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中高职贯通培养背景下高职段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2022-06-14于丽颖赵竹王忠楠石佳水东莉时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核心院校职业

于丽颖 赵竹 王忠楠 石佳 水东莉 时莉

摘要:中高职院校“3+2”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办学模式,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阐述当前高职院校“3+2”学生特点和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学校、企业和学生层面提出“3+2”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3+2” 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职业核心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1161(2022)01-0077-03

收稿日期:2021-12-10

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学项目课题(L20CED008);2020年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专项课题(LNNZYJC202021B);2020年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思政研究”专项课题(LNNZYSZ20207B)

作者简介:于丽颖(1964—),女,硕士,教授,从事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及高职教育研究方面的工作。

通信作者:赵 竹(1986—),女,硕士,讲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及高职教育研究方面的工作。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协调发展,各省职业院校实施“3+2”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段负责,第一阶段“3”即前3 a培养在中职学校完成;第二阶段“2”即后2 a培养在高职院校完成。92%的“3+2”學生在完成高职阶段学习后选择就业,但由于企业对劳动者要求越来越高,很多“3+2”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胜任工作,出现“3+2”学生“想就业、难就业”以及企业对“3+2”学生“想招工、难招工”的困境。

1 高职院校“3+2”学生特点与职业能力现状

1.1 高职院校“3+2”学生的特点

“3+2”学生以初中为起点,生源一般为初中毕业生中成绩差、行为差的“双差生”,其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普通专科学生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一是“3+2”学生在高职求学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二是“3+2”学生在行为上呈现两个极端,部分学生表现出自以为是和自行其是,另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和游离的举止。三是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适应性差,在企业实习初期常因专业知识不足而难以胜任岗位,且不知寻求提升和帮助。而一旦他们有了一些工作经验,则往往好高骛远、频繁跳槽。

1.2 高职院校“3+2”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

我国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又称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为了解高职院校“3+2”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特发放《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89份,有效回收率达96%。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对自身发展很重要,36%的学生认为自身专业核心能力存在严重不足,56%的学生认为自身专业核心能力存在不足。可见,“3+2”学生认为职业核心能力要素中至关重要的是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与人沟通能力。

2 高职院校“3+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重视不足

“3+2”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后就开始大二课程的学习,对职业核心能力提升有很大益处的学生社团活动、双创竞赛、社会实践、技能大赛等,绝大部分学生难有机会参与锻炼。因学时限制,在“3+2”学生的课程体系中,职业能力课程学时占比小,专业课程占比虽大但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融入存在不足,尤其缺乏职业核心能力考核评价,导致“3+2”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足。究其根源,在于高职院校对“3+2”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2.2 师资队伍力量匮乏

辅导员老师、就业指导课程老师、专业老师和企业导师是培养“3+2”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核心。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注重“3+2”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对“3+2”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引导较少;就业指导课程老师面向多班同时授课,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吸引“3+2”学生的关注力;一些专业老师专注于专业教学,对学生实习就业企业和实习就业问题缺乏关心,对“3+2”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缺乏经验;企业导师虽然对企业所需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更为准确,但其在指导“3+2”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方面存在指导评价不及时等问题。

2.3 企业和家长参与不足

高职院校在“3+2”学生的教学培养中,可通过订单班、聘请企业导师等方式增加企业元素,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学生参与企业活动不足的问题,企业用人标准无法有效对接到学校育人标准之中。同时,学生成长离不开家长关注和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缺乏认知,认为孩子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即可,这种观念已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企业和家长参与不足也是导致高职院校“3+2”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不足的一个原因。

2.4 学生自身对职业能力培养缺乏认识

“3+2”学生的自身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这是该群体所具有的的素质特点。虽在中职学习阶段对职业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这种认知通常是肤浅而片面的。在高职学习阶段, “3+2”学生虽然在职业认知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但对其适应工作所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缺乏必要的思考和认知。

3 高职院校“3+2”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

3.1 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培养体系

教育理念决定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向和发展方向。高职学校应从“3+2”学生实际学情出发,结合院校自身优势,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纳入课程标准、创新“3+2”学生管理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社会实践、双创活动、技能竞赛活动等)等,建立完善培养体系,促使“3+2学生提高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工作由教务部门牵头,专业负责人和授课老师负责执行。“3+2”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学校统筹安排。可以实行小班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专业指导能力的辅导员负责开展工作。实践活动则需要素质教育学院、学生处、院系学生会、专业教研室等多部门分工协作。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教育,将农耕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双创精神等融入到培养体系之中。

3.2 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能力

为了提升“3+2”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辅导员、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均需提高师德践行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辅导员不仅要掌握“3+2”学生的管理方法,还要提高“3+2”学生的培养教育能力。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不只是简单地完成就业指导课程,还应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对于专业教师,不仅要懂专业,更要懂就业,在持续跟踪本专业学生就业的情况下,注重将专业岗位知识和专业核心能力整合到专业教学内容之中,针对“3+2”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争做“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对于企业导师而言,应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将职业核心能力纳入评价导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3.3 推动校企合作,形成共育格局

“3+2”学生在完成高职阶段学习后,通常会选择到企业就业。对此,高职院校应充分了解当地优质企业的人才需求,将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把企业用人标准和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加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企业也应结合用人需求,参与高职“3+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校企双方推进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加强人才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人才共育格局的形成。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鼓励性措施,推进产学研融合,引導企业参与,激发校企合作的热情,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

3.4 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学习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3+2”学生应正视自身不足,自觉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身处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更需加强信息化知识水平,增强岗位认知,明确职业意愿,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珍惜高职学习时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主动寻求锻炼自我的机会。在就业时期,要发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搏精神,敢于尝试,善于变通,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4 结语

中高职院校“3+2”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办学模式,培养 “3+2”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针对 “3+2”学生特点和职业能力现状,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更新教学观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共同强化人才培养,助力“3+2”学生成长成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造就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光英.高职院校“3+2”学生管理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1,5(1):70-72.

[2] 王国辉,冯蕊.“双创”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9(37):112+115.

[3] 曹玉娜.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研究[J]. 大理大学学报, 2020(20):74-79.

[4] 陈冬蕾.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寻[J].山西青年,2021(13):157-158.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Approach of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e of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3+2"Through-Training i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U Liying, ZHAO Zhu*, WANG Zhongnan, SHI Jia, SHUI Dongli, SHI Li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llege, Yingkou Liaoning 115009, China)

Abstract: The "3+2" talent through-training mode has become a common mode of running school i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s equally important with gene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tatus of "3+2" students'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3+2" students'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e improvement from the level of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3+2" subsection through-training mode i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 core competence; path

猜你喜欢

核心院校职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