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黄埔生郎成栋的足迹

2022-06-14郎瑞敏口述庞世娟整理

黄埔 2022年3期

□ 郎瑞敏口述 庞世娟整理

2020年10月,家人在台湾的解密档案“非法颠覆案”中查到了我父亲郎成栋的有关资料。由此,揭开了20世纪50年代父亲在台湾因叛徒出卖而被捕的真相。

参加共产党

我的父亲郎成栋,1914年生于河北省正定县第七区(现宋营镇)南豆村。他自幼在本村读书,1929年升入河北省立第七中学(简称正定七中,现名河北正定中学)。早在1924年12月,中共河北省立第七中学就成立了支部委员会,是中共石家庄地区党组织的发祥地。父亲在河北省立第七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由于叛徒告密,中共直中特委遭破坏,正定党组织停止了活动。1931年秋,河北省委派黎玉(党内名字叫李嘉年)到正定领导恢复党团组织活动。父亲按照组织要求,很快把七中校内原隐蔽下来的党团员和后转入学校的党团员组织起来和正定县党组织取得联系。后来,父亲还先后参加了中共直中特委在灵寿县纪城和正定县三角村举办的学习班,接受了国际国内形势和对敌斗争方法的教育。

/ 郎成栋入党时的照片。

1931年9月18日,日军出兵强占东北。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反蒋抗日情绪日渐高涨。在中共直中特委的领导下,父亲与二伯郎文栋、马玉堂、苏风德等人发动广大同学进行抗日救亡大宣传。父亲平时住校,接受任务后带了几个同学回家,在家里刻蜡版,再用油印机印出传单,由大家分头出去张贴。10月,正定七中党支部决定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和规模,组织师生先后到正定、新乐、行唐、灵寿、阜平等十多个地方进行为期3个月的活动,印刷了大量标语及宣传品,把抗日救亡宣传推向了高潮,很多地方由此建立了党的组织。

中学毕业后,父亲和几个同学一起去了北平,先就读于平民学校,后来又考入北平铁路学院。1933年 7月28日《华北日报》第七版刊登了北平铁路学院附属部铁路管理专修科录取名单,正取生共录取4名,父亲位列其中。

/ 1933 年7 月,北平铁路学院新生录取榜。

南京黄埔生

1934年8月,军政部军事交通技术教练所在南京、北平、杭州招收第5期学生,正取生120名、备取生20名。报名资格要求高中毕业或有同等知识水平的18—22岁男生。考试分口试和学科考试,口试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学科考试。考试科目包括国文、英文、理化、数学。8月10—24日报名,8月25日体检及口试,8月27日公布合格名单,8月28—29日学科考试。父亲看到招生公告,再也无法静下心来做学问,便向组织汇报了自己想投考的想法,得到组织上的同意。军政部军事交通技术教练所旨在培养军事电信人才,包括特种通信教导队、通信军士训练班、通信勤务班等。学习内容包括入伍教育、本科基本教育、实地技术演习教育。

1934年9月16—18日,《大 公报》《中央日报》《新闻报》等各大报纸,同时连续3天刊登了军政部军事交通技术教练所第5期第2队电信班录取人员名单,父亲被录取为正取生。公告中要求,被录取的新生须在9月20—22日到北平东安市场锡拉胡同军政部军用第十四无线电台领取保证书,24日持证书到十四电台报到,交3张四寸半身照片。10月1日到南京上课,如果未能在10月1日准时报到,入学资格将被取消。从报名、考试到入学的时间都很紧迫,父亲来不及跟家里联系,就直接从北平坐火车赶赴南京报到,路过石家庄时也没有下车回家看一眼,那时我刚满一岁。后来母亲收到父亲从南京寄来的信很是纳闷,心想不是去北平上学了吗,怎么信是从南京寄来的呢?看了信才知道,父亲从北平直接去南京上学了。

1936年4月,父亲从军事交通技术教练所(黄埔军校第13期)毕业,被授少尉军衔,分发到整编第2师。后来,父亲奉调到通信兵第1团工作。由于通信兵属于特种兵科,任职需要配备勤务兵,一般都由自己招收亲属或老乡。在我3岁的时候,父亲回家乡招勤务兵,我见到了父亲。父亲从南京给我带回来好几件漂亮的小衣服和好吃的点心。小衣服很好看,我一直留着,后来把其中几件改给女儿穿。这是母亲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也是我记事后唯一一次与父亲共处的珍贵时光。

抗战卫国

1937年4月,父亲奉调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卫士大队第4队电信区队,任中尉区队副,后任卫士队第三区队电信分队中尉分队长。初夏,父亲时任上尉区队长,奉命带领陆军通信兵团刚刚结束新兵训练的40余人,从训练基地出发,当晚到达首都南京。第二天被载到中山陵孝陵卫营房,继续对新兵进行训练。营区中建有一座德国式的靶场,每周进行两次射击科目训练。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随着日军步步逼近南京,南京政府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将重要人力设施向西南转移,使西南成为大后方。在整个转移过程中,父亲担任蒋介石侍卫室的警卫护送和通信任务。

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蒋介石在湖南南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抗战初期的防御阶段结束,向第二期抗战的相持阶段转变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师以上军官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受邀参加会议。当时,父亲率部在南岳区祝圣寺后院驻扎,负责警卫通信工作。一天上午10点左右,传来空袭警报,父亲认真巡查值班岗位,叮嘱侍从室浙江籍战士孔次宫:“今天先生(蒋介石)召开一项重要会议,不可离开机要室。”话音未落,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就纷纷落下,有两枚落在机要室的后屋檐下地面两米处,幸好均未爆炸,屋子的后墙被震出丈余长的裂痕 。

后来,父亲率部押运侍从室军需物资,顺湘桂路西迁桂林。在桂林,父亲负责布置蒋介石官邸和巡查护卫。有一次,他遇到正在工作的蒋介石,被问道:“执勤卫士为何戴灰色领章?”父亲答:“隶属通信分队,所以佩戴通信兵领章。”部队离开桂林向贵州出发,路途艰辛,敌机轰炸频繁,全体官兵日夜兼程,最后由贵州进入四川。父亲也顺利完成了蒋介石的警卫护送和通信任务。

1939年,陆军36军成立通信兵营,父亲担任副营长。随着对日作战进程的不断深入,新兵训练任务越来越重,父亲奉调任第1补训总处通信兵营长,负责培训通信兵后备力量。补充兵训练总处和补训处隶属军政部,补训处的基本职能是训练军队的后备力量,结训后直接拨各军或卫戍部队做警戒之用。补训总处则源源不断地向作战部队补充输送通信技术人员,使各部队与后方保持密切的联络。

赴台受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向中国政府正式移交台湾、澎湖列岛主权。抗战胜利后部队整编,父亲改做补给工作,隶属后方勤务部供应局,奉调去台湾参加军事接收工作。1945年11月,父亲在上海等船期间,托人给家里捎了一封信,告知他这些年都转战过哪些地方,现奉命随服务单位前往台湾受降。

台湾的军事接收工作统一开始于1945年11月1日。当时军政部特派员兼后勤总部台湾供应局局长李进德还在上海候船,后于11月19日到达台北参加接收工作。凡台湾地区各陆军工厂、货物厂、医院、仓库和军事建筑等,均由军政组直接接收;其他由陆海空军各组接收的军品、物资等,集中接收完毕后,交由军政组接收。1946年2月19日,中国战区、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办公处发文,通报于23日上午9时在本部大礼堂召开军事接收结束会议。对台湾的军事接收工作虽然按计划在4个月内完成了,但由于赴台接收人员数量不足,导致接收工作表面化严重,有些仓库接收后仍委托日军代为保管或还有部分未被接收。7月8日,军政部部长陈诚电告警备总部,由军政部部台湾特派员李进德担任验收清点工作。

1946年9月1日,为统一后勤管理,后勤总部与军政部的兵工署、军医署、军需署合并,在南京军政部旧址设立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简称联勤总部)。联勤总部下设12个供应局。1947年,父亲担任联勤总部台湾供应局第三科中校科长。1949年8月底,联勤总部在广州撤销建制。

涉案退役

早在1946年3月,中共中央成立“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地下党组织,由台籍干部蔡孝乾担任书记。到1949年4月,台湾地下党组织蓬勃发展,正式党员增至1300多人。台湾省工委曾向中共中央提出《攻台建议书》:如果我们的攻台计划需要考虑季节风势的话,则攻台日期应以明年四月最为适当,设定了1950年4月作为岛内响应解放军攻台行动的时间表。

1949年5月,国民党在台湾发布《台湾省戒严令》,对台湾实施战争状态时的军事管制,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和旅行的自由受限,特别是可能与所谓“匪谍”有关的人,一律被逮捕和审判。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基隆委员会秘密发行的刊物《光明报》曝光,全台开始大搜捕,很多在台地下党员遭到逮捕。 1950年1月,中共在台湾的地下党最高领导人蔡孝乾被捕。这个参加过红军长征的老党员没有抵御住国民党刑讯逼供和各种诱惑,交代了台湾地下党的详情。据不完全统计,仅因蔡孝乾变节,就有400多人被逮捕,波及1800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非法颠覆案”。

1950年4月,联勤总部在台湾恢复建制,总部设址台湾台北市中正区上海路(现中正纪念堂)。国防部下兵工、工程、军医、通信、运输、财务等各署划拨联勤,隶属台湾省“国防部”。父亲被任命为台湾省联勤总部通信大队上校大队长。

/ 1950 左右的郎成栋。

/ 关于郎成栋复职批示。

在“非法颠覆案”中,随着变节者供述名单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地下党员被牵扯进来。1952年1月,正定七中毕业的宫树桐(陆军第87师作战处中校组长)、梁钟浚(国民党陆军总部体育处上校副处长)被捕,1953年被杀害。受宫树桐、梁钟浚案牵连,同为正定七中毕业的父亲被传讯。1953年1月14日,蒋介石亲笔批示:“郎成栋与王梦同应即撤职查看,并详讯其与于匪关系,余可如拟办理。中正。”同案涉及王梦同(别名王梦月,正定七中毕业)和其他台湾军政各界人士37人。军法局经过近半年的严密审讯和调查,父亲中学时期表现左倾的问题被人供出,但父亲坚守组织原则,未暴露共产党员身份。

因未查到父亲与中共地下党关系的具体事证,加上他在单位表现良好, 1953年5月7日,国防部发文《查报李法环等之行动生活及讯明郎成栋等未与于匪发生任何关系》。7月9日,总统府发文《王梦月等侦讯报告表笔录等件均悉王梦月郎成栋可准复职》。郎成栋被准予复职,但调离原单位,严密监视,以防意外,直至退役。

落叶遗憾

1985年的一天,正定县党委要对父亲的事情进行调查,我和丈夫一起去了正定县政府,接受了当时负责正定县党史编纂人员的访谈。县里的工作人员主要向我们询问了一些父亲在家里时和去台湾前的情况,就让我们回家了。后来,正定县党委把一本《正定党史人物简介》的小册子交到我手中,我们才知道父亲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革命斗争,带领同学们进行抗日宣传以及被组织派遣去军校等事情。抗战胜利后我父亲去台湾受降,也是受政府指派去的。我和家人第一次在这个小册子里看到了父亲入党时交给党组织的照片。

1987年,随着台湾的解严,两岸经贸交往、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蓬勃发展,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家里开始委托去台湾看望亲人的正定老乡,帮我们寻找父亲在台湾的下落。自1949年12月以来,台湾各地相继建立起不同省市的同乡会,仅台北河北同乡会的在册人数就有4000多人。他们借助发行刊物,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聚会,资助老乡子女升学深造等方式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抒发在台军人及其亲属对大陆的思乡之情,同时开设寻亲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分隔在大陆和台湾两地的亲人团聚。父亲也参加了河北同乡会,并通过这个平台寻找我们。1988年,我在给父亲的信中捎去了全家福照片,向父亲讲述了家乡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在等待了一年多后,我们终于收到了父亲的回信。这封信,母亲和我等了40多年。父亲在回信中这样写道:

淑娥(我的小名)吾女,收到你去年8月的来信,深知你的家庭愉快,值得庆贺与安慰。关于我的方面,真是千头万绪,不知如何说起。主要是时局总不稳定,而失掉联系。内心感到十分歉疚,实在对不起家中父母亲与你的妈妈,无法偿还的罪过,恳请宽恕,容后再报。自从去年十一月台湾开始来台民众大陆探亲,我即将身体方面再做进一步的保养检查,除血压高一点外,其他没有发现什么严重疾病。希望有机会回家欢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望来日安定,还有见面之日,我们共同祈祷吧!

1992年左右,家人在一次亲友聚会上偶遇父亲在台湾的旧同僚,得知父亲曾经涉案被捕的事情,不敢贸然前往台湾。1995年8月,父亲在台北荣民医院病逝,享年81岁。落叶不能归根,父亲抱憾终生。母亲苦苦等待59年,终身未再嫁,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离开了我们。冥冥之中,两位半个多世纪不得相见的老人,相伴去了他界。

/ 1988 年,郎成栋夫人(左三)、作者郎瑞敏(左二)、庞世娟(右一)和家人摄于石家庄市长安公园。

2013年12月,为了纪念20世纪50年代在台湾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无名英雄纪念碑)。 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台基正面有毛泽东题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与父亲同案的宫树桐、梁钟浚和其他844位隐蔽战线烈士的名字都被镌刻于此。无名英雄纪念碑铭的最后这样写道:“人有所忘,史有所轻。一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

女儿告诉我,她在查询姥爷从军的佐证史料过程中,看到抗战期间成千上万名军官和战士的名单,仿佛时间隧道将她带回到那烽火连天的战场,看到了无数位年轻战士为保卫国家的领土不受侵犯,献出他们的青春乃至生命的场景,对先辈和先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倍增。那些档案材料会随着岁月的侵蚀风化泛黄,字迹会越来越模糊不清,但抗战将士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身躯和鲜血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我今年80岁,每天坚持看报看电视,特别喜欢看《海峡两岸》这个节目。我随时随地向亲友们宣讲党和国家在治理疫情方面的英明决策,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高效率地管控住疫情扩散而自豪。我此生虽然没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但有着共产党员般的坚强意志和信念,毕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承黄埔精神,期盼祖国统一。我作为黄埔后人,让家人把我所知道的父亲的经历整理成文,是对传承黄埔精神的最好诠释。亲爱精诚,世代相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我很怀念我的父亲,期盼祖国统一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