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

2022-06-14何香竹

新农民 2022年13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

何香竹

摘要:马铃薯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与小麦、玉米和水稻并重,既是主要粮食加工的原材料,也在我国国民日常饮食中占据关键地位。马铃薯的适应性非常强,并且相比于普通粮食作物,马铃薯种植成本低,由此在我国粮食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主要种植区域为山区。如今我国粮食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逐渐增大,要求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与质量。本文通过分析马铃薯种植技术,研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是一年生草本作物,是非常重要粮食、蔬菜作物,兼具营养与药用价值。相比于米面等粮食,马铃薯的热量低,营养结构合理,能保持人体健康。既能成为主食,也可以被制作成菜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人地矛盾愈发突出,要兼重粮食产量与质量,由此马铃薯的地位愈发高。在冷凉气候条件下,马铃薯长势非常好。如今要根据马铃薯种植区域、气候,不断提高马铃薯种植技术水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满足粮食市场与国民对马铃薯的高质要求。

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盐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纬度低、海拔高。马铃薯种植遍布24个乡镇街道,占据全县粮食种植的1/3。马铃薯种植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就是气候条件优越,海拔高、干湿分明,夏季与秋季湿润凉爽,冬季与春季降雨量少,温度适宜。光合作用条件好,多是沙质土,土壤疏松、营养充足。第二是单产强,耕地面积多、马铃薯品质好、淀粉含量充足。第三是技术条件好,拥有高素质的农业技术团队,无论种植还是推广都拥有丰富经验。但是想要持续提高马铃薯产量与质量,仍需改进种植技术,从选种、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入手。

2 马铃薯生长特性

马铃薯生长发育分为三个阶段、五个具体时期。休眠期指的是,获取块茎后,将其放入适宜发芽的种植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并不发芽,这是马铃薯块茎在自然休眠,以此加强对各类环境的适应性。休眠期非常重要,其长短直接影响着块茎在种植后能否顺利发芽。在二季作区一定要关注休眠期,要选择休眠期长短合适的种植品种。保存温度直接影响着休眠周期,0~4℃的储藏温度能延长休眠周期,25℃下,休眠周期为1~3月。

第二是发芽期,从块茎上出芽到出苗就是发芽时期。休眠期结束后,生长锥细胞分裂、增加逐渐加强,促进出芽。第三是幼苗期,此时期主要是茎叶与根系生长。第四是发棵期,团棵发展到12、16叶,第一序花序、第二花序开花,全程30d左右。第五是结薯期,茎叶发展缓慢,基部叶片变黄、脱落,随后块茎开始膨大,决定着后期产量。

3 马铃薯种植技术

3.1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3.1.1 选择良种

想要提高种植产量与质量,必须选择良种。良种的基本要求是,植株健康壮硕、营养充足、块茎膨胀良好,并且拥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立足于盐源县种植环境实际,选择较为晚熟的种植品种,同时还要根据病虫害情况、规律,选择具有抗晚疫病、黑痣病等病害能力的良种,例如凉薯97号、青薯9号等。

3.1.2 处理种薯

选好良种后,要处理种薯。将1~3代的脱毒薯处理为种薯,将其分成50~100g的小块,其重量要超过30g,并且留出大小匀称的芽眼。切块后,在1~2d内进行播种,为了保证种薯干净、健康,避免在处理过程中染上病菌,应该用超过70%浓度的酒精消毒对工具进行消毒,或者是用高锰酸钾消毒。

3.1.3 选地与整地

虽然马铃薯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但是选择合适的种植地能让马铃薯的长势更好。种植地区应该具有地形平坦、土层深厚等特征,应该主选轻沙壤土,然后通过施基肥来提高有机含量。含水量高、透气性差等地区,不适宜馬铃薯栽种,若是湿度高会让块茎腐烂,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严重时还会提高死亡率。应该选择轮作种植,能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优化种植条件。在种植前,可以先种植豆类等作物,降低病虫害发病率。与此同时,还要做好整地工作。为了提高产量,优化土壤环境,通过深耕疏松土壤、增强保水性,合理调节水、气以及肥力等,让其块茎与根系生长更加旺盛。播种后,马铃薯根系的穿透性非常差,利用整地疏松土壤能让根系更加强大,从而提高吸收能力,获得更加充分的养分,强化光合能力。由此可知,深耕是高产的前提。

3.2 播种,控制种植密度

播种能直接影响早熟,从而决定着植株的生长情况以及产量。播种时要重视以下几点,第一要避开霜冻期,盐源县一般在3月中下旬左右进行播种。第二,块茎形成期的温度要保持在23℃左右,能促进块茎膨大。要做好催芽工作,春季温度比较低,通常情况下,为了促进马铃薯早发芽,可以延长生长日期,在播种前进行催芽。一般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方法,室内催芽的温度比较稳定,切块后放在通风凉爽的地方将伤口晾干,以湿沙混合,比例为1:1,然后将其摊铺成宽度1m,厚度30cm,长度由种植数量决定的催芽床,其上方与周围用湿沙覆盖,厚度为3~5cm。室内温度保持在15~20℃,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块茎腐烂。出芽到2cm时,将其放于散光下生长,待其茁壮后再播种。室外催芽的效果也很好,要在背风环境下催芽。挖掘催芽沟,宽度1m,厚度50cm,长度依旧按照种植量决定。沟内催芽,上方搭建拱棚、铺设塑料膜保持温度稳定。出芽后,待到芽粗壮后进行播种,其抗病性强、产量稳定。同时还可以选择用药剂来度过休眠期,若是休眠期不到3个月,未萌芽但是想要播种,应该在播种前的半个月用药剂来打破休眠期。一般情况下,主要应用赤霉素和硫脲。

马铃薯主要采用垄作栽培方法,可以提高土壤温度、防控洪涝灾害、便于中耕培土。通常,其分为三类播种方式。第一种就是垄上播种,播种前用原垄或者是重新起垄,挖窝种植。其具有垄体高、温度高等优势,能提前出苗且让苗茁壮成长。如果土层比较薄,则抗旱能力差,非常容易出现缺苗断垄等问题,施肥难度也高,并且很难加厚培土,需要将垄距加大到65cm左右,在山地高寒地区,能提高温度,提高出苗率。采用此种播种方法,应该在秋季整地、起垄与施肥,为第二年播种奠定环境基础。第二种是垄下播种,保留原垄,在其内部整地、施肥与播种,将原垄整成新垄。其具有保墒、促进出苗、结薯等优势。同时也存在覆土厚、温度低等问题。播种后除去部分覆土,保证温度稳定。第三是平播后起垄,垄沟深度在15cm左右,出苗后中耕时再起垄。

要控制好种植密度,宽行距保持在65cm,窄行距保持在35cm,窝距保持在25cm左右,不超过33cm,植5000窝/667m2,这样能控制马铃薯长势。播种前应该做好筛选工作,区分弱小与强壮的块茎,分区域种植,将其深度控制在8cm左右。芽眼于上,切面于下,加快出苗。若是土壤含水量比较高,则需要用渣肥覆盖,调整湿度。

3.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目的是,优化马铃薯种植与成长环境,实现早熟高产。管理时,应该坚持“早”原则,要早发芽、出苗,稳定增长,最后晚衰。田间管理贯穿播种到收获阶段,其重要性无可比拟。

3.3.1 除草

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田间杂草会与其争夺养分、水分、光合作用以及生长空间,会降低产量。同时杂草还为害虫提供生长载体,加重了病虫害,所以一定要做到早除、净除。主要分为人工除草與药剂除草两类,人工除草能在除草过程中进行整地,保证土壤疏松、温度高,问题是时间与人力成本比较高。苗前除草能清除前期耕种的遗留杂草以及春季杂草,效果非常好,能控制土壤湿度、尽早出苗。苗后除草能提高土壤温度,增强根系的穿透力。在发棵期进行二次除草,能让植株生长更加茁壮。除草后进行中耕培土,能彻底杀灭杂草。药剂除草节省时间与人力,进行地膜覆盖后能最大程度提高除草效果。一般采用乙草胺乳油,配比后喷洒到土地上,然后进行覆地盖膜。

3.3.2 培土

黑暗环境下,叶腋能生长匍匐茎,其顶端能生成块茎。所以通过培土能让地下茎节数增多,从而增加匍匐茎,让结薯更加顺利。并且培土还能避免块茎生成绿肩等,影响其价值。中耕和培土都非常重要,前者能为根系生长创造更加良好的土壤条件,所以在进行中耕培土时要保证其频率维持在2~3次。

3.3.3 施肥

种植马铃薯时,一定要做好施肥工作。有机肥既能调整土壤结构,也能增加营养成分。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比较短,种植区域灌溉条件较为一般。所以在播种前,应该保证底肥充足,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播种前施肥最佳。二者混合,能提高施肥效果,让根系获得其成长所需的养分。施氮肥时,要立足于土壤肥力实际,将2/3的氮肥混入基肥,剩余氮肥进行追肥。马铃薯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营养。幼苗期施肥较少,发棵期施肥量大幅上升,结薯期是施肥量最高随后大幅下降。

施基肥时,用腐熟有机肥2500kg/667m2,要采用穴施等方法,不能让其直接接触块茎。还要及早追肥,齐苗后,应该及时进行追肥,其肥料由清粪水、氮素化肥构成。现蕾期,若是植株生成高度不符合标准或者出现黄叶等现象时,需要二次追肥,此次追肥以速效钾为主,追施钾肥30kg/667m2。

3.3.4 灌溉

马铃薯块茎含水量非常高,蒸腾量也非常大,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结薯期,其需要吸取大量水分。通常,300~600kg的水才能形成1kg干物质。若是水分缺失,肥料也难以发挥作用。要根据成长需水规律进行灌溉,播种前如果土壤墒情良好,则不需要灌溉。若干旱严重,则需要先灌溉再播种。出苗后,若是干旱不严重则不需要灌溉,开花期温度上升,需求量变大,需要全发育期灌溉数量的2/3。若是在此阶段水量不足,则会影响发育与产量。此阶段匍匐茎开始膨胀,也会影响结薯量。分析当地气候以及土壤湿润度,灌溉1~2次。现蕾期非常重要,茎叶生长速度放缓,不需要太多水分,结薯期需要全生育期水量的一半以上,保证土壤湿润度在70%左右。

4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分析

常见病害有晚疫病、环腐病与青枯病等。首先晚疫病就是,在叶片尖端和边缘区域产生了绿褐色的斑点,同时附带晕圈。若是湿度比较高,其病害扩散速度会加快,并且出现白霉。严重时还会产生腐败味道,叶片大幅蜷曲。发病的原因是,菌丝藏于块茎中,导致播种后出现不发芽或者发芽后死亡等问题,甚至还会成为中心病株,产生袍子囊,通过空气传播,扩大发病范围。病害既能从气孔进入,也能从角质层进入,从伤口、芽眼外鳞片进入薯块。温度和湿度对晚疫病的影响较大,病菌喜欢白日温暖、夜晚凉爽、湿度较高的环境,若生长阶段降雨量增多、连续降雨多日并且水量均匀,就会让晚疫病迅速蔓延。其次环腐病主要分为枯斑与萎蔫两类,主要发病于出土部分。枯斑最先出现在基部复叶的上端,叶片慢慢变成灰绿色并且存在斑痕。萎蔫从上端复叶出现病症,然后向下蔓延,最后叶片开始大幅褪绿。最后是青枯病,此病贯穿于马铃薯整个生长过程中,在发芽期和苗期,温度与湿度都会影响青枯菌,所以在此阶段表现不明。现蕾开花期非常明显,降雨量增多,病害愈发严重。先影响维管束,将其变成褐色并且开始腐烂。花蕾、嫩叶会萎靡,随后扩散到主茎,最终植株萎靡。

4.2 综合防治方法

首先是农业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及无病种薯,采用高厢垄作栽培技术,通过科学设定植株行间距,提高产量。种植前期需要多次、少量浇水,避免发生病害。采用防病栽培技术,将种植地进行轮作或闲置一段时间做好平整、除草等工作,增强肥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加大对种植户进行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其次是化学药剂防治技术,处理薯种时,将其切割成重量约为50g的小块,并且切除病害部分,预防晚疫病,可以采用甲霜灵粉剂进行浸种,现蕾期可用银法利喷洒。防治环腐病,可以采用硫酸铜溶液进行浸种。防治青枯病可用硫酸链霉素喷洒,防治黑痣病,可以采用异菌脲浸种,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

5 结语

马铃薯作为主粮之一,提高种植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能提高种植水平,从而提升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立足于盐源县马铃薯种植实际,从播种、田间管理等角度分析种植技术,能为后期栽培工作提供相应建议,促进当地马铃薯种植产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蓉梅.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7,34(4):65.

[2] 靳海波.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49-50.

[3] 孟红梅,王娟,陈小丽.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1):112-113.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