经筋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