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养鸡在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22-06-14张飞清

新农民 2022年13期
关键词:无害化处理疫病防控

张飞清

摘要:农村养鸡有助于养殖业发展,可助推农村经济上行,助力农民脱贫致富。但是,在多方客观条件制约下,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技术、管理措施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寻农村养鸡在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农村养鸡的疫病防控有效措施,进而提升农村养鸡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疫病防控;农村养鸡;无害化处理

禽流感的传播速度较快且具有较高死亡率,若无法有效控制疫病,则必然会引发较大损失,进而对畜禽养殖业的平稳发展带来较多挑战。国内畜牧、农业等职能部门应携手养殖户深入分析畜禽疫病特征,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基于此,围绕农村养鸡在疫病防控领域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养鸡在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1 疫病防控认知不到位

现阶段,国内农村地区从事肉鸡、蛋鸡养殖的用户大多为农户。该类养殖农户较为分散,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多数养殖户不懂得防疫理念与先进技术,这也使得农村地区很难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养鸡防疫工作。养殖户对养殖工作不具有较高重视程度,普遍具有侥幸心理。部分养殖户甚至担心防疫工作会引发肉鸡减产,进而对防疫工作产生抗拒心理。上述现状深刻地揭示出农村地区的养鸡专业户普遍不具有先进的思想认知,进而导致防疫逐渐暴露出较大漏洞。例如,鸡场建设的不科学、不合理设置极易引出疫病防控工作的弱项。部分鸡场被设置于距离居民区相对较近的区域,部分养鸡户甚至直接将鸡舍建设到生活区后院,部分中型养殖户直接在畜禽交易市场建设养鸡场,这都会为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题。

1.2 疫病防控工作不到位

当前,农村养殖户所采取的养殖方法大多相对原始且公共卫生要求较低,多数农户对现代畜牧业科学发展有所忽视。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在春季购入雏鸡后第二天便出现死鸡的现象,其核心原因大多为沙门氏菌感染。该种病菌又被业内称为鸡白痢,其还很容易让雏鸡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雏鸡被疫病感染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原因:简陋的饲养用具、鸡舍相对简陋。养鸡农户大多采用粗放的饲养管理模式,部分养殖户甚至不了解孵化、种蛋、种鸡过程均为疫病传播载体。若鸡场未能开展到位的防疫工作会引发一定问题。部分养鸡场未能制定合理的防疫机制,让管理人员能够自由地出入养鸡场;部分饲养人员甚至能够随意地流动于不同鸡场,若某个养鸡场暴发疫情则会迅速在鸡场相互蔓延;部分养鸡场未能针对鸡舍开展定期消毒处理活动,这也会对后续的疫病流行与传播带来巨大隐患。

1.3 未能开展合理的进鸡作业

部分养鸡户盲目地选择鸡苗,贪图便宜、快速,从非正规渠道进鸡,将未经历合规检验的雏鸡引入鸡所,进而导致疫情快速传播。在进鸡前后,若养鸡户严格遵守消毒规程,彻底地对饲养用具、鸡舍内外开展彻底的消毒,则很容易控制疫病蔓延,进而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进鸡或肉鸡运输途中,若养鸡户未能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保温、防暑工作,很容易让雏鸡出现过强应激反应。在进鸡前后,若养鸡户未能保障鸡舍温度,导致其温度偏低,则无法为雏鸡提供良好的外部生存条件。在进鸡后,若养殖户盲目地用药,未能科学开展药敏实验,不能严格地把控药物用量,也会严重影响肉鸡蛋鸡的健康。部分养鸡户盲目地试图提高雏鸡的抵抗力,长期为蛋鸡、肉鸡输送抗生素,进而使得雏鸡产生肠道菌群紊乱、肝肾损伤等问题,影响雏鸡体制。鉴于上述特征,各地防疫站、乡政府职能部门也应积极围绕传染病的防治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努力让当地农户能够了解到疫病防治的核心要点。

1.4 疫病防护设施薄弱

当前,农村政府职能部门应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核心防控理念,组织防疫人员参与专项的技术培训活动。由于基层防疫具有相对较大的工作量,若设施不先进或环境较差,未能做好充分的卫生工作,均会让人为因素引发病原菌的传播,进而大幅提升传染病在鸡舍内大面积传播的概率。一旦疫情出现在鸡舍内,很容易带来难以想象的经济损失,引发严重后果。当前,养鸡户需要面临种类繁多的传染病类型。大多数疫病性传染病具有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发病迅猛等特点。例如,禽流感即具有人畜共患病的属性。若当地职能部门未能及时地防控疫病,导致传染病鸡舍内迅猛传播,则极易产生严重后果。简而言之,农村地区拥有广阔的地理条件及相对薄弱的疫病防控基础。若未能合理配置防疫设施,则无法保障整体的防疫工作质量。相应地,农村养殖户与政府职能部门应携手农村养鸡户,共同构建技术过硬、理论基础扎实的基层防疫队伍。

1.5 无害化处理机制不完善

若养鸡场未能创建完善的无害化处理与消毒设施,则会为疫病防控工作开展造成阻碍。例如,部分养鸡场未能在出入口设置消毒清洗设施,部分养鸡场未能将充足、合格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放置于鸡场附近,进而导致粪便遍地、污水横流。对于死因不明或病死的畜禽,部分养鸡场也未能积极开展无害化处理工作,甚至随意地丢弃尸体,这会大幅提升养鸡场出现疫病的概率。

1.6 疫苗免疫效果弱

免疫效果差的核心原因在于养鸡场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当的疫苗,未能从正规的供应商或厂家处购买疫苗,难以保障疫苗质量。部分养鸡场过早地打开疫苗,降低疫苗效能,影响了最终的免疫效果。部分养鸡场未能合理地保存疫苗,进而严重影响疫苗效果或使疫苗失效。部分养鸡场在注射疫苗的同时为雏鸡注射抗生素,进而破坏疫苗效能。若养鸡场未能保障两种疫苗拥有合理的间隔时间,很容易让不同的疫苗相互干扰。值得注意的是,剂量不足也会引发免疫力低下的问题。若剂量过大也容易引发免疫问题。对于疫苗注射器,若养鸡场未能及时消毒,容易影响疫苗效果。同时,若养鸡场用不恰当的方法稀释疫苗,未运用专用稀释液稀释疫苗,采用被污染或未经消毒的稀释液均会使得疫苗受到感染。例如,部分工作人员经常错误地运用消毒剂或含氯水的稀释液稀释疫苗,进而严重影响疫苗的抗原性与效能,嚴重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若养鸡场的鸡舍内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则会提升鸡舍内的氨气浓度,进而让鸡舍具有较高概率出现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霉形体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问题。

2 农村养鸡的疫病防控措施

2.1 加强疫病防控的宣传力度

当前,农村地区拥有数量较多的畜禽养殖散户,这些小型散户普遍不具有较强的防疫意识。针对上述特点,农村地区的畜牧、农业等职能部门应重点围绕畜禽传染病防疫开展宣传工作,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各岗位人员专业技能,使广大群众可积极融入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中,达成群防群控目标。在日常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推动防控理念的普及,引导畜禽养殖散户采用合理的方法繁殖养殖动物,逐渐形成科学化的动物饲养管理模式,推动养殖产业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增强养殖技术水准,确保科学养殖技术可普及于养殖场户当中。在日常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应要求养殖户严格遵守相关行业的法规条例。对于扩建、改建以及新建的农村养鸡场,政府职能部门应遵循动物防疫法关于养鸡场选址所设置的相关规定,积极办理养殖场备案、用地规划备案、环境影响评估等审批手续,确保养鸡的各环节均有法可依。

2.2 科学开展接种预防工作

免疫接种是具有较强细致性、技术性的繁琐工作。不同疫病也拥有特定的免疫方法。如果技术人员未能采取正确方法操作使用,则很难保证免疫效果。鉴于上述特点,养鸡场应结合相关规定与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预防接种工作,针对不同疫病选择恰当的疫苗与对应的免疫程序。同时,技术人员还应合理用药,遵循处方用药基础,定期收集疫病材料,开展药敏试验或细胞分离培养活动。立足于实验结果,技术人员可科学选取方法开展治疗预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厂前,技术人员应当严格落实休药期的各项规定,避免添加剂、药物存留于肉鸡蛋鸡体内,防止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各疾病防控区可有效管控疫病,工作人员应逐步将疫病预防工作渗透入各项养鸡工作环节,既可有效应对疫病防控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也可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及养殖业的社会效益。

2.3 合理设置养鸡场位置并引入隔离机制

结合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养鸡场一定需要符合相关防疫条件,其核心要素在于鸡场布局应与居民生活区、医院、学校饮用水具有较长距离。同时,养鸡场的生活区、生产区应相互隔离封闭,拥有生物安全的處理设施与对应的管理机制,更需要配备持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兽医或职业兽医。待符合上述条件后,养鸡场方可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合法防疫合格证。在饲养家禽时,养鸡场应严格遵循“全进全出”的基础原则,应适当地开展消毒清洗,保持鸡舍内的控制一段时间。一旦养鸡场出现疫情,则应迅速启动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案,严格遵循“早、快、严、小”的基础工作原则对疫情进行果断处置,降低损失风险。在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应持续完善疫病的隔离防控机制,落实各项措施。对于疫病传播防控而言,隔离机制是重要技术手段。在开展疫病防控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积极推广隔离防控机制,严格落实各项环节,确保辖区内可正常、顺利、有序地开展疫病防控工作。通过有效隔离已感染肉鸡蛋鸡,分隔离区域开展疫病防治控制工作,可达成理想的防控效果。

2.4 定期开展消毒作业

养鸡场应注重开展规范的消毒活动,保障常态化的消毒活动,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在制定消毒机制时,养鸡场应尽可能每15d,定期对鸡场周边环境开展消毒处理,确保每周可围绕鸡舍开展两次以上的消毒处理。同时,养鸡场还应创建无害化处理设备,在养鸡场的生产区入口、大门进出口均设置消毒池。针对已感染的畜牧家禽,工作人员也应尽快处理,落实普查机制,采取焚化、焚烧等处理措施,确保疫病处理的无害化。对于养鸡场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消毒,充分做好防疫工作,做足环境卫生保障活动,强化组织协调、现场督促工作,为养鸡场健康持续发展与安全高效养殖保驾护航。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防疫工作的核心在于找出处于疫情源头的病原。为提高疫病防控工作效果,政府工作人员应对养鸡场开展定期检测。

2.5 严格引入外部品种

在引入外部禽类品种时,养鸡场需要确保其经过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的消毒建议,雏鸡处于免疫有效期且获得检疫证明。在雏鸡进场前,养鸡场还需开展隔离作业,待确认无病后方可将其放入饲养区。对于禽类销售、出场,养殖场也应严格遵循当地的检疫流程并获取检疫证明。同时,养鸡场还要定期对疫情开展监测活动,严格遵循当地实际情况与相关要求开展疫病检测活动。此外,养鸡场应将连续无误的疫病监测信息提供给当地疫病防控监督机构,积极接受有关部门监督。一旦出现可疑情况,养鸡场应迅速上报防疫监督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养鸡场务必要创建完善的无害化处理机制,遵循生物安全机制处理病死禽,切实消杀传染源。对于用料、用药,养鸡场还应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工作,便于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有效的监督检查活动,各项记录还需具备两年以上的保存时长。

2.6 针对疫病开展全面疫病监控防控作业

在开展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时,政府职能部门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应避免隔离区域的工作人员、动物与家庭隔离区进行接触,提高针对家庭隔离区所设置的检疫准入标准,确保必须要持有相关资质并从事疫情监测防控的岗位工作人员方可步入家庭管理区隔离区。第二,由政府工作人员对感染区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活动。立足于隔离区搜寻感染源,基于症状表现、感染程度开展免疫分类。同时,技术人员可采取多元免疫疗法处理还有不同类型传染病。第三,针对非隔离区与隔离区的养殖场与周边环境,工作人员应开展全方位消杀处理活动,尤其要严格遵循消毒步骤处理隔离区域的基础用具、车辆与人员,防止疾病的持续传播与扩散。通过强化对于畜禽疫病市场的监督检测活动,开展动态化的防疫监管,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养鸡市场的工作服务质量,保障监测、防控、管理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养鸡在疫病防控领域暴露出的问题包括疫病防控认知不到位、疫病防控工作不到位、未能开展合理的进鸡作业、疫病防护设施薄弱、无害化处理不完善、疫苗免疫效果弱。通过加强疫病防控的宣传力度,科学开展接种预防工作,合理设置养鸡场位置并引入隔离机制,定期开展消毒作业,严格引入外部品种,针对疫病开展全面疫病监控防控作业。

参考文献

[1] 古丽巴尔·巴特尔汉.林下养鸡疫病防控的要点[J].农村百事通,2021(6):137.

[2] 贾启恒.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控技术的探讨[J].兽医导刊,2021(9):79.

[3] 郑丰,刘蕊.生态放养鸡疫病防治和饲养管理[J].兽医导刊,2021(15):88-89.

[4] 薛艳.浅析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8):176-177.

[5] 王锋.农村规模养鸡疫病的防治策略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1(14):161-162.

猜你喜欢

无害化处理疫病防控
肉羊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建议
规模化养殖肉牛的疫病防控举措分析及讨论
豆清液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水生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初探
水灾后畜禽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污油泥处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天门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对策研究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措施
湖北省生态养鸡场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
番鸭规模养殖中疫病防控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