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6-12董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更好地完善对内创新,还要做好外宣翻译工作,使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现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探索如何更好地迎合时代背景发挥朱仙镇木版年画自身优势,推进外宣翻译工作多平台、多手段蓬勃发展,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风采。

【关键词】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朱仙镇木版年画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6-059-03

【本文著录格式】董静.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6):59-61.

2019年,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提出了“文旅融合”的概念,为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创新、融合指明了道路。拥有辉煌传承历史、凝聚无数新人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做好就地的保护工作,更应该发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包装和外宣工作,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推动人类智慧结晶全面宣传,也为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一、開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基本现状

(一)开封非遗外宣翻译的现状

开封是河南地区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称,人口众多,文化繁荣,留下了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管网公布的信息,截止2021年-01月-04日,开封地区共有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44个省级非遗项目,218个市级非遗项目,令众多海内外游客心驰神往。

但受到互联网发展、全球化趋势等外界因素影响,开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上的外宣优势并不能充分彰显。在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发出中国声音,深度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尊,是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有效落实的重点。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概述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其由来已久。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足见当时人们对年画的喜爱。到了明清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逐渐呈现繁荣发展之势,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冯骥才先生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通过大量走访和实地调研,采用文字、录音、影视、图片的方式,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现状、作品、艺人、销售、产地进行了全面普查和记录,排查登记了散落在民间的年画古版108种,220 余块。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朱仙镇木版年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深入调研和研究,各类论著、文献也逐步增多。当前人们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研究主要从语言学、民俗学、美术学、图案学、艺术设计等角度先后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朱仙镇木版年画外宣翻译现状

自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申遗成功之后,河南开封市围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整理和制作开展了大量工作,挖掘、整理出老版年画二百二十余块,重新印制老版年画三百多套,并编撰、印刷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精选》《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等书籍。对传统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人们主要着眼于对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探索木版年画传承的有效方法,但对外宣工作所做较少。目前可查的外宣著作主要有《东方之花——朱仙镇木版年画》一书。本书主要从历史背景、制作流程、艺术特征等方面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详细介绍,并且配置了大量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案例和分析。采用了细腻的笔触详细开展了作品介绍和历史分析,但是该作品中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一些现代研究成果涉及较少。虽然互联网时代媒体宣传有快捷、方便、互动性强等优势,但是目前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新媒体外宣方面所做工作不够细致。当前在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略显不足,外宣工作还没有深入开展。

二、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主要困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社会渠道没有建立

首先,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文化形式还没有很好地与当地其他业态深度融合,木版年画的新产品数量还没有形成规模,木版年画的新型管理模式也没有建立。虽然木版年画已经有了专门的制作和供游客参观的场所,但是在人事、财务、管理、职能、知识培训等方面的一体化还需要深度推进。在这一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社会渠道并没有充分建立,所以无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受众层面,都不能将外宣工作全面、深度推广开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传承创新机制缺乏活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用色十分独特,需要以植物矿物做原材料进行手工研磨,制作过程所用颜料特殊,很多颜料已经不易取得,故而当前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多着眼于年画制作的技艺研究。因用料独特,技法复杂,因此近年来朱仙镇木版年画新制作产品比较少,而且不适合量产。历史上的木版年画传承,都是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小班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独特技法并不方便向外流传,一些特殊植物、矿物的研磨、制作方法濒临失传,这就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传承、创新机制缺乏活力,也直接导致很多非物质文化从业人员对于外宣工作了解甚少,影响了文旅融合新业态的拓展及产业规模的裂变、发展。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从业者数量严重不足

外宣翻译工作的落实首先属于翻译学的范畴,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又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以及文学等紧密相关。同时,新时期的外宣翻译落实还需要有良好的传播学知识做支撑,故而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从业者数量严重不足,国内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丰富介绍。落实外宣工作可直接借鉴的现成资源比较少,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先要进行内部材料的整合,并从双语文化对比的角度将中文翻译成外文,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而当前朱仙镇木版年画从业者数量也不多,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带有极强的专业性,这就导致从业者与翻译者之间存在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性。翻译者无法很好地将传承人想要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语言转化,而传承人自身的文化水平也难以直接将木版年画这一优秀的民族基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故而当前产生的外宣作品比较少。

三、改进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的可行性对策分析

(一)走出去——乘借网络东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播

在外宣翻译工作开展、进行落实的过程中,除了更好地对国内已有的木版年画文化资源有机整合,与传统手工艺人加强对话之外,还要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使朱仙镇木版年画彰显时代活力。虽然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复杂,产品量少,但精致、稀缺也能成为落实外宣工作的一大亮点。为了更好地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可以乘互联网东风,创新传播渠道。

首先,加强现代外宣工作人才的培养和模式孵化。与线下传播相比,线上传播可以更好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外宣翻译工作注入鲜活动力。新媒体环境下,可以更好地以高质量照片、简单小视频、微博网站等方式,做好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对外宣传工作,加强现代外宣工作人才的培养。短小视频录制的过程中避免了繁复冗杂的华丽词藻呈现,可以更好地兼顾生态翻译的原则,将语言与文化交际有机融合。用简洁的语言传递木版年画的文化信息,避免过分辞藻的堆砌,以生动直观的图片唤起外国读者对木版年画的认同。

其次,以网络互动的方式更好地捕捉读者对木版年画的文化需求。在与外国友人有效互动的基础之上,捕捉读者对木版年画的文化需求,后续内容呈现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增补添加,提升木版年画的交际功能,更好地吸引外国游客对木版年画关注的目光。

在外宣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不同国家在经济、文化、政治、伦理等方面的一些细微差别。以小/微制作的方式贴近外国受众的风俗习惯,向其缓慢输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意蕴,使外宣工作更好地得到外国友人的认可。构建合理的对外传播语境,达到文化传播的有效目标。通过网络的方式,能让中国的文化遗产更加立体直观,使外国友人更容易接受。

(二)引进来——以主题旅游线路整合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针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自身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系统化产业的特点,开封地区可以创新旅游对内宣传的方式,通过主题旅游线路整合的方式,更好地吸引外国游客的目光,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结合当前我国在黄河非遗文化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在文化生态保护方面做的一些尝试,可以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外宣工作与黄河泥塑、唐三彩、钧瓷、豫剧、风筝等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特色文旅线路,吸引游客更好地走进来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风土人情,使黄河文化可以更好地彰显时代色彩。

在外国游客走进来战略落实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打造一些小型观赏项目,让游客进入专门的展馆,近距离地接触中国优秀民俗文化,并配备专业的翻译人员为他们进行有效的讲解,与他们交流互动。这样不仅可以发挥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教育功能,而且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教化价值有机融合,让人们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接受中国的一些政治思想、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形态,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和谐文化有效传播。

其次,可以为外国游客提供一些现场体验项目,让他们亲自动手来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更好地感受传统技艺的精粹,为他们留下生动、直观的操作体验。这样可以为木版年画的世界传播创造更大的空间,而且可以将多种文旅资源整合在一起,吸引外国游客消费。除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之外,还能同步带动当地的酒店、民宿、饮食、交通等业态实现融合发展,形成较大产业规模,为开封地区文旅资源有效开发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强起来——让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国际舞台上闪耀光芒

朱仙镇木版年画本身具有鲜明的绘制技巧,同时浓缩了历史和现代的多重智慧,在推动民俗文化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我们要更好地培养优秀语言人才,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工作深度开展。

第一,要加强朱仙镇木版年画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除了立足外语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翻译技能外,还要指导学生加强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特色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历史、人文、风俗、审美等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要持續加强学习,并尝试在翻译作品中有效呈现,为世界范围内受众更好地接受中国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要加强新媒体人才的培养。除了让学生掌握对外翻译的基本方法之外,要探索通过新媒体渠道更好地打开世界各国对中华民族文化认知的窗口,让他们可以简便、快捷地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过往、现在和未来。通过网络的方式购买朱仙镇木版年画,制订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线路,以木版年画为纽带,构建起中国与世界共同交往的现代文化桥梁。

第三,加强外国留学生交际人才的培养。“一带一路”政策实行以来,中国国内增加了大量外国留学生。在朱仙镇木版年画外宣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除了有国人更好地向外推动之外,可以借助留学生的优势,让他们通过特色课程的方式,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文化,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与家乡人民对话。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向家乡的民众讲解自己在中国学习的经历及感受,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更好地吸引世界各国了解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管齐下,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工作、外宣翻译工作注入强劲动力,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在国际上流行开来。

第四,加强非遗外宣特色导游团的打造。当大量外国游客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热情之后,他们会到当地来进行参观、游玩、居住、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翻译和导游人员陪同。在非遗外宣落实的过程中,还要优化特色导游人员的培养,他们不仅要能胜任基本的翻译工作,还要更好地帮助外国游客规划特色旅游线路,做好对外文化宣传工作,从而更好地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带动中国文化旅游再上新台阶。

四、结论

总之,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封地区要立足本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丰富、产品多样的优势,更好地做好非遗的外宣工作。既要加大对现有素材的整理和翻译力度,又要凭借文旅融合东风,将机构、场所、业态、产品、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有机融合起来,打造新业态,开创新模式。还要进一步丰富人才储备,让非遗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出去,把客流引进来,将文化旅游工作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蔡瑞勇,郑海涛.浅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开封博物馆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为例[J].参花(下),2013(11):115-117.

[2]冯晓昕.“文化双创”背景下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民俗文化传播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0.

[3]庞亚飞.目的论视角下佛山非遗文化外宣英译研究——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37-40.

[4]何晨晨,王晓静.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19(12):36-37.

作者简介:董静(1984-),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英语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从外宣翻译视角谈中药说明书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