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视域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6-11王蒙许美珏李菲王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新工科物联网人才培养

王蒙 许美珏 李菲 王飞

摘要:围绕新工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提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基础,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产学合作等方面提供支持,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

关键词:新工科;物联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3-0165-02

在新兴科学技术以及新兴产业快速变革的环境下,教育部着力推行新工科建设,逐步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1]”“天大行动[2]”和“北京指南[3]”,同时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进一步研究先进的工程类教育的新模式,为高等教育建设推波助澜。

新工科指的是新型工程学科专业或者是改造升级后的传统工科专业,要针对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在开设理念上要更加的开放,同时进行专业融合和协同创新。新工科更进一步的是要求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适应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培养出能够推动新经济运行、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从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结构、新质量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当前新工科建设环境下,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遇到了发展上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过于宽泛,没有聚焦新技术、新产业

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定位,进一步对课程体系的设置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描述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单片机、传感器、无线通信、程序设计、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网等知识,具有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安装调试、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专业技能,具备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能在智能家居、交通、工业等物联网热门行业从事物联网相关工程设计、施工、开发、调试、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涵盖了多学科知识、多行业应用技能、多岗位职业素养,体现了“大而全”的特点,却没有聚焦新技术和新产业。

2)课程体系过于“老化”,不能适应企业需求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主要是技术开发类、工程实施类、设备维护类以及相关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这些岗位基本上都需要毕业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更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尤其是技术服务类的岗位,需要毕业生具备敬业精神等基本职业素质,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这就需要加强职业道德课和职业指导课的力度。

在专业技能上,很多企业提出少而精且实用的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下:

(1)学校开设的课程门数较多,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唯恐欠缺某一方面;

(2)理论课程占主导地位,实验、实训作为辅助和补充;

(3)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手段延续传统的模式,是本科教育的压缩,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和特色。其结果是:教师理论知识讲授不少,而学生却根本不能掌握。

3)实验实训平台建设不足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配套相应的实验实训平台。在高职院校中,实验室建设经费有限,周期较长,实验设备偏向传统,因此不能很好地适应物联网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

2“新工科”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如图1所示。

1)“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研究

深入研究新工科“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新政策,分析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汲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素,总结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形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按照“专业与行业结合、课程与技术结合、实践与企业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优秀的教育教学团队和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企业化的实训环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通过动态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构建生态化的人才培养新理念。

2)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文献[2]对于新工科发展的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产业需求作为新的发展导向。对于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重点针对基本素养、专业基础、创新能力、行业应用能力等方面来修订。首先,对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要着重夯实,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数理知识是必备内容,同时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等。然后,在能力培养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也是需要注重的,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更加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

3)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文献[1]要求课程体系要把学科优势整合起来,尤其是课程的交叉和融合,课程体系要更加系统,并且緊密贴合前沿技术的发展。再以此出发,提出“1+X+Y”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4],如图2所示。其中,“1”为专业基础课,“X”为面向传感网应用开发及物联网应用工程师岗位群的专业核心课,“Y”为行业应用实践课程。

4)新工科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研究新工科产学研的深度合作需求及目标,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如图3所示。在专业建设方面,企业全面协助学校完成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提供系统的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在课程建设方面,校企共同制订课程体系,合作编制教材,制订实训指导书等;在师资培训方面,开展国培、省培,针对所有老师的定期师资培训和定制化师资培训;在联合办学方面,开展深层次的联合办学(专业课由企业工程师去学校集中给学生授课);在就业服务方面,给学生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就业服务体系[5]。

5)实验实训平台建设

新工科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平台尤为重要,要建设五维度实验实训平台[6],如图4所示。包括基础实验平台、基础实训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工程应用平台及科研汇总新平台。其中基础实验满足物联网专业知识点的基础实验学习;基础实训满足物联网专业知识点的基础实验学习;创新创业满足物联网创新能力的培养,纵向对应用的创新和突破;工程应用通过实际的工程案例及样板模型,体验行业应用场景;科研中心构建区域化的物联网接入云平台及大数据接入平台校企合作创建项目服务外包中心,承接企业和自身项目吸引风险投资,产学研落地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落地。

6)建立基于学习产出与持续改进的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评价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考核以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两个方面。学生考核方面,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所需达到的能力水平基础上设计丰富的考核方式,如过程考核、案例评估、分组答辩等方式,从课程考核的评价结果层面持续改进质量评价,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面,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定评价指标,并经过数据分析不断改进评价指标体系[7]。

3结束语

文章从新工科建设理念入手,以新工科“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为政策支撑,针对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适应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新理念、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五维度的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基于学习产出与持续改进的质量评价新方法的改革思路,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2]“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4-25.

[3]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20-21.

[4] 黄东军.新工科语境下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3):68-72.

[5] 孙涵,陈兵,许建秋,等.“新工科”视野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与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9):6-9.

[6]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7] 孟祥莲.基于協同创新视角的创新创业型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8,31(8):290-291.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新工科物联网人才培养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