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457万人决定考研

2022-06-13

读报参考 2022年13期
关键词:普及化陈伟入学率

从2017年首次突破200万人到2022年达到457万人,5年时间里,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翻了一番。当本科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普及化”教育,追求更高学历成了年轻人缓解就业压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寻求社会流动通道的共同选择。

不管考不考,先把名报上

  2020年10月31日,陈伟最终确定了自己的考研目标——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传播专业。当天是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截止的日子,那之后还有不到两个月,离开校园3年的陈伟将走进考场,重新接受学生时代的应试评判。

  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陈伟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一家传媒公司做媒体运营。“工作环境里目之所及,本科就是最低学历。”尽管手握湖南一所211高校的毕业证书,但入职后不久,陈伟就感受到了学历的重要性。他所在的小组要任命组长,在潜在竞争者各方面能力相当的情况下,胜出者最终倚靠的优势正是自己的研究生文凭。

  区别也在别的方面逐渐反映出来。招聘网站上,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起薪大多有一两千元的差距;在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想落户,硕士及以上研究生也比本科生更容易。

  赚得少,开销大,干了不到一年,陈伟辞职回到长沙。随后,他做过品牌策划、产品销售,但时间都不长。直到在一家艺考机构谋到了教学主管的职位,他的工作才算暂时稳定下来。不过,陈伟心里清楚,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依然存在,“按我当时的竞争力,能得到的工作成长空间都不大,一眼就望到了头”。

  考研,是陈伟想到的能跃上更高工作平台的方法。

  陈伟结束“沪漂”那一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大三学生刘鹏开始为考研作起了准备。

  “不管考不考,先把名报上。”刘鹏所在法学院院长在一次年级大会上说的这句话,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当今大学生对考研态度的高度概括。刘鹏的同班同学里,5个人考公务员,8个人就业,剩下47人全部报名考研。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将高等教育发展划分为“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三个阶段。在18-22岁适龄人口中,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属于精英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则为普及化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按照马丁·特罗的标准,实现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跨越。

  越来越高的入学率自然带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按照教育部的统计,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人,2021年这一数字突破了900万。就业难,成了多数人从校园步入社会过程中遭遇的第一个难题。

  以刘鹏为例,作为一名法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的专业相关工作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检法司系统,一是当律师或到企业做法务工作。前者核心岗位几乎都要求报考者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后者虽无明确规定,但稍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都会引来众多研究生求职者。作为一名“双非”大学本科毕业生,刘鹏知道自己很可能连简历关都过不了。

  在刘鹏和诸多与他情况相似的大学生看来,想要赢得一块含金量更高的职场敲门砖,考研是最直接的途径。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暂时逃避就业压力的最佳方法——继续深造,工作的事就可以兩三年后再想了。

都是孤身一人往前走

  “再难,也难不过高考吧。”2019年4月,刘鹏和女朋友程曦谈起考研目标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程曦比刘鹏低一届,两人学的相同专业。刘鹏考研,也想给女朋友打个样。

  事后想想,刘鹏觉得自己对困难的预估还是保守了。备战高考虽苦,但大多数时候只苦在高强度的学习之中。复习计划有学校和老师制订,生活有家长照顾,身边的同学都是相互促进和鼓励的同伴。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6月初的那几场考试。

  考研的操作模式就完全不同了。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在报考人数、录取比例、考试范围、试卷难度等方面各不相同,所有这些都要靠考生自己搜集信息、制订策略。这也就意味着从作出考研决定的一刻起,考验就已经开始,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通关路上,考生都是孤身一人往前走。

  作出考研的决定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决定后坚持走完近半年的准备期。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因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情绪起伏,进而产生的行为上的变化是备考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数据显示,近年来多地区、多院校硕士研究生考试弃考率都在10%以上。以广东为例,该省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6.3万人,但最后真正参加笔试的只有21.3万人,弃考率达到19%。

  2019年10月,刘鹏遇到了备考的瓶颈期。由于方法不对,当时他的复习进度落后了身边的同伴近一个月。刘鹏开始不能按时起床,时间管理程序里的树木也日渐变得稀疏。即使拿着复习资料站在楼梯间,他也更像是在装样子,脑子里常常一片空白。

  觉得可能是太累了,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刘鹏久违地走进了网吧。两个小时的游戏后,他感觉到的不是轻松,而是愧疚和更进一步的焦躁。可越是这样,他越是打不起精神。他说,到后来,自己每天都生活在“考不上研究生、找不到工作、毕不了业”的恐惧中,却无力做点什么来改变。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2020年,教育部开展了“升学扩招吸纳行动”——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2021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首次突破100万,达到105.07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两年来研究生较大规模的扩招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的冲击,但在疫情发生前数年,我国研究生招收数量就一直以平均6%左右的幅度在增长。

  在本科阶段扩大招生人数20多年后,让研究生教育发挥更大的人才蓄水池作用势在必行。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的研究生尚不足千万人,目前就业人口中有研究生学历的占比约1%,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的10%。即使在北京,受教育程度为硕士研究生的人口数量也仅占全部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的6.54%。

  由此可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研究生扩招的趋势有极大可能还会持续。

  相比于担忧研究生“烂大街”,两三年的读研经历在文凭之外还能给求学者和社会带来什么,似乎更应该受到关注。

  今年夏天,刘鹏即将毕业。越接近曾经无限渴望的学位证书,他越发现取得某些公务员岗位的报考资格和通过更多招聘公司的简历关只是个开始,“说到底,如果自身实力不足,照样会被淘汰”。

  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韩杨,如今的当务之急是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他说,那些大学时没有想明白的问题,研究生阶段也不一定就能得到答案。比如,该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走下去还是选择就业;比如,就业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能重新拥有选择的权利,总是好的。”经过考试、调剂,陈伟重回校园,成了上海理工大学2021届的硕士研究生。今年,他获得了去德国交换学习的机会。早在2019年就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身份毕业的朱莉莉如今已在北京有了安稳的工作,再回忆考研的经历,她说:“人,只有亲身试过了,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能要到什么。”

  而程曦在落榜后,一直没跟刘鹏谈起接下来的打算。刘鹏本想劝她先找工作,但无意间在女友书桌上看到一张纸条后又忍住了。那上面是程曦摘抄的一段话:“你要忍,忍到春暖花开;你要走,走到灯火通明;你要看过世界辽阔,再评判是好是坏;你要铆足劲变好,再旗鼓相当站在不敢想象的人身边;你要变成想象中的样子,这件事,一步都不能让。”这段话出自一本书,书名叫《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摘自《工人日报》乔然)□

猜你喜欢

普及化陈伟入学率
2020年我国在校生2.89亿人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论岸桥机房无焊接化改进的优势
陈伟先生绘画作品选登
从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
论电视媒体对大众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
全世界都在扩招
一盒润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