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人终末期肾病的临床对比
2022-06-14黄兵
黄兵
【关键词】高通量;低通量;血液透析;老年人;终末期肾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终末期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疾病,能够通过医疗手段达到治愈目的,此疾病与尿毒症概念具有相似性,但其诊断标准具有差异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气短、烦躁等,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较之成年人,65岁以上老年人群终末期肾病患病率较高。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较差,各器官功能衰退等,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血液透析治疗是老年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疗法,属于一种肾替代疗法,但使用何种通量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低通量血液透主要是通過效仿肾脏肾小球所拥有的滤过功能,以对流、弥散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机体血液进行净化,此方法对清除小分子毒性效果较优,但对大分子毒性清除效果不佳,致使大分子毒性物质持续蓄积,对患者机体造成持续性损伤,极易产生并发症。高通量血液透析主要采用弥散、对流以及吸附3种方式实施治疗,可弥补低通量治疗弊端,可清除患者体内中分子以及大分子毒性物质,利于抑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本研究重在分析在上述疾病治疗中,不同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110例确诊为终末期肾病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为35/20,年龄60~72(66.00±1.23)岁,血液透析时间8~20(14.00±1.12)个月,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脏疾病、高血压肾损害以及其他肾脏疾病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各占26例、15例、10例、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为34/21,年龄60~72(66.00±1.33)岁,血液透析时间8~20(14.00±1.21)个月,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脏疾病、高血压肾损害以及其他肾脏疾病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各占25例、16例、9例、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终末期肾病;(2)具有进行维持性血压透析治疗的指征;(3)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不少于6个月;(4)年龄≥60岁;(5)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方法等,自愿将其临床资料用于本次研究中,且治疗依从性佳。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者;(2)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3)伴有感染性疾病;(4)合并低血压、心力衰竭等病症者;(5)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器(尼普洛;型号SUREFLUX-15G)超滤系数为12mL/(h.mmHg),有效膜面积1.5m2,控制血流流速,维持在220~250mL/min,将血液透析时间维持在4h,3次/周。透析液采用碳酸氢盐溶液,采用低分子肝素钠实施抗凝处理。
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器(费森尤斯;型号FX80)超滤系数为59 mL(h-mmHg),有效膜面积1.8m2,将血流速度控制在220~250mL/min,维持透析时间,以4h为宜,3次/周。透析液以及抗凝处理均同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嘱咐其低脂、低盐以及低磷饮食,并给予控糖干预。
1.3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比较。包含血肌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B2-微球蛋白水平、尿素氮。检测时间为透析前、透析6个月后,检测样本: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部静脉血4~5mL,以4000r/min、r=10cm,离心10min,去上清液,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B2-微球蛋白水平。
(2)疗效评估。评估标准分:显效,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以及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消失,血肌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B2-微球蛋白水平、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均好转,血肌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B2-微球蛋白水平、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评估标准。
(3)钙磷代谢水平比较。于患者治疗前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患者血钙、血磷水平。
(4)治疗平均时间以及肾功能改善时间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性别、疾病类型、治疗有效率)均采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血液透析时间、临床指标、钙磷水平、治疗平均时间、肾功能改善时间)采用(x±s)表示,行f检验。当P<0.05时表示为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肌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B2-微球蛋白以及尿素氮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以及B2-微球蛋白水平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疗效评估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2。
2.3两组钙磷代谢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钙磷代谢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平均时间以及肾功能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平均时间以及肾功能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4。
3讨论
终末期肾病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主要是因患者肾脏功能受损或衰竭,致使尿毒症毒素无法排出体内,在体内潴留,引起内环境紊乱,与肾脏有关的内分泌功能失调等。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会自然下降,在此过程中,若受到疾病、肾毒性药物、不健康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肾功能受损概率会随之增加。同时老年人群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若疾病控制效果不佳,均会对患者肾功能造成损伤,致使其成为慢性肾脏病以及尿毒症的高危人群,且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增加了确诊难度,从而耽误了早期治疗,造成疾病进展性发展至尿毒症。当前临床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主要以清除体内尿毒素为主,主要包含机体无法自主排泄的诸多代谢物、无法降解的内分泌激素等。临床将尿毒症毒素依据其分子量大小划分,包含小、中、大分子毒性物质。此三类物质在尿毒症毒素中,部分对人体具有较为明显的毒副作用,有较少一部分处于正常浓度时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毒性作用,一旦浓度升高毒性作用相继产生,诱使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加重。因此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其治疗原则是将尿毒症毒素排出体外,促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从而改善疾病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
3.1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
尿毒症毒素的排出主要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血液滤过等肾替代治疗方式,其中血液透析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血液透析治疗是半透膜原理,通过弥散、对流等方式,促使体内尿毒症毒素以及过多的电解质等有效排出体位,对患者机体血液进行净化,达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目的。当前临床在治疗终末期肾病时,有两种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其本质相同,不同的是临床依据透析器超滤系数的不同,将其分为高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
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主要通过弥散以及对流结合的形式对患者血液进行净化,能够对患者体内的小分子毒素物质进行有效清除,但透析时间相对较长,极易导致化智能和体内中、大分子毒素物质大量增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常见的有顽固性皮肤瘙痒、营养不良等,增加患者机体痛苦的同时,不利于疾病康复,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高通量血液透析是一种新型技术,主要是利用人工合成膜高通量血液滤过器在容量控制的透析机上进行血液净化,其优势在于:人工合成膜通透性较强,同时具有脂质扩散性。此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弥散、对流以及吸附3种方式实施治疗,能够规避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弊端,有效清除患者中分子以及大分子毒性物质,促使症状缓解。
3.2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中得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肌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B2-微球蛋白以及尿素氮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以及B2-微球蛋白水平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中低通量以及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均能够清除患者体内毒素,但在操作上存在一定差异,相较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治疗过程中超滤次数更高,且滤过膜表面积相对较大。其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弥散方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机体内小分子毒性物质,对流则能够对患者体内低分子蛋白进行有效清除,吸附作用主要针对中大分子毒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研究中表4数据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平均时间以及肾功能改善时间均较短(P<0.05),取得此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清除中、大分子毒性物质,加速症状改善,利于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减轻患者机体痛苦。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96.36%高于对照组83.64%,组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是符合临床治疗需求的高效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合理性。
3.3终末期肾病与钙磷代谢的关系分析
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会出现下降,导致钙磷代谢发生紊乱。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高磷血症较为常见,且较为严重。伴随着血磷增高,患者会出现继发维生素D代谢障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平衡发生紊乱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同时,会增加病死率。
血磷通常是指患者血浆中的无机磷,其正常范围约为1.1-1-3 mmol/L,人体内越有80%左右的磷以羟磷灰石多存在机体骨骼以及牙齿中,有15%存在软组织中,血液中磷占比仅有1%。人体的钙磷代谢关系密切,二者血浆中浓度受甲状旁腺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降钙素激素等调节,肠、肾脏以及骨骼是受钙磷代谢的主要靶器官,其方式为肾小管吸收,增加肠道饮食摄取和对骨骼内部钙磷的再分配。调节血钙的器官和激素同时也调节血磷,其区别在于胃肠道只能吸收饮食摄人中钙的30%,而可吸收磷的75%,体内50%的钙以及75%的磷会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肾脏能够正常代谢磷是影响血磷浓度的关键。当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时肾小球过滤大幅度降低,促使肾脏排泄磷功能严重受损,高磷可直接刺激甲状腺旁素的升高,其次钙磷结合会降低血钙浓度,低钙血症会刺激甲状腺旁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旁素动员骨骼肌、磷的释放进一步加重高磷血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此机制终末期肾病早期血磷水平不会发生变化,尚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当患者疾病发展至中晚期时,会因肾脏排泄磷的功能丧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剧,促使成骨以及破骨细胞活跃,导致钙磷释放,进入患者机体血液,促使血磷、血钙水平升高,进入失代偿状态。通过此发病机制可得,研究中以钙磷水平作为观察指标具有高度合理性。组间钙磷代谢水平比较,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血磷水平较低的是观察组(P<0.05)。取得此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对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进行有效清除,同时能够对机体蓄积的钙磷等物质进行有效清除,从而降低血磷水平。
3.4研究不足之处分析
本次研究是以设组形式,对不同治疗方案展开对比分析,而研究设计方面尚存在不足,如例数较少、时间较短等,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性,建議后期研究中规避上述不足,展开深入研究,为后期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3.5结论
综上可见,在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中,较之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降低血磷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保障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