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6-14汪小红贾圣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新生维度个体

汪小红 贾圣燕

[关    键   词]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061-03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要求,帮助适应不良的大学新生摆脱困境,进而提升其适应能力和水平,这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大学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过渡时期,入学初期由于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缺少充分的外部支持,自身准备不充分,缺乏经验,部分新生可能因此在生活、学习、人际、情感等方面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给新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乃至整个大学生涯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考察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水平,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十分必要。学界已有大学新生的适应性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基础。然而,进一步来看,大学新生适应水平在个人和家庭特征尤其是受社会支持、利用以及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仍有一个待于厘清的问题。鉴于此,以创新视角通过考察N大学的新生群体,对其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大学新生适应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方式进行探讨。

二、研究假设

(一)H1:大学新生的个体特征及家庭背景对其适应水平产生的影响

大学新生的适应,既指适应的过程,又指适应的结果,体现出大学生针对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种种变化而做出的包括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生活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认知、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与大学生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新的动态平衡。根据Weidman的本科生社會化理论可知,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过程受到大学生背景及家庭特征的影响,如父母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等[1],国内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会对大学生的适应水平产生影响[2]。据此提出假设1:大学新生的个体特征及家庭背景对其适应水平产生影响。

(二)H2:社会支持对大学新生适应水平具有正向的影响

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这个过渡期,在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他人提供的支持性资源不仅可以帮助个体免受压力事件的不良影响,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体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产生增益作用。研究表明,在个体需要的时候,通过提供引导协助和心理情感支持,可以帮助其免受压力事件的不良影响,从而对其具有增益作用[3]。外界的支持性资源即社会支持可以对大学新生的适应产生积极影响,新生可感知的社会支持与个体的适应状况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的社会支持来源是大学新生适应各维度水平的主要预测因素,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解决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社会支持是这一时期大学生非常需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假设2:社会支持对大学新生适应水平具有正向的影响。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学校适应水平越好。

(三)H3:自我价值感正向预测大学新生的适应性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进行感知和评价时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对于个体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4],自我价值感在缓解大学生压力事件、提升适应性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对大学新生学习生活以及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影响。据此提出假设3:自我价值感正向预测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大学新生的自我价值感越强,学校适应水平越高。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N大学2020级大一新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76份,有效回收1033份,有效回收率96.0%。其中被试年龄16~22岁(M=18.62±0.763);男生392名(37.9%),女生641名(62.1%);来自城镇的371名,来自农村的662名;自然科学类专业814名,人文社科类专业219名。

(二)研究工具

主要借鉴国内相关量表并进行修订形成自编问卷。

1.借鉴方晓义等学者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以自编《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问卷》作为主要测量工具,具体维度指标有校园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每个维度均采用五级评分制(1~5分代表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并设置了反向计分题。根据计算得到的各维度分值来反映适应情况,维度总分越高,表明适应情况越好。

2.借鉴黄希庭、余华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主要测查大学新生(抽象的)的自我价值感。采用的是5点计分法,中间存在反向计分题目,总得分正向指向被试自我价值感水平。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信度为0.802。

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借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将社会支持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共10个项目。基于大学新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部分内容做了适当改动,如将“邻居”改为“同宿舍的人”、“同事”改为“同学”等,以更贴近实际情况。总得分正向指向被试社会支持水平。本研究中量表的信度为0.825。

(三)数据处理

课题组成员查阅国内和国际上大学新生适应的相关文献,对影响新生适应水平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学校相关因素进行确定,题项的设置参考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以及其他问卷。经过预实验,对问卷内容进行修订完善,确定正式问卷。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大学新生适应、自我价值感和社会支持状况得分

数据分析发现,大学新生适应各题项均分为3.66,说明新生适应水平良好;大学新生在校园生活、情绪方面适应情况最好;自我价值感均分3.48,情况较好。社会支持均分36.14,说明新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本研究中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社会支持与自我价值感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情况良好。这说明当今大学生普遍对自身有较为积极的认识,对社会支持领悟力及利用度较高,已初步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二)大学新生个体特征及家庭背景对适应水平的影响

对调查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95%的置信度下,方差同质,组内无显著差异,组间差异明显,结果值得信赖。经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大学新生在自我适应维度上均值及标准差显示处于正常水平,表明适应水平良好。然而在性别上,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看到,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表明男生适应性水平更高,即N校大一男生和女生对自己日常生活方式以及与他人的互动中的体会有着较大的差异。

2.大学新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因是否为独生子女有很大差异,独生子女的适应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父母为其子女设定了更高的期望值;缺少兄弟姐妹的帮助扶持使得新生中独生子女早早地摆脱对家长和兄弟的依赖,培养了自己较强的自理能力以适应陌生环境。

3.大学新生校园生活适应分数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农村籍的新生校园生活适应水平显著高于非农村籍的新生;新生学习适应存在显著的居住地差异,在来自城镇的新生在学习适应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新生。城市的教育资源优于乡镇农村,来自乡村的新生因此在学习适应上稍显劣势。

4.大学新生的适应水平在家庭背景上存在差异,尤其是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父母关系状况不同,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父亲,其子女在人际适应与自我适应方面表现更佳;母亲为中学学历的新生在总体适应及各分维度上的适应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新生。新生各维度的适应水平在父母关系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关系很好的大学新生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大学新生。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能提高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符。

总体来看,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显著影响大学新生的适应水平。个体特征方面,性别、户籍、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对适应性影响最为显著;家庭背景方面,父母的最高教育水平以及父母关系状况均对新生适应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校园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自我适应维度和总体适应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基本证实了研究假设H1。

(三)大学新生适应与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具有相關性

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自我价值感都与大学新生适应有着较高的相关性。社会支持与大学新生适应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668,P<0.01)。这说明拥有的支持性资源越多,大学新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以及行动化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个体的适应与发展,基本证实了H2。

大学新生适应和自我价值感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自我价值感与大学新生适应正相关,大学新生的自我价值感更容易引起适应水平的变化。反映出大学新生自身对适应能力的自信心越高,直面生活、学习或者工作中的挑战时越能够更好地应对,越能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成长要求,基本证实了H3。

(四)自我价值感对大学新生适应影响显著

采用回归分析法,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自我价值感对大学新生适应水平的影响。以社会支持为预测变量,大学新生适应为结果变量。社会支持可以解释大学新生适应44.6%变异量,回归系数为4.630。以自我价值感为预测变量,大学新生适应为结果变量。自我价值感可以解释大学新生适应79.2%的变异量,回归系数为1.988。R2与调整后的R2越接近1,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越好。也就是说,自我价值感与学校适应间相关程度最好。两变量间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的回归效果显著,自我价值感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回归效果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表明,大学新生适应与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水平,情况良好;自我价值感处于一般水平。结果发现,大学新生适应状况总体良好,存在一些个体差异。在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因素上,认为大学新生适应水平在个体特征、家庭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自我价值感与大学新生适应水平显著相关,且均对大学新生适应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个体自我价值感越高,其适应水平越好;个体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适应水平就越高。

(二)建议

1.学生应积极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和加强生活规划。首先,提高对社会支持网络的利用度。大学新生能利用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学习和生活中就能够充分调动个体主观能动性。其次,大学新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学习尊重自己、重视自己、保护自己,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缺点,形成正向自我认知,能在新环境中健康成长。最后,加强大学生活规划。为更好地应对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学新生应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提前做好规划,利用自己的时间,在实践中锻炼和发展自己,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2.家庭层面应着力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营造亲密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新生支持与鼓励。研究表明个体感受到父母和同伴给予的帮助、爱与尊重会促进其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当家庭给予子女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个体能够产生正向的自我体验。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促进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发展。

3.学校应完善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并提升其价值感。首先,引导大学新生构建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开展小组社会工作可以帮助新生发展交际圈,促进其与同辈群体的互动并增强人际间的了解与支持。其次,培养大学新生对社会支持系统的感知与行动化。通过在社区和校园进行宣传教育,使大学新生了解周边的支持性资源,加深对社会支持系统的认知形成求助意识。最后,利用朋辈效应施加正面影响。鼓励优秀学长分享成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新生的学习自信。概言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新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与自觉能力,提升对社会支持的领悟力与利用度,以尽快提升其适应性。

参考文献:

[1]Weidman.J.C.Undergraduate socialization:A conceptual approach.In Smart,J.C.(eds.).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Los Angeles:Agathon,289-322.

[2]朱凌云,李健.大学新生适应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416-421.

[3]Sheldon Cohen,T A Wills.Stress,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310-357.

[4]侯志军.专业选择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8.

①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服务—学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创新与模式研究”(2018jyxm0859);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优势视角下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社会工作研究”(SK2020A0123)。

作者简介:汪小红(197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

贾圣燕(1999—),女,安徽农业大学社会工作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新生维度个体
如何促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基于FSO框架的分析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