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血糖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2-06-13何丽娜林艺卿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医嘱全程

何丽娜,林艺卿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 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福建漳州 363000

糖尿病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严重危害国民的身体健康,而且随着病程的发展,会逐渐出现慢性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属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且极易造成患者行动能力的丧失和身体机能的恶化[2-3]。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风险因素包含长期高血糖水平、脂代谢紊乱、胰岛素分泌异常、动脉壁的酸性黏多糖代谢异常、山梨醇代谢增快等,在其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糖尿病足高危风险因素进行管控并实施护理干预, 有助于调控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患者康复[4-5]。 鉴于此,抽取该院2019 年9 月—2021 年10 月收治的92 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在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92 例, 基于单盲分组法进行1∶1 比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46 例,男25 例,女21 例;年龄51~88 岁,平均(65.89±4.18)岁;糖尿病病程为1~18 年,平均(8.14±2.67)年。 观察组46 例,男26 例,女20例;年龄50~89 岁,平均(65.94±4.25)岁;糖尿病病程为1~20 年,平均(8.23±2.72)年。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糖尿病足病症,符合《2011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处置和预防指南》[6]中关于糖尿病足高危风险因素的相关诊断标准; ②足部未出现开放性病灶; ③患者与其家属均明确研究内容,经伦理委员会审核。

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病症者;②其他糖尿病并发症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④精神疾病者;⑤酮症酸中毒者;⑥乳酸性酸中毒者;⑦未能全程参与该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对症治疗,在其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具体为:对患者血糖水平予以动态监测, 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如糖尿病足严重性、风险因素评估、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掌握日常护理与预防的方法; 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营养干预和饮食指导;于患者出院后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期电话随访,叮嘱患者按时复诊。

观察组患者应用全程护理方式进行干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具体为:①一对一健康教育。 于患者入院后安排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在主治医师、护士长、营养师、药剂师及责任护士小组讨论后为患者制订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日常行为涉及健康教育日程表,定期对患者进行宣教,15 min/次, 并于宣教结束后解答患者关于疾病的疑问,了解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程度,以便及时对宣教内容进行适当调整。②自我管理的干预。责任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自我日常护理、 院外自我护理对于稳定病情和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在向患者介绍自我护士内容后, 利用亲身示范方式帮助患者掌握洗脚、 修脚、 足部按摩及鞋袜选择等常规自我护理内容, 建议患者每日使用温水泡脚, 水温≤40℃,时间≤10 min,叮嘱患者对足部趾甲的修理不宜过深,如发现足部皮肤异常,需及时上报并予以对症处理;告知患者病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提升患者安全意识, 避免患者因自我护理不当造成足部感染。③延续性护理。 于患者出院前,再次进行综合性病情与护理行为评估, 针对患者自我护理薄弱环节予以针对性指导, 基于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出院足部监测、血糖监测及病情护理方案;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1~2 d 后进行首次电话随访, 便于患者进行院内外护理行为衔接, 及时纠正患者护理中的不良行为, 并予以护理指导; 之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1 次/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和自我管理行为,将相关信息详细记录在案;同时,护理人员可建立微信、QQ 群,与患者保持及时沟通,并便于病友之间的交流,使患者在集体中获得安全感,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护理人员可借助社交软件定期发送健康知识科普内容, 进一步强化患者对出院后自我护理方式的认知程度。

1.3 观察指标

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生存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 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生存质量借助糖尿病生存质量行为量表(DSQL)进行评估,共涉及27 个项目,每个项目1~5 分,分为4 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心理与精神、社会关系与治疗情况,分数最高135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差。 护理依从性根据医院自制的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评估, 分为完全依从(完全按照医嘱)、一般依从(间断性按照医嘱)以及不依从(完全不按照医嘱),护理依从性=(完全依例数+一般依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为93.47%,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患病人群较为庞大, 从青年到老年均可发病,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具有年轻化倾向[7-8]。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较易出现并发症,且并发症的累及较为广泛,如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9-10]。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临床特征主要为足部肌肉萎缩、末梢神经迟钝、疼痛、皮肤皲裂及间歇性跛行,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则会造成局部溃疡、坏死及关节损伤等严重情况,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命安全[11-12]。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通常未全面认识糖尿病疾病, 对于病症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病情严重性缺乏了解,未按照医嘱进行饮食或者用药等[13-14]。护理干预是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临床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方式, 通过常规护理干预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心理干预及运动锻炼, 使患者掌握糖尿病足基本健康知识,为临床治疗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常规护理方式作为一种普遍护理工作方式, 更多的是按照医院规章制度与医嘱进行护理干预, 为患者实施的护理服务缺乏个性化, 在一程度上容易忽视患者病情与个人特征的差异性, 因此临床应用效果具有局限性[15]。 全程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其护理服务贯穿临床治疗的始终, 重视患者个体的差异性,以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系统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时,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照顾[16]。 相较于常规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全程护理中医一对一方式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服务,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 其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更具个性化,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帮助患者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获得更多自身病症的相关知识与服务,体现全程护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全程护理中的自我管理干预,可提升患者对病症的认识,重视病情发展与控制,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信任感,进而按照医嘱接受临床治疗,有效展开自我管理行为;而其中的延续性护理能够给予患者院外更为贴心、全面的护理干预,监督患者护理行为,便于及时纠正患者不良行为, 使患者保持正确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方式,按照医嘱对其日常行为与用药习惯进行约束,进而确保临床治疗的效果[17]。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 自我护理已成为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自我护理能力的强化有助于挖掘患者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提升患者对自我健康与预后效果的重视程度,帮助患者转变在护理干预中的角色,使其逐渐从被管理者向自我健康管理者过渡, 在全程护理干预中,重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护理工作中, 患者能够极大程度地遵循医嘱进行自我护理[18]。 张瑜[19]研究中表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其中生理功能(44.25±1.97)分、心理(34.25±1.25)分、社会关系(11.25±0.20)分、治疗情况(6.44±0.97)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与精神、社会关系与治疗情况的数据分别为(43.95±1.78)分、(34.01±1.27)分、(10.79±0.91)分、(6.18±0.3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在生存质量方面的数据与张瑜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全程护理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血糖水平。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医嘱全程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医嘱
手工制鞋全程LOOK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电子医嘱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