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共享培育下温州市“绿领”人才创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2022-06-12黄伟宇陈思张晓梅
黄伟宇 陈思 张晓梅
关键词:“绿领”人才;创业能力;嵌入式共享培育
本文索引:黄伟宇,陈思,张晓梅.<标题>[J].商展经济,2022(11):-112.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育高素质农民,组织参加技能评价、学历教育,设立专门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参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202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2018年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在两会期间第一次提到“绿领”这一概念,他指出有知识、有文化并且敢拼搏的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有一个新的称呼,即“绿领”,而“绿领”也将会变成让“金领”和“蓝领”都羡慕的群体。培育“绿领”人才可以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发展并壮大现代农业生产者队伍,因此应重点发挥“绿领”人才的带头作用,使这一群体成为带领乡村致富的主力军。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三方面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我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很大,因此在创业大潮中农民一定是不能缺席的。在就业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相比于其他群体,竞争力较弱的农民面临的就业压力相对来说也会更大,这也表明农民只有投身创业大潮之中,才能够提高收入。创新创业也对我国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增强自身的市场意识、增强自身的创业能力等。针对农民创业者的研究表明,农民参加创业培训的效果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1],包含开拓创新和发展潜力因子的农民综合创业能力对提高家庭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由于文化基础较弱,农民在获取信息、掌握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处于劣势,这种情况下农民培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绿领”人才培育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政府、涉农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农民教育机构等相关利益主体要共同承担培育的公益性[3]。针对“绿领”人才的培训模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是基础,政府“自上而下”保障机制是关键,政府、企业、联盟户间利益联结机制是动力,该种运作模式在一定条件和策略下可复制应用[4]。人格特质对农民创业有重要影响,应重视人格特质的培养,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激励有条件的农民积极投身创业事业[5]。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农村人才培养、鼓励“绿领”人才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如何培育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绿领”人才扎根农村,提升其农村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才振兴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对“绿领”人才进行培育,提高“绿领”人才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嵌入式共享培育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可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 国内外“绿领”人才创业能力培育的经验与启示
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得既早又好,布局也十分合理均衡。在日本、欧美人口聚集的地区,大致每10万人口就会有一所大学。据了解,美国3.2亿人口就已经有3500所大学,并且基本都分布在小城镇,如加州大学的10个分校区均分布在不同的小城镇,这与我国大学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城市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等学校的布局是否均衡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正外部性和外溢性直接影响民众的开化程度。昆山杜克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在县域举办的大学,由武汉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合作办学,位于江苏苏州的下辖县级市昆山,对于温州市乡村振兴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可以推动省内高校如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适当地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村地区建立分校区,使教育资源向乡村区域合理布局。
日本经济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飞快增长,但在这之后日本也出现了农业经营者高龄化、农业兼业化和找不到繼承者等问题,因此日本政府于1993年颁布了《农业经营基盘强化法》,开始实施“认定农业者”制度。所谓“认定农业者”,是指那些积极性高、致力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农业经营者。依据相关法律,市町村选择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者并进行认定,把他们培养成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接班人。经过认定的农业者可以得到政府在相关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如参加经营管理相关培训、土地流动向其集中及金融税收方面的优惠。日本的这一政策值得我们借鉴,温州市应积极宣传和支持仍留在农村艰苦创业、坚守农业的农民,设立专门的部门认定他们的资格,在培训、教育、资金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当其出现资金短缺问题时可优先获得贷款。对乡村的创业环境进行优化,使留在乡村的“绿领”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也可以吸引其他人才留在乡村、为乡村发展助力。
此外,也可以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简称CAP)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建立“绿领”人才培育制度,针对“绿领”人才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突出技术问题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6]。
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学者在研究“绿领”人才创业能力培育时更注重培育的模式及处理问题的方法,而国外的研究会具体到某一行业领域,内容上相对来说更加具体细致,并且通常会运用数据和模型进行分析。当前国内外学者们对嵌入式共享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认为这是一种帮助创业者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对嵌入式共享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企业员工当中,对“绿领”人才创业能力的嵌入式共享培育研究较少,说明该领域的研究空间较大。为了提高温州市“绿领”人才的创业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嵌入式共享培育的作用。
3 温州市“绿领”人才创业能力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学员主动性较低
在与部分“绿领”人才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人是被动地参加创业培训,在培训中也基本处于服从地位,这也造成“绿领”人才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在“绿领”群体中,有些人并不想参加培训,但也会因为培训当中的某些奖励而参加;有些人还在观望之中,想要先了解培训的安排再考虑要不要参加;还有些人则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凑培训人数而参加。这种情况下,参加培训的学员仅仅是把培训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大大降低了培训热情,也达不到培训的效果。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绿领”人才担心培训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反而损失工作的时间、认为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可能无法理解培训内容、怀疑培训的实用性等。从表1也可以看出,相比浙江省其他地区,温州市“绿领”人才培训人次处于较低水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大大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应该进一步增强“绿领”这一群体对培训的认同感。
3.2 培训内容针对性较弱
培训内容不能够满足学员的需求。随着温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农民已经从传统的种养殖业转移到农业的经营管理当中,这也表明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更满足农民的需求。据调查,在温州市“绿领”人才的培训课程中,理论性的课程占据很大比重,而参观学习和实地考察等形式的课程仅仅作为补充课程列入其中。通过和学员的交流可以发现,事实上学员对实践课程更感兴趣。但受到培训经费等原因的限制,相比理论课程,温州市在组织培训时对实践环节的考虑较少,实践的时长在培训总时长中大概占25%的比重。此外,实践课程落实不到位也容易让学员产生实践学习更像是游玩的错觉。有些培训的时间短,但涉及的参观学习点相对较多,这就很容易出现参观学习变成走马观花的问题。并且由于某些参观点知名度较高,不同的培训都会选择其进行参观,就使得部分学员在同一地方参观数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员的参观热情。并且多个参观点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也会造成在协调组织及车程上浪费时间的问题。
3.3 培训效果有待提高
部分培训中存在重考核内容轻培训效果的问题。有学员认为,一場培训过后真正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并没有掌握多少,更多的像是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对于培训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前期对课程安排和考试内容的设置上,培训结束后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跟进工作落实不到位。学员是否真正理解并运用了在培训中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真正对其创业起到作用等却不在培训组织的重点管理范围,后期的评估调查和沟通工作缺失。此外,培训的监管更多的是对学员的监管,对培训讲师的监管较少,讲师在授课后与学员的沟通少,自然也不会对其后期知识的运用进行指导。这些都使得学员想要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变得更加困难,大大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绿领”人才的创业培育工作应多注重培训的效果,把重心向评估培训效果转移,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4 温州市“绿领”人才创业能力嵌入式共享培育机制
温州市“绿领”人才创业能力嵌入式共享培育机制应该包括差异化管理、技术共享、资源共享、网络共享、成果共享和人才共享六大模式的内容。
4.1 差异化管理模式
以乡村的类型和“绿领”人才的文化程度为依据将温州市划分成几大区域,针对各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创业共享培育方案,因地制宜规划共享的技术支持途径,通过差异化的管理模式为共享培育提供保障。此外,要高度重视对各地本土“绿领”人才的培育,以知识讲座、农民夜校为载体对“绿领”人才提供技术指导,根据“绿领”人才不同的技术需求开设技术相关课程,激发“绿领”人才投入到乡村建设的热情,利用其经验丰富、熟悉环境等优势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4.2 技术共享模式
在导师和学员的技术沟通过程中即时建立技术共享库,在相互交流中总结经验,对技术进行创新升级,从而促进“绿领”人才的培育。分批组织“绿领”人才参加技术培训,形式应多种多样,如理论教学、现场操作、实地参观、外出交流等,利用多种形式帮助“绿领”人才提高创新意识、拓宽视野、提升技能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4.3 资源共享模式
将培育资源整合后建立资源库,包括教学用具、教学场地、教学内容及师资力量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资源共享试点,有需求的组织均可申请使用,从而减少培育成本。政府可对涉农的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将相关政策如生产补贴、土地流转、农业保险、技术支持、金融信贷等适当向“绿领”人才的培育上倾斜,推进温州市的“绿领”人才培育工作。如农业部门可以将美丽乡村、农村能源、农技推广、经济作物标准园建设等资源向“绿领”人才侧重,通过鼓励满足条件的“绿领”人才负责涉农项目刺激其创业。
4.4 网络共享模式
将每次培育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录制并整理,上传到相关网络平台供大家在线观看,成熟的课程也可采取直播形式。通过网络共享让更多人能更方便地参与到培育工作中,扩大参与群体、加大普及力度。要以发展为基础不断搭建网络平台,继续完善“绿领”人才创业培育体系,坚持以“绿领”人才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发展,建设高质量育人平台。在“绿领”人才培育工作中应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尽量为培育工作提供便利。建立“绿领”人才培育一站式服务网络,报名手续力求简便并加大费用减免力度。对回乡创业的“绿领”人才给予大量支持从而保护其合法权益,在土地的使用、税收等方面提供制度便利。
4.5 成果共享模式
不断完善培育体系,将培育中产生的经验教训、精品课程、导师与学员间的创新创意等作为成果共享。健全服务平台,在平台上最大限度发挥优秀培育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其中的先进经验,争取让“绿领”人才创业培育能够拥有更强的师资力量、更好的院校资源。结合当前乡村的发展方向,全力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依托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园等引导更多的“绿领”人才回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培养一大批乡村实用人才如“田秀才”“土专家”,从而促进乡村健康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4.6 人才共享模式
充分发挥已经从传统农民转化成“绿领”人才这一部分群体的带头作用,以“绿领”造“绿领”,从而形成人才共享模式。建立“绿领”人才数据库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发挥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政府的引领作用,为乡村发展奠定强大的人才基础。以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村两委班子成员、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为重点,对“绿领”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并录入基本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绿领”人才的认定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对象应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不重复、不遗漏地录入全市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加强巩固温州市“绿领”人才创业能力的嵌入式共享培育效果,应为“绿领”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大力度对其进行政策扶持,科学合理地激励“绿领”人才,调动“绿领”人才的创业积极性,并让更多想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人才留下来,在乡村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鼓励“绿领”人才在创业过程中积极利用现代技术,促进乡村生产生活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人才榜样引领作用,在鼓励“绿领”人才通过嵌入式共享培育方式提高创业能力的同时,从中选出一批先进典型,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培育和创业中,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罗军,张叶平.农民创业培训、创业选择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2):197-201.
周菁华,谢洲.农民创业能力及其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重庆市366个创业农民的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2(5):121-126.
张胜军,黄晓赟,吕莉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公益性及其实现策略[J].职教论坛,2014(19):65-68.
吕雅辉,张润清,张亮,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阳晨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11):38-49.
罗明忠,段珺.个性特征、劳动契约与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基于广州市花都区部分員工的问卷调查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1):34-40.
梅坚颖.欧盟共同农业政策(2014—2020)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8(11):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