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市常态化 行稳能致远

2022-06-11胡东辉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老大难漏洞常态

胡东辉

退市,一直是A股市场的老大难问题。市场呼吁了很久,监管层不断在推动,但一直举步维艰。谁也没有想到,今年会实现退市常态化,而且市场反应平静,甚至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5月以来,就已有30多家上市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这些退市股在退市整理期交易的第一天,普遍暴跌50%以上,秒变仙股,更有跌幅超过80%的,只有极个别的退市股出现逆势上涨。目前仍有退市股源源不断地出现,几乎无人关注,看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平常事。这说明退市真正实现了常态化。

判断退市是不是实现了常态化,有两个重要的观察指标:一是市场正常运转是否受到退市股的扰动;二是投资者的反应是否保持平静。就目前来看,这两方面都达到了要求。5月份以来退市股集中出现,尽管退市股纷纷暴跌,但二级市场并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是稳步上涨,5月至今大盘的累计涨幅近10%。须知这段时间欧美股市是下跌走势,A股市场属于逆势上涨,走出了独立行情。或许也是得益于大盘的稳步上涨,因此投资者对退市股的反应很平静,信心也随行情的回暖而提升。更有券商分析師乐观地喊出了4000点。当然,盲目乐观也是要挨批的。

为什么老大难的退市难题,会在今年迎刃而解呢?这当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20年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大道理谁都懂,股市如果做不到上市公司有进有出,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欧美股市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如果上市公司只进不出,那现在该累积下多少上市公司?A股市场已有31年的历史,现在市场规模已经名列前茅,还有很多拟上市公司正在IPO的路上。市场规模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扩展,因此,退市就必须常态化。吐故纳新,只有出清“僵尸股”,才能让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借助证券市场的东风实现快速发展,让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

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需要花20年的时间才能做到?退市难,难就难在人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阻力并不仅仅来自投资者,更来自地方政府的认识偏差。地方政府一直是把本地上市公司的多少作为重大政绩来看待的,上市公司是多多益善。如果本地有上市公司退市,就觉得脸上无光,往往会调动各种资源保上市,比如各种减免和财政补贴。早期甚至有地方官员直接进京陈情,后来市场化了,就让本地优质公司与之进行资产重组,或者干脆借壳上市,总之就是要保住这个壳资源,实现形式上的不退市。

对投资者来说,退市无疑是灭顶之灾,谁摊上都无法保持平静,更何况碰上有些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投资者确实很无辜,无法接受也是很正常的。因此,各种保壳举动也是迎合了市场各方的需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退市危机最终被化解,所以每年下来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也就屈指可数的几家。退市是真难,正因为如此,A股市场盛行炒差,这叫炒作预期差。你以为这家公司不行了,没想到它会突然碰到一个“中国好同学”出手送钱送物;也无法预料会突然冒出一家高大上的公司来借壳上市。这就叫乌鸦变凤凰,退市危机变成了危中有机。

退市股危中有机,客观上也加大了退市难。投资者之所以在危中寻机,就是因为确实存在这种机会。事实上A股市场已有几家上市公司在退市后又成功重新上市,这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投资者的预期,使得退市常态化的进程止步好几年。既然退市了,就应该一退到底。如果退市后还能在经营上翻身,说明上市与否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又何必非要再重新上市呢?市场已经给过一次上市机会了,应该把上市的机会留给其他公司。关键问题是重新上市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造成预期差,不利于投资者趋利避害。

这些年监管层也在不断地堵塞各种漏洞,堵住突击资产重组的漏洞,堵住各种补贴调节利润的漏洞,增加退市条款,特别是面值退市,极大地扩大了退市范围。同时,对各种财务造假和重大违法造成的退市,建立投资者赔偿机制,以此获得投资者的支持。最关键的一点是,人们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改变,现在地方政府已经能坦然面对本地上市公司的退市,该退则退。当投资者不再对退市股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避而远之时,退市常态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只要行稳,就能致远。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老大难漏洞常态
漏洞
三明:“两票制”堵住加价漏洞
漏洞在哪儿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高铁急救应补齐三漏洞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