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认同、村庄公共服务与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研究*
——基于江西省玉山地区的实证分析

2022-06-14刘贤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归属感闲置宅基地

何 军,刘贤石

(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与之相伴的是,农村宅基地低效利用和闲置浪费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因“一户多宅”造成的宅基地闲置问题非常严重。为了破解宅基地低效利用困境,近年来,国家先后制定颁布了诸多关于支持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的政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指出要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2019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但在各地实践中,宅基地退出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农户退出积极性不够等问题①吴泽斌,吴立珺.农民家庭发展能力与宅基地退出模式双边匹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0(07):93-105.②韦彩玲,蓝飞行,宫常欢.二重理性:宅基地退出低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广西5县13村的调查[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01):17-24.。宅基地退出实践中,农户自愿是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关键所在③邹秀清,武婷燕,徐国良.乡村社会资本与农户宅基地退出——基于江西省余江区522户农户样本[J].中国土地科学,2020(04):26-34.。厘清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决策机理,为优化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对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稳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纵观已有文献,学界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大多从制度约束④朱新华.户籍制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0):129-134.⑤彭长生.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状况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安徽省6个县1413户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3(01):21-33,90-91.和政策认知⑥佟艳,牛海鹏,樊良新.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10):26-30.⑦晏志谦,李建强,曾文俊.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及其政策启示——以成都市双流区为例[J].农村经济,2017(06):28-34.、宅基地基本特征⑧朱新华,陆思璇.风险认知、抗险能力与农户宅基地退出[J].资源科学,2018(04):698-706.⑨夏敏,林庶民,郭贯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7个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6(04):728-737.、农户个体特征⑩陈霄.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03):26-36,96.⑪孙鹏飞,赵凯,周升强.风险预期、社会网络与农户宅基地退出——基于安徽省金寨县626户农户样本[J].中国土地科学,2019(04):42-50.⑫杨玉珍.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及政策衔接——行为经济学视角[J].经济地理,2015(07):140-147.等方面进行分析。上述研究对于认知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到社区认同这个农村现实背景,考察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区认同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驱动作用。在农村社区具体场域中,农村社区认同是影响农民行为逻辑的一个重要变量⑬吴理财.农村社区认同与农民行为逻辑——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03):123-128.。此外,以往研究普遍集中于农户层面单一维度去分析宅基地退出行为,未考虑到农户所嵌套在的社区层面因素。有研究表明,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有助于构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⑭颜玉凡,叶南客.认同与参与——城市居民的社区公共文化生活逻辑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9(02):147-170,245.,而农户行为决策往往会受到村级层次特征的同质影响⑮黎洁,邰秀军.西部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基于分层模型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9(05):110-115,128.,这意味着社区认同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可能会因村落社区公共服务的差异而表现不同。那么社区认同和村庄公共服务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机制如何?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考路径。

鉴于以上,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一是本文以社区认同为视角进行研究,从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和宗族意识三个维度将其纳入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研究中,分析农村社区认同对农户行为决策的约束,为非正式制度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弥补了相关文献的不足;二是考虑到了农村社区层面的公共服务差异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引入了分层广义线性模型,将农户层面和村级层面变量均纳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有效解决了影响因素的结构分层和嵌套问题,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机理。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社区认同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指出,社区是“基于一定的地域边界、责任边界、具有共同的纽带联系和社会认同感、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共同的情感关怀维系着人们对社区的认同”①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3.。社区认同则是指“社区农(居)民在主观上对自己、他人及整个社区的感觉”②Stinner W F, Loon M V, Chung S W, etal. Community Size, Individual Social Position, and Community Attachment[J].Rural Sociology,2010(4):494-521.。在乡村社会治理的场域中,社区认同是影响农民行为逻辑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有的对农村社区认同研究③袁振龙.社区认同与社区治安——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出发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10-116.④谢治菊.村民社区认同与社区参与——基于江苏和贵州农村的实证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2(04):150-155.,大多从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两个方面探究社区认同对农户决策行为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血缘、宗法等是维系社区认同的重要纽带⑤谢治菊.村民社区认同与社区参与——基于江苏和贵州农村的实证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2(04):150-155.,费孝通也指出,血缘及宗族关系是建构社区认同的重要基础⑥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7-28.,由此可得宗族意识也是社区认同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基础上将农户社区认同的测量维度扩展到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宗族意识三方面。闲置宅基地的退出选择是农户面临的一个行为决策,社区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的行为和基本偏好,本文将从社区认同的三个方面出发,分析论述不同维度的农村社区认同与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关系。

社区归属感是连接社区成员与社区的一种重要渠道,是社区认同的一个主要体现,有助于促进社区成员的利益趋同,从而实现公共利益的增进⑦吴理财.农村社区认同与农民行为逻辑——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03):123-128.。社区归属感对闲置宅基地退出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区成员越是在身份上认同自我归属于社区,意味着他对社区的依恋感和归属感越深,越能着想于促进社区的公共利益。闲置宅基地的退出于村集体而言是增进公共利益的有益之举,因此农户愿意为了增进公共利益而选择退出闲置宅基地,从而尽更多的义务和社会责任;二是在以熟人为特征的乡村社会,社区归属感强的农户,往往会慎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会给村落社区中他人留下如何印象,因此,闲置宅基地的退出会受到他人及集体对自我评价的心理约束。同时,社区归属感通过从众意识作用于宅基地退出,农户在村域内的行为通常受到周边大多数农户行为的影响⑧邹秀清,武婷燕,徐国良.乡村社会资本与农户宅基地退出——基于江西省余江区522户农户样本[J].中国土地科学,2020(04):26-34.。当村落社区内群体中有大部分人均采纳某种行为时,农户便会受到从众意识的作用而与他人行为保持一致。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说1:

H1:社区归属感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社区凝聚力是社区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也是成员对其所属社区的向心力,满足公众需求的共同体能形成较强的凝聚力①李增元,袁方成.农村社区认同:在管理体制变迁中实现重塑[J].中州学刊,2012(01):93-97.。村集体组织领导者具有“当家人”和“代理人”双重角色②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91-292.,其组织权威源于村民内心的价值认同,是农村社区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村级组织执行政策中对于村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的实现程度,关系着村集体组织权威的强弱程度,也决定着村民社区认同感强弱③刘义强,姜胜辉.利益与认同:村民政治参与的边界及转换——基于佛山市4个村庄村级治理的实证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53-59.。当前农村宅基地治理机制主要以村集体组织为具体执行宅基地退出政策的主体④曾旭晖,郭晓鸣.传统农区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研究——基于江西省余江区和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9(06):58-66.,且宅基地退出以农户自愿为前提,宅基地退出行为的产生是基于农户与村集体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户在选择是否退出闲置宅基地时,若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村集体执行不可靠,会影响农户的闲置宅基地退出决策⑤孙鹏飞,赵凯,贺婧.农村人口老龄化、社会信任与农户宅基地退出——基于安徽省金寨县614户农户样本[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37-145+173.。当前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受宣传渠道单一所限,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政策信息了解不够全面⑥王兆林,杨庆媛,骆东奇.农民宅基地退出差异性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8(09):28-34.,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户与村集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而有象征社区凝聚力的组织权威的存在,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以凭借农户对村集体组织的支持与信任,降低闲置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户与村集体组织的“交易成本”,促使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农户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促进农户对村庄事务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个体与村集体之间利益关联,有利于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据此,本文提出假说2:

H2:社区凝聚力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宗族是华南乡村社会结构的基础,现阶段的乡村宗族是维系社区内部认同的机制⑦周大鸣,黄锋.宗族传承与村落认同——以广东潮州凤凰村为中心的研究[J].文化遗产,2017(06):80-86+158.。渊源于宗族关系而形成的“祖业”观,真正内涵在于以土地为主要表征的祖业,蕴含着对逝去祖辈与未来子孙的连带伦理责任⑧张富利.中国乡土社会的地权表达——以“祖业权”为视角[J].求索,2017(09):93-104.。祖业观视角下,土地产权在人格化特征上有三重意义:已经逝去的“祖辈”、活在当下的“我”以及尚未出世的“子孙”⑨陈锋.“祖业权”:嵌入乡土社会的地权表达与实践——基于对赣西北宗族性村落的田野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68-76.。因此,对于祖业,当下的我不仅是“守业者”,同时也是“传承者”,并且,将祖业完整传给后代是其应尽的责任⑩张富利.中国乡土社会的地权表达——以“祖业权”为视角[J].求索,2017(09):93-104.。因此,在农户将闲置宅基地看作“祖业”的现实背景下,由于存在宗族意识而引起的祖业观,形成了农户对闲置宅基地的私有产权意识和世代相传观念。因而,即使在退出闲置宅基地之后,农户能获得相应的补偿,也不倾向于退出而是选择保留闲置宅基地。因此,本文提出假说3:

H3:宗族意识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负向影响。

(二)村级公共服务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

农村公共服务是指“为满足农业、农村发展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①汪杰贵,裴志军,张俊华.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2(01):26-30.。村庄公共服务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其一,权益保障功能,农户认为公共服务供给较为充足的村庄更有能力兑现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给予其一定回报的承诺,同时也更确信退出闲置宅基地后,若未来遭遇风险,也能够被给予更多保障。其二,激励参与功能,公共服务水平较好的村庄具有激发农户参与行为的正向效应,为闲置宅基地退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当农户意识到公共服务项目能够为村庄带来改变时便愿意参与②翟军亮,吴春梅.农村公共服务中的农民行为逻辑研究——兼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推进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8,162.,闲置宅基地退出后的合理性利用,于农户而言是可以被提供更好公共服务的一个有益项目,从而村庄公共服务水平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产生积极影响。其三,降低依赖功能,农户闲置宅基地大多处于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建设的新房大多迁往到山外相对平坦的地域。农户所在村庄的公共服务趋于完善,农户对闲置宅基地的依赖程度越低,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上文分析,农户层面社区认同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的增加,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产生有利影响。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实施效果存在村庄差异,则可能受到村级层面公共服务的正向作用。农户是嵌套在村庄内的个体,基于农户层面的社区认同,在对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进行决策时,会受到村庄层面公共服务的影响。完善的村庄公共服务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项继权.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3):2-9.,从而影响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

村庄公共服务对不同维度的社区认同的促进作用内在逻辑不同。其一,在农户对村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以村级为主导的认识中,公共服务较好的村庄能为他们提供“服务型”体验。在“服务型”公共管理模式下,公民可以摆脱传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以主人的角色和积极的姿态参与公共事务④钱洁.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反思——基于公民性的变迁与重塑[J].理论与改革,2010(03):9-12.,而与社区集体的更密切的联系有助于提升农户对社区的信任与支持。随着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农户社区凝聚力得到加强,从而最终有利于农户做出闲置宅基地退出决策。其二,村庄公共服务大力建设下,形成了教育、文化、卫生和娱乐广场等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不断提高、环境不断优美的村落社区。这些都使得农户在淡化地缘、无血缘亲缘的情况下,在参与社区活动和人际交往时,增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⑤龚世俊,李宁.公共服务视域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及其模式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0(11):82-86,112.,进而推动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产生。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4:

H4:村庄公共服务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村庄公共服务增强了社区归属感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正向影响,村庄公共服务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正向影响。

三、数据、模型与指标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对江西省玉山地区部分村庄及农户开展的抽样调查。江西省玉山地区地处怀玉山脉境内,耕地资源稀缺,建设用地紧张,农户宅基地大多建设在山区且分布较为分散。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山下公共服务设施更完善区域转移,山区尤其是多余的宅基地大量空置。自2017年6月起,该地区启动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行《玉山县农村宅基地退出和流转及有偿使用暂行办法(试行)》,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截至2020年8月底,玉山地区自愿申请有偿退出宅基地1.32万户、136.70万平方米,改革成效明显。

本文所使用的两层数据分别是村级层面数据,以及嵌套在其中的农户层面数据。课题组随机选取怀玉山脉境内玉山地区的临湖镇、必姆镇、樟村镇、怀玉山乡等四个乡镇中的26个村庄,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因“一户多宅”而具有闲置宅基地的、且符合自愿有偿退出方式的农户。本次调研共计发放村庄问卷28份和农户问卷576份,收回有效村庄问卷26份和有效农户问卷548份,农户问卷有效率达95.14%。村庄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村庄基本情况、村集体资产状况、村庄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实施情况;农户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户主或其配偶,主要内容为农户宅基地基本状况、受访者个人和家庭基本状况、受访者社区认同情况以及对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的认知与评价状况。

(二)模型构建

分层线性模型是一种用于多层嵌套结果数据的线性统计分析方法,是基于一系列非同一层次的自变量解释同一因变量的估计。因此,本文运用HLM软件建立分层线性模型对社区认同和村级公共服务与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由于本文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为二分变量,因此不能用传统分层线性模型,则使用分层广义线性模型。

由此,本文建立的分层广义线性基准模型如下:

基准模型中,P表示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的概率;η表示第j个村庄农户的因变量函数,即选择退出与未退出闲置宅基地的发生比对数;β0表示第j个村庄农户层次模型的截距;βj(j≠0)表示为农户层次变量的回归斜率;γ01表示村级层次变量对β0的回归斜率;γ00表示为村庄层次β0的截距;γj0表示为第j个村庄层次变量对β0回归的截距;μ0和μj分别为β0和βj的随机成分。

(三)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1.因变量。因变量是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本文闲置宅基地是指“一户拥有多处宅基地,且属于多宅的那部分宅基地”,退出行为由农户问卷中“您是否已退出闲置宅基地”可得。本文将退出行为转化为二分变量,将选项“退出”设定为1,选项“未退出”的设定为0,以此划分退出行为。

2.核心自变量。本文核心自变量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变量为农户层面三个维度的社区认同和第二层面变量为农户所在村落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其中第一层社区认同变量,在借鉴相关文献基础上,分别测度农户对所在村庄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宗族意识的认同程度。依据其认同程度从低到高,选项设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并相应赋值1—5。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值法分别将每个维度的相应指标得分进行加总再求平均值,所得分值即为各维度得分,以此再将各维度纳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见表1)。

表1 社区认同变量说明

第二层变量为农户闲置宅基地所处村庄的公共服务水平。参考相关领域研究,农村集体经济日益成为基层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承担起了主要的村级公共品供给责任①周润书,程守红.功能视角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收不抵支的思考——以东莞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05):56-62,111.②王奎泉,范诗强.转型期村级公共品供给的机制创新[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1):45-50.。本文选择村集体资产额作为衡量村庄公共服务的代理变量,虽然该指标不属于具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但是村集体资产额却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出发点和重要来源,因此利用村集体资产额也可以作为村庄公共服务水平的度量方式。这个连续性变量取值越大,则说明村级公共品供给越充足,村庄公共服务对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也具有更深远的影响。

3.控制变量。借鉴已有研究,本文控制变量主要从户主特征、家庭禀赋特征、宅基地基本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户主特征主要是户主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禀赋特征主要是家庭老幼赡养比、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有无城镇住房,宅基地基本特征主要是农户拥有的宅基地总面积、闲置宅基地距所属乡镇距离(见表2)。

表2 主要变量名称、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模型的可行性检验

零模型是在两层水平上不添加任何变量,以此将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总方差分解为组内和组间两个层面,目的是判断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是否存在村庄上的差异。如果零模型下的方差显著,则说明可能需要建立分层广义线性模型。由表3模型1结果可得,零模型的固定效用为0.223,即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发生比为1.249(e^0.223);随机效应的方差分量为0.220,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这说明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可能受到农户个体层面和村庄层面两个方面影响,表明增加村庄层面的解释变量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采用分层模型是合适的。

表3 模型的可行性检验分析

第二层村庄公共服务作用机制的检验是采用仅含第二层自变量的半条件模型,用于验证村庄公共服务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模型2与零模型对比发现,仅含第二层变量的半条件模型的随机效应的方差分量下降明显,其隐含意义是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选择会受到村庄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存在群组间差异关系。因此,引入村庄层面公共服务变量是有意义的。

(二)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分析

考虑到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本文在做模型估计之前采用方差膨胀因子法对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0,表明不存在共线性问题。进而构建分层广义线性模型,考察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受农户层面和村庄层面的双重作用,结果见表4。模型5是构建含截距效应的完整模型,为本文的基准回归方程,以此来分析不同维度的社区认同、村庄公共服务水平与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机制作用,并作为主要解释来源。本文汇报的均是模型的稳健回归结果。

表4 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分析

模型5的固定效应结果显示表明,第一层农户层面的不同维度的社区认同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它们对农户闲置宅基地的退出决策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也证明了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与农户对村庄的认同是紧密相连的。其中,社区归属感变量系数为正、对数发生比为0.281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同等条件下,社区归属感每提高1个单位会导致退出闲置宅基地农户的对数发生比提高0.281。假说1得到证实,这表明农户对村庄的社区归属感对他们的闲置宅基地退出抉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区凝聚力变量系数显著为正,对数发生比为0.331,说明社区凝聚力每提高1个单位会导致退出闲置宅基地农户的对数发生比提高0.331。假说2得以验证,即社区凝聚力正向促进了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且综合各项社区认同的系数大小来看,发现社区凝聚力的系数最大,说明该项社区认同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的影响最为突出。可能的解释就是强社区凝聚力下村集体组织权威发挥的行政力量大,相对于农户自身对社区归属的认知,农户更倾向于对集体组织的支持与认同,农户配合集体组织号召退出闲置宅基地的积极性更强;宗族意识变量系数显著为负,对数发生比为-0.329,表明宗族意识每提高1个单位会导致退出闲置宅基地农户的对数发生比降低0.329,验证了宗族意识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结果与假说3一致,地域性宗族意识会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决策产生“阻力”作用。

第二层村庄层面指标的固定效果显示表明,第二层村庄层面代表公共服务水平的村集体资产额系数为正、对数发生比为0.240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村集体资产额每提高1个单位会导致退出闲置宅基地的农户的对数发生比提高0.240。这充分说明了村庄公共服务水平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村庄拥有的公共服务资源会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产生“推力”作用。农户层面的控制变量结果显示,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老幼赡养比例、宅基地面积、闲置宅基地距所属乡镇距离均在10%的水平以下并通过了检验,指标含义可以简单概括为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在受过较高教育水平的群体中更为显著,同时退出行为发生比例更高的往往是家庭人均年收入高、闲置宅基地距所属乡镇距离较远的群体,而退出行为发生比例更低的往往是宅基地面积多、家庭老幼赡养比较高的群体。

(三)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差异的调节效应分析

本文根据农户不同维度的社区认同和村庄公共服务的关系,将村庄公共服务的指标村集体资产额作为第二层自变量,用于解释村庄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第二层变量中村集体资产额的系数和相应的第一层社区认同变量系数符号相同时,则说明村庄公共服务能增加社区认同系数所反映的作用强度,且增加的方向与系数符号所指示的方向一致;反之,当两层系数符号相反时,则说明村庄公共服务会削弱社区认同系数所反映的作用强度。以此来说明村庄公共服务的差异对农户层面社区认同的调节效应,即村庄公共服务可通过改善农户层面的社区认同来发挥增强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行为的作用(见表5)。

表5 分层广义线性模型的调节效应分析

本文所构建的调节效应的两层完整模型方程结果如表5。首先,第二层村庄公共服务指标和第一层社区认同指标的系数显示,发现变量均通过1%的显著水平,且影响方向与基准回归一致。然后,从村庄公共服务对农户层面不同维度社区认同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相关联的农户层面社区认同指标情况不一致,作用显著但程度并不相同。假说4得到验证,说明村庄公共服务水平存在的差异确实对农户层面的社区认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结果具体解释如下:第一,村集体资产额对农户社区归属感的调节效应在5%的水平下影响显著,且两者系数符号相同,说明村庄公共服务加强了社区归属感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正向影响。第二,村集体资产额对社区凝聚力的调节效应在1%水平下影响显著,且两者系数符号一致,表明村庄公共服务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与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正向关联作用。综合村庄公共服务对各项社区认同的调节系数来看,说明村庄公共服务在社区凝聚力影响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决策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立足于农户社区认同延存的农村现实,研究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户的行为决策逻辑,对于引导农户自愿和有序退出闲置宅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江西省玉山地区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基于26份村级样本和548份农户样本数据,建立分层广义线性模型,从农户层面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宗族意识三方面社区认同出发,并考虑纳入村级层面公共服务,实证分析了社区认同与村庄公共服务两个层面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不同维度的社区认同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的作用方向不一,农户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越强,农户都是越倾向于退出闲置宅基地;而宗族意识的增加,则有碍于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第二,村庄公共服务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有利影响,所在村庄的公共服务越完善,越有利于闲置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第三,农村公共服务能够增强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有利影响,且对社区凝聚力的促进作用要强于社区归属感。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促使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在乡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构建的“自治、德治、法治”乡村治理体系,重视重构农民的社区认同。通过探索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立多层次尊重民意、反映民意及维护民意的村庄治理体系,调动农户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此外,通过积极构建农村公共交流平台和生产互助活动,增进不同农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与互信;第二,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农户获得感。乡村治理过程中集体组织要强化服务职能、加强服务意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农户提供更多有效的公共服务,以此将农户个体与社区集体密切联系起来,增强农户对社区的认同感;第三,加强法制宣传和思想引导,转变农户传统价值观念。在尊重宗族性认同的“祖业观”地域文化基础上,对农户进行宅基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同时结合当前最新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合理性引导祖业的地方性认识,指引农户树立正确的宅基地利用观念。

猜你喜欢

归属感闲置宅基地
不做闲置主妇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这些情况下,不得流转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