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
2022-06-13张蕾
张蕾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高中教育面临更大挑战,人文素养的培养变得更加重要,是当前我国各阶段教育的重点,也是各学科教育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大责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历史教学并不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效果并不显著。基于此,教师应当提高对人文素养的重视,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加以分析,并探究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9-015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52
历史学科博大精深,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各学科内容,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在历史典故中掌握更多人生哲学,借鉴经验、汲取智慧,提高自我判断问题的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自我判断力发展的高峰期,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正确的引导,以便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高中学生正处于社会参与意识十分强烈的时期,他们的知识储备日益丰富,对各类社会事件也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对其加以正确引导。然而就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而言,虽然人文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关注,但是一部分学生仍尚未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缺乏思考意识,对周边事物漠不关心,对于他人的苦难缺乏同理心等。这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与学校教育有紧密联系,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初期,也是影响学生历史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就实际情况而言,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针对现有问题做出改变,然而众多教师并未意识到学生人文素养欠缺、历史学习兴趣较低等问题,依然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并未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学质量不佳。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对现代化教学理念理解不足,教学过程中忽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缺乏了解,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无法满足教学目标要求,历史人文培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学生无法获得有效启示。从教学方法层面上看,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成绩和考试分数,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填鸭式”教学法,教师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做好标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灌输,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相关知识缺乏深入了解的过程,只是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知识。长此以往,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无法深入理解相关历史知识,无法感知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趣味性,从而也就无法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无法从历史学习中获取知识的魅力、感受学习乐趣,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无法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究去挖掘历史知识中蕴含的人文情怀,人文素养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二)家长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其影响十分显著。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急于求成,对孩子学习的重点存在错误认知,对素质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将学习分数与孩子的未来发展对等,过度强调孩子学习成绩及分数的提高,忽视对孩子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历史学科而言,家长重视分数,导致学生也过度看重分数的提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通过探究、思考和赏析等方式感受历史人文情感,导致人文教育虚有其表,无法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延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为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學模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有效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以教学“三民主义”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要提前为学生做好学习任务清单、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如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图书馆翻阅书籍等方式,寻找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情况等,自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查阅到的知识,并回答课前预留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进行知识的补充。教师可以先从孙中山先生着手,为学生补充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知识:他的成长背景、求学经历等。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带领学生探究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三民主义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助于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知识,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将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感融入历史课程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青少年必须具备的精神,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言,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更不可或缺。为此,教师应当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历史教学,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爱国精神,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融入情感教育,带领学生学习各朝各代保家卫国英雄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感受他们的情感。以教学“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索”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在讲述维新派及革命派的民主探索时,教师应当融入自身情感,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梁启超先生的爱国热情,引领学生体悟孙中山先生的英勇。只有在情感的加持下,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当时社会背景的复杂,了解每一位为改变国家命运而努力的历史人物的伟大,从而让学生学习国人坚韧不拔、不畏险阻的伟大精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B910D915-912D-4F52-A5DE-B1ECC45FAF0F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而言,学生都需要形成学科思维,才能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相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判断、自我控制能力更强,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也能从更深层面出发。基于此,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分析問题时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丰富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学习。以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建设”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分工查阅资料,探究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分析各个时期经济建设的发展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其中的差异,感受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有助于学生不断拓宽历史思维。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观察各小组的学习状态,并及时给予点拨、做好引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在学习过程中转变思维方式,形成历史思维,有助于学生实现深度思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国教学改革的步伐仍在不断前进,高中历史教学亦不可止步。教师应当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放弃“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将课堂交还到学生手上。课堂不应该以教师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课堂的主体始终都是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位置,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运用情景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实现主动学习。以教学“西安事变”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展开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电影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更直观地看到敌人的恶行,更深入地感受当时人民生活的苦难,引起学生共情,从而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蒋介石消极抵抗的政策对当时我国社会产生的危害和“西安事变”的必要性。此外,除了结合影片的形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之外,教师也可以把一些与这一历史事件有关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如《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该曲的创作者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的惨状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广为流传的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日军侵华后东北民众以及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通过聆听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从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歌词的描述中更深入地了解“西安事变”,更深刻地感受当时中华儿女的悲愤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西安事变中英勇奋起的将士伟大的精神,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更专注地投入历史学习中,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引用历史经典,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
人文素养的培养并非传统教学中提高学生做题技巧、答题能力等具体性层面,更强调的是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引导,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提高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与此同时,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表现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上。历史学科记载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蕴含着我国历代人民拼搏、奋斗的艰辛,体现着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然而当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生活水平提升以及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矛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西方文化的流入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基于这个原因,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我国优秀传统,让中华传统文化能在激烈的文化碰撞和竞争中展现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避免传统文化加剧流失,教师在历史课堂上需要不断提升和融入对经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既有利于传承本土优良文化,又能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解三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诸葛亮的人物生平,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国士精神,并给学生普及一些相关的文学读物,如《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也可以通过一些成语,如“舍生取义”一词扩展知识,在讲解儒家文化时,可以强调对“舍生取义”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学习儒家思想,了解古人的哲学思维;在讲解唐代史时让学生解析杜甫“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保家卫国的诗句,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唐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李白和杜甫诗词的差异,从而了解唐代发展的兴衰。我国几千年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表现优良品格以及思想道德理念等的词句,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类诗句能够更好地塑造高中生的人格文化,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为学生灌输进行渗透教育,特别是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需要不断通过高中历史课程进一步提升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通过学习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社会道德观,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道德观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道德观的不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史为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历代名人为镜,学习他们伟大的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健全人格、拓宽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对各学科而言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参与历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历史相关知识,从而逐步实现人文知识的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类主题讨论活动、组织各类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并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奖品,教师根据问卷结果选购相关奖品。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能够让学生积极、踊跃地自主学习历史知识,扩展历史知识面,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教师应当就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做出相应改变,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评价等措施,积极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获得提升,有效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秀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0(3).
[2] 王亚丽.如何打造富有魅力的历史课堂——浅谈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才智,2020(13).
[3] 邱悦.浅谈中学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9(4).
作者简介:张蕾(1986.8— ),女,汉族,甘肃静宁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B910D915-912D-4F52-A5DE-B1ECC45FAF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