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思考

2022-06-12陈华树

民族文汇 2022年25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新课程标准渗透策略

陈华树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渗透心理教育,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并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希冀提高学生的身心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渗透策略  心理教育

现如今,人类处于信息时代,小学生每天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接触到五花八门的新信息,既有比较积极的,又有思想误导的成分,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而语文是孩子们正确地了解社会、人生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美好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加强语文  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极为重视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学生的思维观点,通过有效的心理教育能够使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于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教育特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心理情感,所以教师应当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增強学生的语文知识内涵。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生动、有意义事件,其中有些课文特别适合对学生展开心理教育。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擅于利用课本内容中有关心理学的要素,适时培养孩子们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美好的、正面的情感熏陶中接受心理教育。第一,直接截取书中心理教育的要素。例如:在讲解“一定要争气”课文的时候,童第周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后,在成功时的激动心情:“一定要争气,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很多外国人难以办到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表达了学子童第周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强烈的自尊,给孩子们思想带来很大启发。教师可以借机教育同学们:“只要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就是不怕路途中的困难,通过展开艰苦的奋斗,一定会获得成功。第二,挖掘可用的教学素材。有的课文中心理教育的信息不明显,无法直接拿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语文老师可以认真寻找与分析,从中挖掘可用的素材。例如:在讲解“生命”一课时,应当有效地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鼓动、挣扎、跃动”等,引导学生展开飞蛾求生场景的想象,感受到小昆虫的求生欲望是多么强烈,从而体会人的生命是需要加倍珍惜的。

二、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在小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困扰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相关老师应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以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一,引导同学们在课堂表演活动中体会书中人物的品质。结合课文,老师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请一些学生上台表演,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潜在地接受了良好的心理教育。第二,引導同学们在分析讲理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当前,多数小学生为独生子女,难免有带有一些嫉妒、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质。所以,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当擅于抓住时机进行心理教育,组织学生关于某些不好的心态问题展开讨论,对其进行分析明理。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加强对周瑜人物的了解,然后,在课上对周瑜的人物形象加以讨论,从中让学生意识到周瑜“嫉妒心理产生的危害”,引导学生形成宽广的胸怀。

三、增强师生互动,多加鼓励提高学生自信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单纯传播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增进师生情谊的过程。在语文课上,加强师生友好的交流非常重要,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并且人格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第一,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尽可能地从贴近学生日常兴趣、生活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自发地关注课文事故的发展情节,例如:在“月亮心愿”一课学习时,老师可以在正式导入教学前与同学们展开一段对话,与孩子们共同回忆某年春游的情景,为其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再回转话题,引出一位小姑娘珍珍却无法参加这样快乐、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同情,进而关注她怎么就不能郊游呢?既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第二,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尽量保持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其中,自身的情绪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心理,所以,老师应当擅于以幽默的教学语言,形象化的表达方式等,让自身充满激情,让学生愿意学习老师。并增强对语文老师的亲切感,从而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交流与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老师应当经常在教学中对学生表现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多对其投来赞许的目光,真诚的微笑,让孩子们自尊不受伤害,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为保证心理教育具有高效性,教师应该取得学生的喜欢与信任,在课堂上加强互动与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当前不少学生都惧怕教师,遇到问题与困难不敢和老师求助,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开展心理教育,而教师与学生拉近关系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通过课堂互动来进行,围绕语文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在互动中教师要多加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一个人缺少了自信,就容易对环境产生怀疑与戒备。”小学生正处于表现欲较强的阶段,期待获得他人认同,尤其是备受尊重的教师,教师的认同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可通过语言或肢体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这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心理更加积极向上,不断培养学习自信心,以自信来实现自身意志,进而不断形成并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语

综上,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心理教育,首先需要挖掘教材寻找到心理教育的切入点,其次应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心理教育做好铺垫,最后,应增强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多运用鼓励性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不断发育心智、塑造人格。

参考文献

[1]刘晓丽.童心之花绽放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6(10):11-12

[2]韩玉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92.

[3]张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211-212.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新课程标准渗透策略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