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孟頫《印史·序》中“复古”印学观略论

2022-06-13贾胜岳

书画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复古

贾胜岳

内容提要:《印史·序》是现存最能体现赵孟印学思想的著作。笔者以《印史·序》为核心进行了梳理,其中的复古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崇古雅质朴的秦汉印章,确立了印以汉为宗的审美观;二是选择以小篆文字入印,从而逐渐形成圆朱文这一新的表现形式。这两个方面的印学主张,对扭转元代初期唐宋影响下的九叠篆印风,改变衰微的印坛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赵孟“复古”印学观的提出,也确立了元代文人印的整体风格走向,特别是其所创圆朱文印对明清两代圆朱文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印史·序》中“复古”印学观略论

关键词:赵孟;印史;复古

相较于唐宋时期而言,元代是篆刻艺术真正兴起的时代。文人艺术家们开始自觉参与填篆、设计印稿,特别是到了元代后期,更是出现了像朱珪、吴睿等会篆会刻的艺术家,篆刻的艺术价值得到了空前提升。赵孟作为时代印坛领袖,有着长远的艺术眼光,他看到元代初期一批文人以水月花鸟等图案作为入印内容嫁接在印章图稿之中,认为有失古法,篆刻如按此路发展,则会偏离传统轨道。所以,赵氏首先在理论上提出“印宗秦汉”的学印主张,以“古朴”的汉魏印扭转当时印坛的“新奇相矜”之时局。但赵氏钤盖在名家字帖上的印章却是以舒展自如的小篆入印。虽然赵氏的理论主张和发展同步,但也有其发展的阶段性。正像沈乐平所说的那样:“这是文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向,它其实也是文艺发展中惯性作用的体现。”[1]25在赵氏看来,无论是“印宗秦汉”,还是以小篆文字入印,都旨在扭转当时印坛尚新奇的局面,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正本清源,为“谂于好古之士”提供学习和师法的范本。

一、《印史·序》与提倡秦汉印“古雅”“质朴”之美

赵孟是艺术领域中的多面手。书法上他提出“古意”说,以宗法魏晋,特别是“二王”父子书法作为书法传承与创新的途径。绘画方面,他同样提出师法魏晋以建立元代的新画风。在其影响下,形成了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的“元四家”新风格,大大丰富了元代文人画体系。这种强烈的“复古”思想在他对印学的态度上体现得更为充分,《印史》即是赵孟的“复古”印学观的典型。《印史》原文已佚,其部分思想只能在《印史·序》中窥见。《印史·序》全文虽记载了赵孟印学上的“复古”思想,但所谓的“复古”,在赵氏看来并不是要刻意与秦汉印的原貌形似,而是对“借古以开今”的取法与创新意识的倡导,主要目的更在于纠正当时文人所用私印的不规范现象,以期通过恢复秦汉印风来扭转元初的尚奇巧之风,以此作为扭转印坛衰微时局的新途径,故赵孟在印论开篇针对当时文人用印现象开宗明义:

余尝观近世士大夫图书印章,壹是以新奇相矜,鼎彝壶爵之制,迁就对偶之文,水月木石花鸟之象,盖不遗余巧也。[2]

可以说,这是赵孟对元代印章进行“复古”的根本原因所在。他看到元初的文人用印,在印章形制方面常以对偶的手法将文字写在钟鼎、葫芦等过分强调形式主义的印章上,失去了秦汉印章形制的端庄规矩和古朴厚重之风。同时,入印内容又以水月花鸟等图案为主,这更使得秦汉古法丧失。艺术性敏感的赵孟深刻体悟到这一点。作为一代儒臣,他无疑是有忧患意识的。过分追求这种巧饰的印章,长此以往必然会破坏印学的发展。于是,他本着振兴印坛的使命,开始提倡“质朴”的秦汉印风,希望以此来改变当时印坛风气。其在《印史·序》中言:

一日过程仪父,示余《宝章集古》二编,则古印文也,皆以印印纸,可信不诬。因假以归,采其尤古雅者,凡模得三百四十枚,且修其考证之文,集为《印史》。[2]

赵孟对当时的好古法者百无二三人的现象感到惋惜,对以水月花鸟等图案入印感到反感,亲自从《宝章集古》中摹340枚古雅汉白文印章并集为《印史》。在这样一种超强工作量之下,赵孟执守信念,不遗余力。他认为以“质朴”“古雅”的秦汉印扭转木石花鸟等物象填充印面的图案印章是最有效的手段。在赵氏“印宗秦汉”理论影响下,元代私印发展逐渐摆脱了元初的“新奇相矜”现象,印章形制逐渐规范化,开始向汉白文印风格靠拢,钟鼎、葫芦等印章形制逐渐消失。无疑,赵孟为篆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与此同时,与赵孟

交好的吾丘衍,第一次对汉白文印的章法进行研究,将赵孟“印宗秦汉”的理论进一步深化。在赵、吾两人影响下,元代篆刻基本上稳定在以仿汉白文印和赵氏所青睐的圆朱文发展路线上。但赵氏所处的时代,文人们亲自操刀篆刻还在少数。到元代末期,王冕发现花乳石并亲自操刀刻制,才从实践上正式掀起文人大量参与篆刻创作和研究仿汉白文印的热潮。但赵孟在印学理论上的率先倡导,不仅为明清两代大印学的发展树立了标杆,也是今人学习篆刻恪守的传统之道。

唐宋时期也有会填篆的艺术家,但他们是奉命为皇帝书写玺文,被动性因素更多一些,印章实用价值大于艺术价值。元代是文人篆刻兴起的时代,赵孟、吾丘衍、王冕等人开始自行填篆,亲自动手篆刻。元代出现的这一批会篆会刻的艺术家,他们自发地参与到篆刻艺术中,主动性因素更多,使篆刻的艺术价值开始大于早期的实用价值。在这转换的过程中,元代赵孟能及时反对文人追求巧饰之风,敏锐地捕捉到篆刻的创新途径,进而提出“宗法秦汉”印学观点,在印学向艺术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树立先导意识,也确立了赵氏在印学史上的地位。

二、小篆入印与创圆朱文印章形制

“要风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转云出岫”[3],这是清代陈炼在《印说》中对赵氏创立圆朱文印的赞美。圆朱文印,亦称元朱文印,沈乐平对此解释道:“‘元朱’是史学意义上的概念,因形成于元代而名;‘圓朱’是美学意义上的概念,是对线条语汇和空间特征的描述和概括。”[1]7“元朱”更强调具体的时代,而“圆朱”是在“元朱”基础上,对一切具有小篆风格笔意、婉转流畅细朱文的美学概括。赵孟虽然在理论上提出要以“质朴”的秦汉印为主,但自己钤盖在法帖名迹上的印章大都是细挺的圆朱文印。

黄惇《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元代印风》一书中共收录了赵孟16枚印章,其中白文印仅有2枚,其余都是小篆入印的圆朱文印。赵氏多次运用细朱文线条设计印稿,一方面是由于赵氏受到五代时期李后主的“建业文房之印”的影响,印文的设计思路依然遵循的是唐宋时期影响下的细官印风格。这在清代朱珪《名迹录》卷六中张绅《〈印文集考〉跋》一文有记载:“国初,制度未定,往往皆循宋、金旧法。至大、大德间,馆阁诸公名印皆以赵子昂为法,所用诸印皆阳文,皆以小篆填郭,巧拙相称,其大小繁简,俨然自成本朝制度,不与汉、唐、金、宋相同。”直到大德年间,赵孟填篆开始以小篆入印,才逐渐划清与唐宋印章的界限而形成元代文人用印的新风格。另外,赵孟

本人也擅长篆书。从其传世代表作来看,其取法受到李斯、李阳冰一路篆书体系影响。在主客观条件影响下,赵氏也就顺其自然地选择以小篆文字入印来作为复兴印坛的手段之一,以扭转当时印坛的不良风气。《印史·序》全文短短百字,但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当时华而不实、缺乏古意的印坛,而赵孟以婀娜多姿的小篆入印,线条细劲硬挺且与边框搭边。这一新的印面风格有效地改变了元代早期以各种图案充盈印面的印章,从而也将米芾倡导的“细边细文”印的审美标准化为现实,以至于“俨然自成本朝制度”。

在赵氏创立圆朱文印的影响下,印人上下无不受其沾溉。例如,鲜于枢的“荣辱之王”印,“之”字点画占比较小,按以往的处理方法往往是对文字做盘绕之势,而为了使印面更加富有生气,鲜于枢在小篆字形原本走向的基础上做了艺术化的处理,对“之”字的线条做弧形安排,线条之间有了向背的关系,印面的整体流动性、艺术性也更强。周密的“周公堇父”印,小篆文字入印,印章整体风格与赵孟创立的圆朱文印大致相同,线条搭边框,舒展自如,印文与边框合为一整体。柯九思的“训忠之家”印,圆朱文印风格,线条细劲,走向舒展自如,具有强烈的小篆书写意蕴,等等。通过对后世圆朱文印的梳理可以发现,在赵孟的影响下,以满足印面空白之需对印文进行曲取盘绕的九叠篆风格,以水月花鸟等图案印章作为入印内容的印稿设计方式已无生存空间,元代文人用印新阶段正式到来,印坛尚奇巧风气逐渐消失。可以说,这是从根本上达到了赵氏于印学上“复古”之目的。

赵氏所处的时代,文人参与篆刻艺术创作的情况并不普遍,设计印稿以及参与篆刻的文人士大夫们虽不能与明清两代相媲美,但元代可以说,是文人篆刻兴起的时代。元代出现了赵孟、吾丘衍等可以设计印稿的印学家,以及其后出现的王冕、朱珪、吴睿等亲自操刀实践的篆刻家,印学发展进程得到极大推动。明代文彭在赵孟所创圆朱文印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细化,其印文线条更加细致。到了清代,邓石如、吴让之等人在“印从书出”艺术思想的倡导下,在赵孟圆朱文印基础上开启了新的圆朱文印风,行刀如行笔,强调刀法中的书写笔意,更是让篆刻艺术发展走到繁花似锦的新阶段。邓石如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采用对角线的布局方式,营造出强烈的疏密空间对比,线条婉转流畅,富有力度的同时又增加了强烈的节奏感。线条虽是刀刻而成,但看上去就如在纸上书写一般自如流畅。而这断然离不開赵孟在圆朱文印的发展上做出的规范性铺垫。

三、结语

赵孟《印史·序》中的“复古”思想,最直接的出发点就是纠正当时尚流俗的印学时弊,赵氏倡导“复古”,推崇“古雅”“质朴”的秦汉印章,并提出“印宗秦汉”的印学观。同时,他摒弃当时流行的以图案填充印面的旧习,以婉转流畅的小篆入印,引领了有元一代印坛的新风气。后世印人在他创立的圆朱文印基础上,反复实践,将圆朱文印这一独具特色的风格样式不断创新,让书法和篆刻的结合更加充分和紧密。因此,赵孟对印学的贡献不仅是改变了元代篆刻发展之风气,更是开启了文人篆刻的发展思路和格局,为后世印人通向传统经典,学习秦汉印学营养,架起了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

[1]沈乐平.圆朱文印论谈[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2]赵孟.松雪斋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153.

[3]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上[G].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126.

约稿、责编:金前文

猜你喜欢

复古
侯磊:最复古的人,往往是最先锋的人
复古步调
秋日的复古之约
新人复古混搭LOOK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复古小清新 我的慢生活
新淑女的复古态度
重返八十年代复古态度
“妆”出复古 不可不试的初冬红色系
喇叭裤撑起复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