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裕禄式最美村官”张玉刚:用生命践行群众路线

2022-06-13陈敬刚

读报参考 2022年14期
关键词:灵山厂房街道

陈敬刚

  1960年代,一个响亮而又深入人心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人民公仆焦裕禄。50多年后,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街道传颂着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裕禄式最美村官”,他就是原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街道北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玉刚。

参选村主任

  少年时的张玉刚与许多同龄人一样,在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镇北窑村这个偏僻封闭的山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贫瘠的山岭薄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新时代的春风唤醒了北窑村的山山水水,也唤醒了张玉刚那颗不甘于贫穷的心。初中毕业后,年仅17岁的张玉刚就跑出来讨生活,因为聪明而又能吃苦,很快就富了起来。2002年,27岁的张玉刚已经资产过百万。

  就在生意风生水起的时候,他作出一个令许多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回村参选村主任。当时的北窑村全村100多户、300多口人,只有100亩薄地和1000亩荒山,“看坡一片黄,土地不长粮,户户吃救济,老人守破房”。为啥放着自己大好的生意不做,回来受苦受累?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致富不忘乡亲”的梦想。

  上任后,张玉刚马上盯住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吃水。因为地处小珠山深处,北窑村一直没有通上自来水,村民每天都要往返十多里路挑担吃水。要在村里打井,通自来水,谈何容易?张玉刚和村委班子商量后,决定组织村民出工,由村委担保,以他个人名义贷款,解决资金和劳动力的问题。于是,他东奔西走,从银行贷到了12万元。工程开工了,打深井,建水塔,水管铺到了每家每户。其间,因资金不足,张玉刚还拿出了自己做生意积攒下的20万元。两个月后,北窑村人终于吃上了自来水。

  2004年,青岛西海岸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城区厂房的租金一路飙升,很多经营者都在寻找相对廉价的厂房。张玉刚瞅准了这个机会,协调施工方先行垫资30万元,利用村里废弃的碎石场,建成了厂房。进山路不好走,招不来商,他就带领党员干部,起早贪黑,硬是一锤一镐、肩扛手抬,整平了500多米的山路,吸引了5家企业入驻,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0多万元。

他还和乡亲们商议,获利金额除部分用作村里必须的支出外,其他收入全部再投资建厂房。就这样,从2005年建起第一批厂房到2009年村庄整体搬迁前,北窑村通过“滚雪球式”的发展,先后建起了27000多平方米的厂房,2009年村集体收入已经突破500万元。乡亲们开始对这个新上任的年轻人刮目相看。时任村支部书记王本福也十分赏识这个小伙子,于是主动让贤,推荐张玉刚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当年,焦裕禄为兰考人民除掉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而上任伊始的张玉刚凭着一股执著的韧劲,连打三场硬仗,啃下了吃水、筑路、建厂三块“硬骨头”,点亮了驶向未来的航程。

舍小家顾大家

  2009年,北窑村遇到一件大事,因小珠山旅游度假项目占地,北窑村需整体搬迁,要与周边的几个村庄集中异地安置,建设集聚型的珠山文苑社区。

  拆迁,对于每户村民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拆迁补偿政策能不能接受?过渡期间出去租房有没有困难?为了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张玉刚逐一进户了解情况,三天三夜几乎没合眼。

  村民高绪岐,2007年刚刚斥巨资盖起了三层楼房,并进行了豪华装修。但按照当时政策,只能给他30多万元的补偿款,远低于他的先期投入。起初,高绪岐接受不了,张玉刚就一次次登门做工作,磨薄了嘴,跑细了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高绪岐最终被他说服了。

“他为村庄发展付出了那么多,我也不能不顧全大局。虽然当时确实挺心疼,但后来听说张书记带头把他爷爷的三间房无偿拆除了,没要任何补偿。将心比心,我也没啥好说的了……”高绪岐如是说。原来,张玉刚家有三间老屋,按规定可以补偿一套楼房。但为了带好拆迁这个头,张玉刚主动放弃了补偿,拆除了老屋。与张玉刚牺牲的利益相比,一点装修费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高绪岐马上在拆迁补偿协议上签了字。很快,村里的其他几个“钉子户”也被感动,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从开始签署协议,到旧村拆除,北窑村用了不到两周时间,而且协议签字率达到100%,成为同一批启动拆迁的村庄中进展最快的。

  2011年底,珠山文苑新社区建成时,面积相当的安置房有套二、套三两种户型。住惯了大瓦房的村民都喜欢一家三代同处一室的居住方式,因此抓阄时抓到套二户型的村民产生了不满情绪。张玉刚母亲陈汝香回忆说,在那段日子里,平时忙得很少回家的张玉刚回家的次数突然开始频繁起来,原来他是想劝说父母将自己家抓到的套三户型让出来。开始,老两口坚决不同意,通过公平合法程序获得的利益凭什么要无偿让给别人?面对年迈的父母,张玉刚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解,终于做通了两位老人的工作,最终将带有电梯的套三高层户型主动让出,搬进了没有电梯的套二多层楼房的顶楼。在张玉刚的带动下,村里的其他党员干部也积极配合,很快就让出了17套套三户型,让套二户主抓阄置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北窑村全体村民喜迁新居,但漂亮的新社区里却没有张玉刚的房子——他一家三口一直租住在社区外的一处简易房内。

  在搬进新居的同时,村民的集体福利也日臻完善,每人每月30斤粮食、1升花生油、40元副食补助,医疗、养老等各项保障健全,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还能多领100元的补助。仅2012年,全村各项福利支出就达26.6万元。

  2013年春节前,一次偶然的查体,张玉刚被查出罹患肝癌,并已进入晚期。从确诊到离世,只有短短111天。在这最后的时光里,张玉刚惦记的既不是家人,也不是自己。生命的最后的三天里,街道干部、村民、亲戚朋友来看他;清醒时,他始终微笑面对,极力把工作交代清楚,安慰大家不要伤心。

  2013年5月7日,张玉刚离世前的最后几个小时,前来病床前探视的黄岛区灵山卫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学宏含泪询问:“玉刚同志,你还有什么需要嘱托的吗?”张玉刚回答:“村里在滨海街道那边的厂房,已完工了三分之二,请办事处帮忙建好剩余部分,并找到合适的公司出租出去;再就是月亮湖的项目,框架协议已签订,后续工作请办事处帮村里完成。”刘书记哽咽着告诉记者:“实际上,我当时是想问他对家里、对妻儿、对老人还有什么牵挂。但他却只字未提……”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村支部书记在弥留之际对组织上的最后要求。

  2013年5月9日下午1时许,黄岛区灵山卫街道珠山文苑社区内,搬迁安置至此的北窑村村民纷纷涌上街头,满怀哀恸地送他们的好书记最后一程。运载张玉刚遗体的灵车围着美丽的社区转了三圈。村民们说,我们想让这位好书记再看一眼他生前工作过的地方,看一眼他所牵挂的一草一木。灵车上悬挂着的遗像里,张玉刚面含微笑,既像有新的想法要与大伙儿商讨;又像侧耳倾听,一如往常地跟乡亲们议事理、唠家常……

  究竟应当如何“践行群众路线”?张玉刚生前接受记者专访时曾经这样说过:“我的学历不高,也不是很聪明。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村支书,应该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大的实惠。”这平凡而又朴实的话语不正是对“践行群众路线”最为精湛的诠释吗!?□

猜你喜欢

灵山厂房街道
灵山胜景
热闹的街道
荔枝红了到灵山
街道生活
航空发动机大型工业综合厂房消防特点与措施
把甜蜜带进厂房
灵山探梅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对新造的灵山大佛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