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节日素材及其应用
2022-06-12高山
高山
摘 要: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理应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是随着当前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所接受的信息来源也更广,信息量也更大,这就导致了当前的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针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即将步入社会,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是最直接的,因此应该在高中语文中融入中华传统节日的概念,对高中生展开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培育,文章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必要性,同时也介绍了语文教材中,中华传统节日的素材,讨论了高中语文节日民俗教学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节日;文化传承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相对较多,因此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详细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通过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帮助高中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体会在和谐社会生活的幸福,进而向着高雅文化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摸索,使其成为能够建设祖国建设社会的高端人才。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必要性
(一)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育方面还尚显稚嫩,其性格有着相对较大的可塑性,高中生仍然处于青春期阶段,虽然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储备,但是仍然会体现出叛逆的一面,加上通过网络了解了大量的现代知识,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在思想上有一种排斥性,将传统节日与守旧画上等号,心理上更多的是期盼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是加强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培育。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逐渐开始能够独立的进行思考,对人生对社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这种见解更多的是一种批判,更多的是一种武断,同时也掺杂了更多的主观因素,这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与动机,我们的观念甚至会影响高中生未来的价值取向,高中生与小学初中不同,他们是即将进入社会的一类群体,他们受到社会的影响也会更加深刻,因此针对高中生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使得文化不断的沉淀,不断的凝结,当前已经培育出了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是我们能够从战乱纷飞年代走向幸福和谐年代的根本,曾经我们的文化也影响过东亚文明,曾经我们的文化也走向世界,现如今我们依然通过不朽的文化实现了民族富强,实现了民族复兴,可以说这种文化是我国利于世界之久而不倒的基石,是我国长盛而不衰的根本。高中生是社会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道路未来的接班人,因此高中生应该通过预备教育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道传统节日文化的由来,渊源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未来也是需要这些人去不断的传承文化,不断的发扬文化,不断的凝结化,让我国的传统节日的话,能够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因此我们说对高中生展开必要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像中国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为了纪念这些节日,国家都将其设定了法定假日,因为这些节日对我们来说有着深刻的内涵,这些节日传承着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对于祖国建设以及未来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语文中华传统节日素材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中涉及到的传统节日数量不可谓不多,这些传统节日中都蕴藏着大量的精神文化内涵。例如涉及年节习俗的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有关于鲁镇岁末年终准备“福礼”,进行“祝福”的细致描写,其中就体现出,我国传统的农耕社会中,百姓对天地自然的巨大依赖性,天地的护佑,年成的丰歉,收获的多寡,直接决定着人们生活的质量。劳动生产力中,男性是主体,女性多从事从属性、辅助性工作,这就形成了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小说中描写到,寒冬腊月里辛苦准备“福礼”的都是女人,而进行“祝福”时,祭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点。现代人意识中的“不平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却是真实地存在。现代人眼中的“不合理”,在过往的生活中却是人们认可的公理。鲁镇人将“祝福”看做是“年终大典”,可见其对祭祀仪式的重视,这种重视中蕴涵着人们感恩自然、祈求幸福的心理意愿。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时,一定要启发学生去探究这些节日风俗背后蕴涵的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明辨是与非,厘清善与恶,扬弃糟粕,取其精华。
再例如沈从文先生在其作品《边城》中描写湘西一带过端午节时的风俗,妇女、小孩儿穿新衣,过节当天家家吃鱼吃肉,很有点像汉族的新春习俗。祈求生活富裕,希望社会安定的心理,成为了华夏各民族共同的希冀。可见,端午节在当地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雄黄酒点额,表达的是人们驱逐瘟疫疾病,祈盼平安健康的愿望。水上竞速,龙舟破浪在南方水乡的盛行,使端午节的精神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了起来,人们通过这种活动纪念屈原,源于内心对古圣先贤的崇尚和对精忠爱国精神的礼赞。育人应该像细雨润物,春风扶花,空洞的说教,很难收到理想的预期效果,只有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开悟,才能增强知识的形象感和亲切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开拓视野,重温历史,感受无限的乐趣。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能自觉关注、充分挖掘这些节日风俗活动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高中语文节日文化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注重课内外资源结合
在进行课文的教学时充分地注重学生亲身的实践,例如在进行涉及到重陽节俗的教学时,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有关的了解重阳节的活动,如教师可开展相关的关于重阳节的讲座、关于节日民俗的知识竞赛、专题学习。帮助学生理解重阳节的由来以及对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联系到生活实际,让学生讨论不同家庭中对于重阳节的看法,进而形成文化上的碰撞,让学生对我国重阳节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知。
(二)注重文化解读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想要真正的了解节日民俗的内涵,就必须要注重文化解读。如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兰亭集序》当中即蕴含了深厚的节俗文化背景。在进行解读的时候从文章的时代背景出发: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 41 个人集会于会稽山阴。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志向。王羲之生活的年代背景为东晋,在晋朝时门阀统治已经形成,上层统治向往奢靡的生活,精神陷入空虚的状态,而饱读诗书的读书人生活难得安定,因此不得不寄情于山水、清谈,他们将关注生命意义的注意力转移到对生命闲适的渴求上。在对高中生语文教育中应该注重对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解读,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节日。
结语
从当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已经愈发高涨,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语文所涵盖了我国更多的传统文化,语文成为了我们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培育,让高中生放下信息时代的浮躁,沉下心来,去欣赏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并将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