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证研究

2022-06-11周俪谢新丽郑立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素质科普培育

周俪,谢新丽,郑立文

(1.宁德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2.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作了部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1]培育高素质农民,事关乡村振兴大计。为了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2]农业科普基地作为科普惠农社会化的切入口和立足点,不仅是良种试验的示范区,也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剂,对推广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引导科技资源走进乡村、推进农村科普工作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通了农业科普惠农的“最后一公里”。

1 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农业科普基地建设

1.1 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农业科普的关系

高素质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这些高素质农民将是中国农业的未来。据2020年4月28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高素质农民达1600万人,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乡村人口约有5.6亿,相比之下,不足2000万的高素质农民占比还不到0.03%,对满足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乡村人才的需求还远远不足。农业科普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环节,在建设农业科普基地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从乡村振兴战略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角度出发,在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着力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普及科学知识,加大科普资源的供给支撑,努力营造农村良好的科学氛围,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1.2 农业科普基地在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中的作用

农业科普基地作为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推广的有效平台,在技术、资金、品种、服务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优势,能够充分利用其拥有的优质资源,通过良种推广、新技术示范、科学知识普及宣传等科普活动为农民开展科技指导和咨询服务,加速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将农业科学知识普及到农村,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效率,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且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增效,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并积极跟进仿效,能够增强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有力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2 影响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的因素分析

2.1 数据收集

2.1.1 指标选取

对于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将通过以下步骤来确保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代表性。首先,梳理了前人在研究科技助力农民素质提升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已有理论成果(李俊杰,2014;赵妍妍,2016;彭璐,2017;王宇宏等,2018)[3]-[6],提炼出影响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的因素,主要涉及政策支持、社会认知、资金投放、人员因素、组织保障等方面。之后,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指标进行修改和细化,结合实际选取了 8个影响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的因素,分别是农业科普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制度设计、管理规范程度、服务手段和功能、政府对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作用的认知、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农业科普基地的人员配备、农业科普基地的组织保障。

2.1.2 问卷设计

在问卷设计上,为了所获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设置的是封闭式问题,主要围绕调查对象的职业和影响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因素两项内容开展调查。对于影响因素的调查,本文采用的是李克特五级量表,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划分为五个等级,并对不同的等级分别赋值为 5(非常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和1(非常不重要)。

2.1.3 问卷的投放与回收

本文收集一手数据的方式主要有网络问卷和深度访谈。为了保证数据的权威性,本文主要选取了三类对农业科普基地工作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比较熟悉的人员作为主要的调查对象,分别是高校农业或农业经济专业的教师和农技人员等专家,农业、科技等政府部门和乡镇的公职人员,还有从事农业相关产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家。问卷于2021年7月17日投放,7月25日截止,共发放问卷 80份,回收有效问卷 78份,有效率为97.5%。从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来看,接受调查的专家占39.24%、政府公职人员占43.04%、涉农企业家占 17.72%。由此可见,此调查数据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专业和相关人士对影响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的因素认识。

2.2 主成分分析法

2.2.1 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总方差贡献率,提取主成分,构建综合模型,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从中找出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2.2.2 数据的信度分析

本文数据处理使用的是SPSS26.0,分析结果显示此次调查问卷的总信度为0.908,该结果说明调查问卷的信度非常好;KMO和巴特利特检验显示,调查数据的 KMO值为0.815,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上述结果表明数据符合主成分分析的要求,能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因素中提取出最少的因子来解释大部分的方差。

表1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Table 1 KMO and Bartlett test results

2.3 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2.3.1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我们首先从数据的均值、标准差和各等级分值的分布情况等几个方面对问卷中所涉及到的 8个影响因素做了描述性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影响因素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 data

从表2中可以看出,8个影响因素的得分均值基本上都介于4.2-4.6之间,处于“非常重要”和“重要”两个较高的层次;作为反映数据波动程度的标准差也处于0.64-0.84之间,这说明数据波动不大。上述结果证明了8个影响因素的普遍重要性,故必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数据中提取极大主成分因子,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

2.3.2 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我们可以得出这些数据的初始特征值,并提取载荷平方和以及旋转载荷平方和。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总方差解释Table 3 Total variance interpretation

为了提高主成分对原始数据的解释度,本文按照累积方差的观点,以提取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的初始特征值作为选取主成分的标准。从表4中可以看出,前4个主成分在总方差中所占的百分数分别为 61.953%、10.926%、8.417%、6.44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87.737%,符合主成分提取贡献率的要求,这表明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能够被提取的前4个主成分所解释,具体成分矩阵见表4。

依据表 4,可以列出8个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因子模型如下:

表4 成分矩阵Table 4 Component matrix

农业科普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制度设计 X1=0.798F1-0.402F2+0.039F3-0.146F4

农业科普基地的管理规范程度 X2=0.827F1-0.361F2-0.207F3+0.015F4

农业科普基地的服务手段和功能 X3=0.765F1-0.36F2+0.115F3+0.417F4

政府对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 X4=0.854F1-0.127F2+0.014F3-0.361F4

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作用的认知X5=0.638F1+0.239F2+0.719F3+0.008F4

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X6=0.807F1+0.354F2-0.182F3-0.233F4

农业科普基地的人员配备X7=0.775F1+0.367F2-0.228F3+0.369F4

农业科普基地的组织保障X8=0.814F1+0.345F2-0.117F3-0.012F4

上述模型中, F1、F2、F3、F4分别表示提取的 4个主成分。从表4中可知,F1的各个因子载荷均大于0.5,表明其关联性较其他主成分强;F2的各因子载荷差别不大,说明各影响因素对这个公共成分的影响比较均衡;F3上的X5、F4上的 X3的因子载荷较高,说明这些因素在各自公共成分中的影响较为明显。

根据上面的成分矩阵,结合主成分与其对应初始特征值的平方根之比,我们可以列出4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矩阵,详见表5。

根据表5,可以列出下列4个主成分模型:

表5 特征向量矩阵Table 5 Eigenvector matrix

F1=0.358X1+0.371X2+0.344X3+0.384X4+0.287X5+0.363X6+0.348X7+0.366X8

F2=-0.430X1-0.386X2-0.385X3-0.136X4+0.256X5+0.379X6+0.393X7+0.369X8

F3=0.048X1-0.252X2+0.140X3+0.017X4+0.876X5-0.222X6-0.278X7-0.143X8

F4=-0.203X1+0.021X2+0.581X3-0.503X4+0.011X5-0.325X6+0.514X7-0.017X8

由上述主成分模型,可以得知8个影响因素所对应的相关系数,并进一步列出综合模型。4个主成分中因子得分的计算过程为先求主成分模型中各因子对应的主成分的初始贡献率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的比值,乘以各因子前的特征向量值。然后,求4个主成分对应因子得分的和,即可得到综合模型:

F=0.189*农业科普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制度设计+0.191*农业科普基地的管理规范程度+0.251*农业科普基地的服务手段和功能 +0.219*政府对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 +0.319*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作用的认知 +0.258*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0.306*农业科普基地的人员配备+0.289*农业科普基地的组织保障

2.4 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分析

根据上述综合模型中各因素相应的系数(如图1),我们可以得知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整体波动幅度不大,数值跨度较小,基本都分布在0.15-0.35之间。其中,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作用的认知和农业科普基地的人员配备系数分别为0.319和0.306,农业科普基地的组织保障和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系数分别为 0.289和 0.258,这些因素在整个综合模型中的影响系数较高;农业科普基地的服务手段和功能、政府对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农业科普基地的管理规范程度以及农业科普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制度设计所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251、0.219、0.191 和 0.189,处于次要地位。 由此可得,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整体排序为: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作用的认知>农业科普基地的人员配备>农业科普基地的组织保障>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农业科普基地的服务手段和功能>政府对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 >农业科普基地的管理规范程度>农业科普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制度设计。

图1 影响因素系数柱状图FIG.1 Histogram of influencing factor coefficients

对8个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测算可知,各影响因素的均值普遍较高,说明都较为重要。就综合模型的因子排序可以看出,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作用的认知和农业科普基地的人员配备为核心因子,农业科普基地的组织保障和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为主要因子,农业科普基地的服务手段和功能为重要因子。基于以上所得出的结论,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普基地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的作用,解决好社会公众认知、基地人员配备、基地组织保障、基地资金投入以及基地服务手段和功能这五大影响因素方面的问题至关重要。

3 农业科普基地在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农业科普基地在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作用的认知不足

根据本文从实地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作用的认知不足,对农业科普基地的作用和功能也不太了解,参与科普的意识薄弱,更谈不上投工投劳、出资出物参与农业科普基地建设。

3.2 农业科普基地建设和制度设计缺少统一规划

目前来看,全国科普基地建设缺少一盘棋的规划,在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也缺乏制度上的设计,从而造成农业科普工作网络的不健全。

3.3 农业科普基地管理不规范

就已建的农业科普基地来看,大多数属于技术指导型或产业经营型,有些地方的科协对这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于是,造成少数农业科普基地在建设时并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去建设,随意性较大,有的基地与科协组织联系也不紧密。

3.4 农业科普工作手段单一、陈旧

农业科普工作能够促进乡村文明进步,但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可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地管理者甚至管理部门对农业科普工作不够重视,再加上农业科普基地的服务功能也不够完善,有些做法还停留在老一套的生产示范工作上,缺乏完善的科普服务手段和功能,导致科普示范服务效果欠佳。

3.5 农业科普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科技资源科普化的资金投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虽然政府在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普经费的投入,但投入总量不大,支撑条件薄弱,成效还不明显,资金投入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巨大的科普需求与有限的科普经费投入形成了供需矛盾,且缺乏灵活多样的运行模式和吸纳资金渠道,经费问题仍然是科普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最大阻碍因素。因此,从目前农业科普的力度和深度上看,农业科普工作在短期内还很难成为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引导农民适应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3.6 农业科普人才缺乏

从农业科普人才方面来看,农业科普基地的科普人才多为兼职人员,专职人员少,且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导致专业化、高素质科普人才缺失,尤其缺乏农业专业人才、接地气的解说员等。另外,对于科普志愿者模式的探索也不够,造成在招募过程中存在困难。[7]

3.7 农业科普基地在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上的成效还不显著

从目前来看,农业科普推广体系较为薄弱,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成效还比较差,时效性短,尚未建立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可持续的工作机制,无法有效利用各种农业科普资源来推动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即使是由当地政府组织的农业科普基地项目也存在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致于仍然无法满足农民、农村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8]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科普基地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的成效也自然就无法很好地显现出来。

4 农业科普基地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的对策

4.1 大力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作用的认知

在实证调查中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作用的认知对于农业科普基地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政府和有关的科技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要利用融媒体来丰富科普形式,通过拓宽媒体渠道来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已建成的农业科普基地的宣传力度,并及时宣传农业科普基地在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中涌现的新经验、新模式,营造浓厚的氛围,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普基地的认可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农业科普活动。农业科普基地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这一新媒体的主平台,定期向农民推送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致富信息等,从而潜移默化地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9]此外,大力推进农业科普进农村活动,以农业科普带动乡村文化发展,推动科普力量重心下移,加强农业科普基地建设,助推科普载体发展,通过农技培训、农技服务、创业指导等方式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农村集聚。以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整合社会力量通过制作农业科普图书、折页、挂图等科普资料,利用科协信息网络、新兴媒体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和相关知识宣传,大力开展科普惠农工作,逐步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

4.2 因地制宜,加强农业科普基地建设规划

鉴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下,农业科普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因此,各地政府应当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找准“农业科普”与“高素质农民培育”之间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富有当地特色的农业科普基地,加大农业科普基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农业科普基地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农业科普基地的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政府在起草科技发展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农业科普工作,将农业的科普化列为重点内容,并合理布局和规划农业科普基地建设;对一些适合科普化的农技项目,纳入科技项目计划,并作为执行项目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实施。[10]

4.3 规范农业科普基地的管理

引导各农业科普基地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积极研究与实践农业科普基地运行、管理、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着力提升基层农业科普服务能力;构建农业科普基地评估与评价机制,科学制定农业科普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对农业科普基地科普经费的使用、工作机制、基础设施的对外开放、农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数量、成效方面均要提出量化的要求,并奖励开展农业科普工作表现较好的单位。

4.4 深度挖掘和利用农业科普资源,创新农业科普手段和形式

一是推动农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农业科普资源的利用率是农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农业科普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实际需求,秉承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注重科普形式的创新,强化政府、科技资源主体与科普化主体的协同合作,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普与文化、教育、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生态等资源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建立农业科普基地联盟等更好的科普合作方式,以构建科学的合作机制,并在需求牵引下有针对性地整合集成资源,突破制约农业科普工作的 “瓶颈”,加强农业科普基地间的协作,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开发和服务成本,实现农业科普基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大力推动农业科普基地开展各种类型农技服务,如技术推广、科普活动、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11]此外,社会团体作为推进农业科普工作的重要社会力量,应当引导其参与农业科普活动,并进一步强化高校、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普义务,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连结农业科普资源与农民的桥梁作用,将农业科普资源融入市场,实现经营活动与科学普及、科研成果与科普转化的有效对接,从而提升农业科普资源的亲和力,使其更容易被接受。

二是加大农业科普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普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应当要遵循 “开门办馆”的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地域优势,积极探索新思维和新方式,注重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普实践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新媒体、VR等现代化科普教育手段开展农业科普活动,并加大对农业科普基地资源的开发与创新力度,搭建农业科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共享平台,[12]建立健全农技资源科普化平台,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创新农业科普传播模式,提升基于互联网等媒体的科普服务能力,更好地促进农技资源科普化过程中的资源共享。

4.5 加大投入,探索市场运作模式

财政投入是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社会资金的投入。

一是整合与规范好财政对农业科普基地的投入,设立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科普场所建设、农业科普推广、农业科普方法培训等,以确保农业科普基地建设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实行财政监督,保证经费顺利应用在农业科普基地建设上。

二是完善农业科普项目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制度,拓宽农业科普经费投入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普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科普基地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农业科普基地建设,推进科普产业发展。政府应设法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农业科普基地建设,增强企业参与农业科普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建立起长效稳定的农业科普助力高素质农民的投入机制。例如,为了推进农技资源的科普化,对于为农技资源科普化做出贡献的企业以及社会团体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优先支持其认定为创新型企业或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对于企业投入农业科普工作的费用可以视同为企业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给予企业税前的加计扣除等,以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入到农业科普基地建设中来。与此同时,在使用农业科普资金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强法治监督,做到公开透明化,确保资金能够精准、高效地使用。[12]

4.6 加强农业科普基地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科普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和有效供给

为做好农业科普基地的人才队伍建设,应当积极构建激励科技人员参与农业科普工作的良好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技人员通过农业科普助力高素质农民的积极性,将农技人员参与农业科普工作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提高农业科普工作者的待遇,促进人才和资源下沉基层,服务乡村,为高素质农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设立独立的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解决农业科普专职人员的职称评定问题,从而建立起一支充实且相对稳定的农业科普工作人才队伍;设立政府科普奖,表彰和奖励农业科普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普人才培训工作,加强对农业科普基地专职和兼职人员的培训,建立农业科技人员科普能力培训机制,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农业科普人员科普方法培训班,开展科普政策、科学传播理论与技巧、科学创作、展品及模型的制作等方面的培训,还可以通过举办农业科普基地讲解员大赛、农业科普工作研讨班、科学传播训练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农业科普人员的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科普能力。

4.7 完善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

健全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将农业科技普及推广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农民培训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结合起来,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普基地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形成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的长效机制。[13]同时,应立足长远,对农业科普基地助力高素质农民的效果进行中长期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效果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高素质科普培育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科普达人养成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科普漫画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