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优化研究
2022-06-13罗昱
罗 昱
(晋中学院 外语系,山西 晋中 030619)
形成性评价最早出现在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斯克里芬的《评价与方法论》中,该评价主张通过对教学过程或课程规划进行问题诊断,进而根据反馈结果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国内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始于本世纪初,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给予较高关注,从不同角度出发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一,关注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中的作用及意义。金艳基于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及结果,在分析大学英语评价与测试现状基础上,从课程评价、形成性评价、英语能力测试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做出论述[1]3;林敏指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2]108。其二,关注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杨满珍等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背景的基础上,从课程积分、教学实践、平台开发、电子档案袋建立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3]98;朱伟以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式为着眼点,在分析引入形成性评价可行性基础上,着重对教师角色在不同评价方式中的差异进行定位,并进一步提出协调形成性评价相关关系的建议[4]162。其三,关注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与信息技术的充分结合。刘敏等着眼于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信息化应用,构建了评价范式、教学环节与云端测评平台的匹配路径[5]72;曹良成等提出依托蓝墨云班课教学工具,发挥其教学报告、学习报告的形成性评价功能[6]48。大学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既是一个动态评价的过程,又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曲线变化描述全面、信息准确,同时能够建立稳定有效的双向反馈机制,为教师教学优化和学生学习改进提供指导与依据,在英语教学改革和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一环,对师生双方都具有约束和引导作用。以过程管理为重点的形成性评价,能在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评价形式,并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是基于英语教学特征和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做出的必然选择。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终结性评价围绕特定测试展开,以此获得整体性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则不同,强调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管理,是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综合评价,重点在于通过评价结果调整师生教学过程,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来自学生学习表现、指向学生学习行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态度、时间分配、情感投入都会影响自身成绩,学生想要取得良好的总评成绩,必须重视自身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形成性评价导向下,无论学生出于何种目的而约束自身学习行为,都是端正学习态度、保证学习投入的积极表现,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总体英语水平,而且在缩小学生间成绩差距方面具有积极意义[7]215。与此同时,良好的形成性评价必然随之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学生可通过反馈结果及时总结反思,进而调整学习思路、改进学习方法,以此提高英语学习的水平与效率。而且形成性评价导向下的英语学习反馈有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能使学生通过分解、落实长期英语学习目标,有效缓解畏难情绪和倦怠心理。此外,形成性评价往往辅之以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任务,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能主动找差距、补短板,学习他人优秀之处,对于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作用明显。
(二)丰富学生学习评价形式
以往学生英语学习评价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要形式,评价内容大多指向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评价较弱,学生更容易养成重记忆、轻实践的学习习惯,英语沟通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形成性评价不再局限于一纸试卷,在打破时空限制的同时,评价内容进一步拓展到视、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对学生学习成果与英语运用能力具有更为全面、具体的评价。形成性评价能实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检测,也能实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核。就小组合作任务环节而言,任务分配与推进、人际沟通、团队协作都将成为形成性评价的目标内容,这对教师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并做出客观评价具有积极意义。形成性评价有质性与量性两种主要方式,前者包括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学生档案袋等形式,后者则以单元测评、月考、期中测试等阶段性考试作为整体评价依据,这种贯穿学生整个学习周期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以卷面成绩为关键标准的评价模式[8]206。大学英语教学优化,应通过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优势结合,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学生评价机制,以实现评价标准、形式、结果的完整与客观。
(三)助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引入形成性评价,是围绕教学工作展开的全面优化创新,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具有明显助益。形成性评价强调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将部分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以自主学习或小组研讨的形式转移到课余,教学过程也由教师全程主导转变为学生充分参与。在此背景下,教师不再困于繁重的基础工作之中,得以在教学改革方面投入充足时间,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专业教学。因而形成性评价引起的英语教学改革,是学生获得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的手段之一。与此同时,实施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由以往单一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观察者,教师在这一角色变化中,既要准确捕捉学生的学习障碍与学习需求,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与付出,从而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广泛的推动作用[9]73。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立足时代要求的学生英语能力培养创新,也是对高校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生动实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业务的成熟与精进,而且在学生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实现了教育者更广泛、更深刻的价值升华。
二、形成性评价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形成性评价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要从形成性评价的地位保证和作用发挥同步入手,要围绕教学推进加强内容设计,也要在目标导向下强化准备工作,还要基于结果公平做好主体设计,要使形成性评价与英语教学充分融合,贯穿在学生英语学习的全过程。
(一)基于目标达成的评价准备设计
形成性评价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优化,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所以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应以有效性为追求,评价正式实施前的准备阶段也不例外。在实施评价之前,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详细介绍评价相关信息。一方面,教师要使学生了解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学生思想层面达成基本的评价共识,为后续评价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明确告知英语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并围绕总体目标做出基本解释,明确学生需达到的英语应用水平,详细说明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同时要为学生留足讨论反馈时间,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对形成性评价存在的争议组织即时讨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以获得广泛支持。为保证后续评价工作能够按时展开,教师在评价信息告知结束后,应立即组织学生完成分组、推选组长等工作,为追求效率与公平,学生分组尽量按照花名册随机组合,小组长推选以自荐为主,经过组内讨论协商后予以确定,后续教学中的小组任务、学生互评、组长评价等工作都按照既定分组逐项展开推进。总之,引入形成性评价是为提高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这一目标而服务,做好评价准备则是为了顺利开展评价工作这一目标而服务,英语教学优化要充分发挥目标导向和任务驱动的优势。
(二)基于教学推进的评价内容设计
形成性评价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对教学推进和教学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评价内容要与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能力充分对接,也要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能力、素养等表现展开,以此契合英语教学目标、贴合学生现实状态[10]94。总体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分为学习态度、基础能力、综合素养三个一级内容,进而分为课内外学习状态、口语及书面表达、英语听力、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合作学习及自我展示等二级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考勤、作业、写作、小组任务等三级内容(详见表1)。不过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内容设计,在一对多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下会明显增加教师工作量,因而除了小组任务中采用学生互评形式以外,还可将课堂出勤、作业次数、主动回答问题次数等简单的统计工作交由小组长负责,在丰富评价主体的同时切实提高评价效率。
表1 形成性评价的三级内容设计量表
(三)基于结果公平的评价主体设计
学生的英语学习评价不仅是对其学习情况的集中反映,而且评价结果在评优评先、计算成绩绩点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必须以结果公平为原则,这就要在评价设计环节引入不同主体,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合理利益不受损害。首先,要保证教师评价的主体地位。教师对于教学的把控与推进具有决定性作用,其评价过程是针对教学实践、学习指导等环节展开的整体设计,因而必须保证教师评价的比重和落实,以实现对英语教学工作的整体管理。其次,要发挥学生自评的主动作用。学生英语学习能否取得显著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保持良好的学习主动性,因而学生须通过自我评价对自身学习状态形成准确认知。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要求全体学生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树立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自身学习的方向与进度做好安排计划,并以学习计划书、学习任务表等书面形式予以确认,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定期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以此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再次,要完善学生互评机制。形成性评价导向下,为了更全面地观察和把握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以任务为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往往只能看到学生合作的结果,合作过程中的任务分配、推进协调、组织沟通等情况无法对外充分展现,因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互评十分必要,不仅能敦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以往小组合作模式中“搭顺风车”的不良现象,有利于学生获得与学习付出相匹配的评价结果。
三、形成性评价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优化
形成性评价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优化,是在评价手段充分参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展开的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整合英语教学的资源和信息,学会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要着眼于网络教学、小组学习、师生互动、反馈调整等要点,积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变革。
(一)依托网络技术汇集评价信息
网络信息技术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转变社会工作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手段,大学英语教学应依托信息技术提升形成性评价的效率与质量。课前预习环节,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目标、推送学习资料、明确重点难点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安排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以自主学习形式完成预习工作,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时长和资料浏览量等后台数据,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态度与积极性进行评价。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发布与本单元教学知识相关的小测评、话题理解等作业,在教学平台和课堂教学环节分别说明提交作业的时间与要求,并对进度较慢的学生予以提醒和督促,然后从学生作业完成耗时、提交练习次数、答题正确率、测验分数等方面,对学生的课后巩固性学习进行量化评价。此外,学生在微信学习群内的提问次数、发言情况、讨论表现等在线互动数据,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基础、学习问题,可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依据。教师也要注意在微信群内及时解答学生疑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做出科学预判,并以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予以强调和补充[11]356。
(二)设计小组任务展示学生能力
形成性评价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优化,需通过设计小组任务营造人人参与、各尽所能的良好氛围。教学实践中,要以单元模块任务和学期开放任务为基本板块构成,贯穿在英语教学的整个学期。其中单元模块任务以英语课本为基础,以单元话题为主题,主要涉及相关背景、文化知识、人物素材等内容,各小组通过收集资料、制作PPT、课堂讲解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教师根据PPT制作水平、内容呈现、英语讲解质量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并按照学生提交的小组分工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12]126。与此同时,单元模块任务还可以考核与游戏的形式进行。其中考核项目以英语教材为范畴,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布置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等任务,小组进行讨论分工后,通过组员独立完成分配任务和组内集中分享讨论的综合形式,形成较为完整、成熟的小组成果,然后在课堂教学环节由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具体回答者由小组自行决定,但需保证所有组员都有回答机会。游戏项目则可以采用词语接龙、猜词游戏、传话游戏等形式,再现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词汇、句法,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学期开放任务尽量不限定主题和形式,由各小组根据成员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自行确定学习主题,鼓励学生以小品短剧、角色模拟、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要督促学生按时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也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给予适度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作品、提升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应当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优化的着眼点之一,教师需在形成性评价导向下注重对师生互动的深度拓展。首先,教师要在评价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部分学生受到思维习惯、表达技巧等因素的影响,表达效果与实际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教师需依靠活动设计、语言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发散思维。以大学英语“写长法”教学为例,不少学生面临潜能发挥和写作焦虑的双重障碍,写作水平长期无法获得有效提升。因而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推送大量写长素材,课堂时间则用于开展互动性、拓展性教学工作。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课堂上给出一个宽泛抽象的话题,采用“头脑风暴”方式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对讨论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准确记录,使学生在群体智慧下将抽象话题具体化,强化学生写长思路与思维的培养。教师既可以在学生讨论前提供单词、句型等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就语句衔接、段落过渡、文章布局等问题给予学生知识性和技巧性指导,使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写长实践更具逻辑性和针对性[13]150。其次,教师要在评价过程中强调因材施教。以课本内容为核心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评价手段,但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对问题的难度感知明显不同,教师应在统一的教学任务下,对不同学生予以差异化评价,并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作为评价重点,使学生在提问过程中找到自我提升的方法和途径,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水平。
(四)建立双向反馈完善教学调整
无论何种评估方式,都是为了促进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而服务,其中基于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同步推动作用,教师在形成性评价导向下,需进一步畅通、健全师生双向反馈机制,为教师的教学调整和学生的能力提升创造条件。在形成性评价导向下,教师评价主要指向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而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讨论,还是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媒介应用,都应提高对教学反馈的重视程度。从反馈内容来看,教师向学生的反馈应包含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情感、问题与不足等信息,教师要在指明学生改进之处的同时,注意语言措辞和表达方式,多使用委婉性、鼓励性的表达方式,尽量避免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打击。学生向教师的反馈,主要围绕教学本身展开,应包含对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进度与难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整体感受,也要对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问题予以反映,从而支持教师获取更具价值的教学信息。教师端向学生端的信息反馈可以通过作业批改、课堂提问、任务点评等方式实现,反馈的速度与质量通常能得到有效保障,但学生端向教师端的信息反馈往往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而水平有限。对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对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适度增加任务设计和讨论答疑,为学生主动暴露学习问题创造条件,以获取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为英语教学的调整优化提供依据。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形成性评价对于传统终结性评价,能有效突破局限、弥补不足。尤其在完善畅通的双向反馈机制下,无论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还是激发教师教学潜能,都具有其他评价形式难以比肩的综合优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手段,已是英语教学改革优化和高校深化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教师还应立足于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现实需求,使形成性评价渗透在学生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成为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