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壮族民歌演唱教学思考与探索

2022-06-12王梦赫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考初中

王梦赫

[摘   要]民族音乐传承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重点内容。学校与教师可开发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特色课程,并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性,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文化进行有效探索,进而更好地认识家乡、建设家乡,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文章总结了现阶段初中壮族民歌演唱教学的经验,以期音乐教师能基于此对未来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壮族民歌演唱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9-0016-03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以使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有效探索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要想落实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要深化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就赋予了音乐教师发展地区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使命。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还流传着“歌仙”的传说。这让一些外省人觉得广西人都是能歌善舞的。不知道有多少广西学子在外求学时会遇到这样的询问:你来自广西?你能唱一唱你们那儿的民族歌曲吗?每当这种时候,可能有些广西学子会唱出那首被大家熟知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而有一些广西学子则会尴尬地解释不是每个广西人都会唱这类型的歌曲。电影《刘三姐》的成功让世界人民认识了广西的“歌仙”刘三姐,认识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电影中的音乐十分好听,但要知道这些音乐是在地区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这让人不得不深思,是否应该让生长在歌海壮乡的孩子,学会唱一首壮族的民歌?萌生这一想法的同行有很多,要想把壮族民歌带入实际教学,需要关注的地方可不少。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壮族民歌演唱教学,目前仍在试行阶段。

一、壮族民歌演唱教学困境

(一)语言难以统一和规范

少数民族歌曲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独具民族特点,如果用普通话来教唱这些歌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教学,但是难以充分展现这些歌曲特有的韵味。因此,少数民族歌曲最好用相应的民族语言来演绎。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南部。需要明确的是,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等世居民族。笔者认为,如果要开展壮族民歌演唱教学,最恰当的做法是先在广西南宁市试行,并且要在教学中渗透其他世居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励学生对这些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探索。

如果想用相应的少数民族语言去演唱少数民族歌曲,那么语言问题就成了最需要攻克的难题。以壮族民歌演唱教学为例。首先,中小学在职的音乐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普通师范类院校,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缺乏相关的语言训练和实践。其次,民族为壮族的音乐教师数量并不多,如何让非壮族的教师正确地演唱壮族民歌,是一个难题,与此同时,也并不是所有民族为壮族的音乐教师都会说壮语。最后,在广西境内居住的壮族分布廣、分支多,因此不同地区的壮语发音有很大的区别,如何统一所教学歌曲的语言发音也是个有待解决的大问题。

例如,2020年“停课不停学”上网课期间,因为正好遇上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所以笔者试教了一首壮族民歌。笔者虽然生长在广西,但完全不会说壮语。笔者上网课时运用到的全部教学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在教学时尽管语言发音上已经尽可能地接近和模仿课例版本了,但课后还是有几位学生主动来跟笔者沟通发音问题。原来,这些学生在上网课时,旁边刚好有会说壮语的家长陪同。这些家长有的指出笔者的发音不准,有的指出课例版本的壮语发音属某地区,而课例中的歌曲应该用相对官方的另一个地区的语言版本演唱更为妥当。这些反馈意见非常宝贵,也让笔者直面了壮族民歌演唱教学的问题和困境。当然,在恢复线下课堂教学后,笔者又重新上了这堂有“瑕疵”的音乐课,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例中的歌曲的理解,还弥补了网课教学时因设备局限等造成的一些遗憾。

(二) 壮族民歌演唱教材的缺乏

语言问题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去解决,但教材的缺失并非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能弥补。我们都知道,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作出的歌曲,其内容丰富多彩,涵盖劳动、仪式等不同方面。如何从海量的民歌资源中筛选出从内容到风格都适合学生学习和演唱的歌曲,以及如何更好地讲解这些歌曲关涉的人文背景,是音乐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目前南宁市通用的涉及广西民族音乐的官方教材,是由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壮美广西》。该教材为阅读教材,内容与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学科的人教版教材的内容有部分关联。就拿音乐学科来说,提及广西传统戏曲的七年级的《壮美广西》教材,与设有戏曲章节的人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有关联。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整合相关内容,便能带领学生深入认识地方戏曲和“国剧”京剧等,从而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家乡的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探索。《壮美广西》虽然是阅读教材,但是融合了多学科的内容,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家乡进行整体而全面的了解。但比较遗憾的是,《壮美广西》教材中对于广西传统民歌的介绍较为简单,难以作为有效的壮族民歌演唱教学参考。

一些非教材类的图书中收录了部分壮族民歌,如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壮族民歌100首》,收录了单声部壮族民歌77首,多声部壮族民歌23首,并配有相关的示范演唱光盘。此书收录的歌曲都属于传统民歌,保留了地方特色,且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其中有部分歌曲并不适合初中生学唱。如何在现有的原生态曲谱集中筛选出适合教学以及演唱的曲子,非常值得教师斟酌。9D542F70-8B72-43FA-AC1B-7361AE4AC83A

笔者认为,目前能用作教学参考的书籍,是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魅力壮歌》,其内容比较适合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还配有相应歌曲的曲谱和背景简介。但美中不足的是,其并没有配套的音频资料。

二、壮族民歌演唱教学可持续开展的原因

(一)兴趣和模仿是最大的学习动力

壮语在广西南宁市区的使用率不高,但是在日常的交流中我们能发现与壮语发音相似的发音。抖音、快手等的流行,使得夹杂着浓重地方口音的“南宁普通话”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南宁普通话” 的可爱之处被大家发现了。实际上,“南宁普通话”的发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南宁白话的发音和壮语发音的影响,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这种带着市井生活气息的口音,是学生所熟悉的。

在壮族民歌演唱教学中,笔者沿用了口口相传的方式,先介绍壮语的日常用语,再引导学生用壮语朗读歌词。虽然知道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新奇事物有很高的热情,这种热情能助力教学顺利开展,但是在备课环节,笔者仍然提前设计了几套方案,因为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这样的课程教学的开展可能会不太顺利。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意外地发现学生非常乐意参与课堂,并且在模仿壮语发音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以及歌曲掌握后没有机会演绎,学生很快就忘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一周以后笔者再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记得旋律,而忘记了歌词的发音。要想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方言演唱家乡的歌曲,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和教学实践。

(二)家人亲情和文化寻根

生长生活在广西的学生的身边其实暗藏着许多壮族文化元素。通过壮族民歌演唱教学,能调动他们在记忆和生活中找寻这些文化元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探寻壮族文化的根基。“文化寻根”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荣誉感,使他们生发强大的发展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多次和学生私下交流探讨,得到了一些特别好的反馈意见。部分学生本身就会说壮语,但是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机会让他们展露。经过壮族民歌演唱教学之后,会说壮语的学生有了发挥这方面特长的机会,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变得更乐于去表达和展示自己。除此之外,这样的教学还使得一些家庭增加了亲子互动的机会。比如,有一位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了一些壮语,当作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讲给家人听,让他没想到的是,其实他的家人几乎都会说壮语,只是为了培养他主持和朗读方面的特长,便刻意地避免在他面前说。经过这次学习后,他表示愿意在不影响自己特长培养的情况下学习壮语,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类传统文化学习和展示活动。有几位学生回家后都向会说壮语的家人讨教如何才能发准音等。这便在无意间增加了学生与长辈交流沟通的话题。另外,还有一位学生反馈,之前觉得家里长辈说话的口音太重难以听懂,所以每次节假日家庭聚会时他都觉得无所适从,内心十分矛盾。他一方面知道应该多关心长辈,多和长辈聊天;另一方面由于长辈的口音问题,又想避免与其进行过多的对话。但是经过壮族民歌演唱学习,他变了,他愿意更耐心地去理解长辈说的话,也愿意去学习壮語。无论如何这是个非常令人欣喜的开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把“留住乡音”记在了心上。这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还有一位学生分享了一段特殊的经历。这位学生曾回乡参加了一场传统的白事活动。他是壮族人,但并不会讲壮语,只能听懂个大概。他说在仪式过程中家族里的女性长辈不断哼唱着壮族民歌。这些歌曲的歌词都是即兴创作的,把对亲人的不舍、怀念和遗憾都表达了出来。他们用这样传统又浪漫的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这位学生对此感触很深,觉得这些长辈十分厉害的同时也很遗憾自己不能深入参与这样的活动,因为他只会听不会说壮语。这位学生还表示,长大后可能很难再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了,因为从他父亲那一辈开始,家乡的年轻人大多选择离家发展,老人们也逐渐离开家乡,跟随外出工作的儿女生活。这位学生也许只是单纯地想和大家分享这段难忘的经历,但是却无意间反映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传统民族文化离不开孕育它的沃土,但是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一点一点地蚕食传统文化生态圈。如何有效解决这个矛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初中壮族民歌演唱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的地方。目前,笔者也仅仅是激发了学生主动去了解家乡文化的热情,但是这样的热情其实很快就会消散,因此还需要在优化教学的同时,开展更多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去了解更多的家乡文化。学生将来无论在哪工作生活,都不应忘记乡土乡音,不应忘记文化之根。

[   参   考   文   献   ]

[1]  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壮美广西[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20.

[2]  肖艳莉.魅力壮歌[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20.

[3]  曾雯.方言歌谣的教育内涵及在音乐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探讨:评《潮汕方言歌谣研究》[J].高教探索,2020(8):147-148.

[4]  彭乐雨.音乐课堂对地方音乐的召唤:兼论吴方言地区中学音乐教育的开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78-79.

(责任编辑    农越华)9D542F70-8B72-43FA-AC1B-7361AE4AC83A

猜你喜欢

思考初中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