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贯通培养”项目背景下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现状研究

2022-06-11耿秀华冀建平任宪臻郑淑晖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师资培养基础教育北京市

耿秀华 冀建平 任宪臻 郑淑晖

摘 要:北京市教委自2015年起开展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旨在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符合北京“高精尖”产业需求的新型人才。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 “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是“贯通培养”几大招生专业类别之一。本文结合本校“贯通培养”经验,同时对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任务的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跟踪调研,研究发现,该项目实施6年多来,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汇总分析了这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北京市;贯通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2)03-0056-06

一、概述

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3]精神,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适应首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探索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统筹安排高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2015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开展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以下简称“贯通培养”),旨在培养符合首都“高精尖”产业需求的新型人才。具有升学资格的北京市正式户籍中考生皆可报考。“贯通培养”项目通过部分中职、高职院校与示范高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 整合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各自的优势,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 加强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支撑平台。

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4]提供了纲要性文件。北京市“贯通培养”从2017年开始招收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类学生,是近年来重点招生的专业类别之一。本文跟踪调研了北京市“贯通培养”项目背景下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发现,该项目实施以来,在创新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汇总分析了这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现状

为了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整合融通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优质高效育人的教育发展新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5],北京市教委开展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根据2015-2022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的通知”及2015-2022年“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招生计划表” [6-12],2015年,北京市参加“贯通培养”的学校有中职学校2所,高职学校3所,本科院校8所,招生规模为2190人,2016年招生计划数量提升,达最高值7822人,随后又开始逐年下降,至2022年,参加“贯通培养”提前招生的中职学校上升为5所,高职学校7所,全部是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学校,合作本科院校7所,招生人数与2021年持平,均为2810人。

2017年,“贯通培养”首次实施“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共计招生1450人,2018年招生计划为500人,2019年更名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招生人数790人,2020年招生人数500人,2021年和2022年均招生270人(参见图1)。

“贯通培养”学制7年。高职和本科的贯通采取“5+2”学制培养模式,前5年依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完成前5年学业符合毕业要求者由高职院校颁发专科学历证书,完成7年学业且符合毕业要求者,由本科高校颁发本科学历证书(专升本)。

中职和本科的贯通采取“3+2+2”,前3年为中职阶段,中间2年为高职阶段,完成前3年学业且符合毕业要求者,由中职学校颁发中职毕业证书,完成前5年学业且符合毕业要求者,由对应的本科院校颁發专科学历证书,完成7年学业且符合毕业要求者由本科高校颁发本科学历证书(专升本)。

八年来,为与首都产业转型相匹配,“贯通培养”招生专业一直在大幅调整,中职的招生专业数量呈递增趋势,2015年只有2个专业,2021年招生专业26个;高职招生专业虽然数量上变化幅度不算大,但增减幅度大;本科院校直接招生从最初的28个专业缩减为2021年的5个,2022年又进一步缩减为2个: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也就是说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类成为了2022年唯一保留的本科院校直接招生专业类别。2022年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招生计划表中有4所学校共招收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类学生270人,占总招生计划的9.6%,足见其重视程度(参见表1)。

八年来,北京的“贯通培养”模式每年都不尽相同,分别为高职学校招生、中职学校招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高级外语人才培养、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中外国际学院贯通培养、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非通用语外语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高本贯通和中本贯通等等。从2020年开始,培养模式稳定在高本贯通和中本贯通两个类别上,经历了一个“简—繁—简”的过程。

三、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3]。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是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标准制定、教材选用的前提条件[14],是“贯通培养”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转型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属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端,主要是从事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其主要特征是在学科基础上,构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注重实践教学,以技术为教育载体,其培养目标主要是灰领阶层,即介于研发型工程师和一线操作人之间的一线工程师[15]。调研发现,“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主导来制订,虽然也与用人单位合作,但是受限于其一直以来的思维习惯及各类教学资源,其课程体系设置仍然更倾向于学科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知识下延特性,不能准确把握职业成长规律。而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类型,有巨大的差别,贯通之后如何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使之既不同于以往的职业院校,又不完全等同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避免出现在实施过程中基础教育阶段高中化,专业纵深拓展阶段本科化的趋势,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贯通培养”政策的一大难点[16]。

此外,在现行体制下,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三个独立的办学主体,在办学理念、人才定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上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要真正实现当初设计“贯通培养”模式时所希望的“优势融合、实质贯通”存在难度。

2.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

关于贯通学生的学习状况,调研显示,各学校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呈两极分化,部分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竞争意识强,对知识和能力提升方面的教学内容参与度较好,在技能大赛、社会实践等方面也比较积极;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贯通培养”学制长,主观上认为既然选择的是七年贯通制,不存在中考、高考压力,不管学得怎么样都能正常毕业拿到本科文凭,因此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不少学生感到校内生活枯燥乏味。中职学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理解力、自律性和独立性较差,升入高职学段后基础不扎实,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方面相较于三年制高职学生差距明显。从2020年专升本转段情况来看,各学校升学率都几近100%,2021、2022年虽升学率略有下降,但也都在90%以上,对于未被录取的学生学校还需要进行安抚开导,本科学段的教师则反映贯通学生幼稚不成熟,在学习纪律、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差强人意,教学目标实现较困难。

此外,家庭原因导致问题学生较多,有些学生的思想、心理、德育方面的问题突出。

3.其他问题

(1)政策层面变化幅度较大。项目开展七年来,“贯通培养”从招生人数、招生专业、项目类别、学籍管理、参与院校、生源质量、职业学校对接的本科院校等變化幅度都比较大,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承办学校形成压力。

(2)参与本科院校和用人单位动力不足。本科院校处于“贯通培养”的顶端,不少高职学校反映本科院校对于贯通培养动力不足,以奉献为主,不大能顾及高职院校的诉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本科院校自身生源充足,另一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经过前面五年的“半温室培养”,已经升入本科阶段的贯通学生与本科院校其他学生相比,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小差距。

此外,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还没有形成广泛的有效机制,用人单位作为校企合作主体之一,其参与的态度及程度对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大影响,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对的普遍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1.设计“循环进行、持续改进”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设计“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北京市“贯通培养”人才总体要求,是学校全面开展教学活动、编制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贯通培养”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立足教育供给侧改革,满足教育规律的需求,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为加快实现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遵循职业教育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联合行业内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共同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的高度进行考量与界定, 充分凸显教学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教师培养和教师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17]。集中整合校内外各类教学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贯通培养新机制。

调研发现,在 “中职+高职+本科+企业”四方主体一起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往往本科院校处于主导地位,课程体系设置具有明显的学科知识体系特征,也不大能顾及当前贯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风学情,其构建方式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技术技能及其应用能力在贯通人才培养每个阶段必须完整地对应产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且在中、高、本三个培养阶段职业能力逐级提升这一关键要求[18],而且相对来说更新升级慢,灵活性不高;职业教育重视的是对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其自身的教育特点。近几年来,承担北京市“贯通培养”的高职学校全部是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学校,从事职业教育多年,了解学生状况,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有丰富的合作育人经验,在四方主体中居于中间位置,承上启下。研究发现,在四方主体中,高职更适合担任“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主导者,对标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紧扣首都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贯彻北京市教育要求开发专业课程,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营造职业化的教学环境和文化氛围,强化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养成与训练,形成“循环进行、持续改进”的动态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开发流程,为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充分融合奠定基础。

(2)实现各学段间人才培养方案的无缝衔接。调研发现,“贯通培养”的三个学段尤其是中职学段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的问题,比如有英语教师提出“学生升入本科后,对于英语能力是否有其他要求(如是否需通过四级才能毕业)”。 “贯通培养”的目标是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端技术技能人力资源供给,三个培养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相对独立是指每个学段的毕业生都有其对应的人才规格与就业岗位,相互衔接是指三个学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分层递进的。因此每个阶段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注重三个不同学段之间贯通的全局性和系统性,课程体系设计要符合三个教育阶段人才培养逻辑,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形成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课程设置。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历经中、高、本三个教育层次,培养三个职级的职业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符合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思想,真正实现三个学段之间的无缝衔接,培养具有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高端应用人才。

2.政策层面需加大支持

在“中职+高职+本科+企业”四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贯通培养”中,离不开政府的协调与支持。其一,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贯通培养”政策,关注实施情况,倾听、回应各方诉求;其二,对参与“贯通培养”的企业给予政策激励;其三,提高本科院校参与“贯通培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在办学经费上优先支持,在本科评估时根据学生数量加分等。

3.立德树人,加强思政教育

贯通学生入学时,年龄小思想不成熟,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启迪心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参与学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润物细无声,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19]。聚焦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培养,落实五育并举,发挥北京市优质高中教育优势,组建一流教师团队,开发优质特色课程,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和身心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引导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在各学段建立淘汰机制,宽进严出

相较于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贯通学生的中考成绩偏低,属于“宽进”,层次不齐的生源质量使得加强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上的质量管理成为“贯通培养”的核心问题。但由于政策导向及社会舆论等方面原因,三个学段内以及学段之间的转段几乎是一路绿灯,学生在7年的贯通学制中,没有任何学习压力,宽进宽出,调研显示,所有参与“贯通培养”的学校都希望对“贯通培养”的学生引入一定的筛选和淘汰机制,让孩子们将压力内化为自身学习的动力,克服其惰性,这样有利于提高“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有效机制的健康发展,满足北京市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师资的迫切需求。

五、结语

北京市“贯通培养”构建了人才培养“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发展通道,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北京市教委对此项目非常重视,市教委专门成立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各项工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又一直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和质量监测,并建立了贯通培养试验院校联系制度,加上各承办学校的积极配合,相信能够有效解决教育供给侧结构问题,更好地为首都基础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 (2017-09-24)[2018-12-18]. http:// www. gov.cn/zhengce 2017-09 /24/content_5227267.htm.

[2]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 (2017-12-19)[2018-12-1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3]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 (2015-12-09)[2018-12-18]. http://zhengce.beijing.gov.cn/zfwj/5111/5121/1344471/75166/index.html.

[4]教育部等八部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EB/OL].(2022-04-11)[2022-04-1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

[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的通知[Z].2015-03-19.

[6]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6年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的通知[Z].2016-05-19.

[7]北京市教育委員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7年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的通知[Z].2017-04-18.

[8]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Z].2018-01-26.

[9]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9年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的通知[Z].2019-02-11.

[10]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0年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通知[Z].2010-05-07.

[1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1年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通知[Z].2021-04-21.

[1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2年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通知[Z].2022-04-27.

[1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Z],2019-2-23.

[14]徐国庆. 课程衔接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87-191.

[15]刘茂祥. 普职沟通视阈下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 与 学 校 课 程 改 革 浅 析[J]. 职 教 论 坛, 2017(12):74-80.

[16]柯婧秋, 石伟平.“高本贯通”的政策逻辑、关键问题及理性实践[J]. 职教论坛, 2018(06):86-91.

[17]刘旭彩.以基础教育“双语师资”培养实验为个案的教师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 (18):73-74.

[18]王廷梅,陈艳燕,杨芳.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及关键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2):17-22.

[19]刘柏森,王刚,赵莉莉.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探源与教育实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43(01):133-136.

Abstract:Since 2015, the Beij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has carried out the pilot project for the through training of high-en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which aims to build an “Overpass” for talent growth and cultivate new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Beijings “high-precision and top-notch” industr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basic education is a key factor to consolidat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basic education. The “basic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project” is one of the major categories of “Run-through Culti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rough training” of our College, this paper has conducted a long-term and in-depth follow-up survey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taking the task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project”.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project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past six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common proble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se commo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Beijing; Run-through Cultivation; basic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猜你喜欢

师资培养基础教育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校园足球师资培养途径探究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