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叶菌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试验初报

2022-06-11陆怡然顾士光朱建文何毅方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株数赤霉病病株

陆怡然 顾士光 朱建文 何毅方

(1上海金山工业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上海 201506;2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599)

小麦赤霉病是上海地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小麦受害后不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会影响小麦品质。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年度间为害程度存在差异,其发病程度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气候条件。若小麦穗期连续遇到高温高湿天气,那么小麦赤霉病将会呈大流行态势,会导致小麦减产10%~40%。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并探究其施用方法,笔者于2021年4月进行了10%叶菌唑悬浮剂不同施用量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新泾村上海福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试验地土壤为青紫泥,pH为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为3.5%左右。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1”,于2020年10月25日采用机直播栽培方式,每667 m2有效茎蘖数为33万株左右。

1.2 试验设计和安排

试验共设6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排列,每处理面积均为400 m2左右,具体试验设计见表1。试验共施药2次,于小麦抽穗零星扬花期(4月1日)第1次施药,小麦扬花70%左右(4月8日)第2次施药。施药时小麦长势均匀,麦相中等偏上。采用宝邦牌3WB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0.2~0.3 Mpa),全株均匀喷雾,每667 m2兑水量为45 L。各处理除试验药剂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均一致。

表1 试验设计及施药情况

1.3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试验日期为2021年4月1日—5月10日,施药当日天气情况见表2,试验期间最高气温在15.4~32.2 ℃,最低气温在4.4~18.8 ℃,平均气温在12.2~25.3 ℃。其中4月1日、7日、8日、11日、12日、22日、24日、27日和5月1日、4日均为下雨天,降雨量分别为4.3、0.5、1.7、14.4、40.4、0.7、0.8、2.6 mm和0.9、11.3 mm。整个试验期间无恶劣气候影响试验结果。

表2 施药当日试验地天气状况

1.4 调查与统计方法

在小麦蜡熟期(5月10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调查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情况,每点固定调查40株小麦,每处理调查3个重复,记录病株数和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

小麦赤霉病的病情分级标准:1级,病粒数占调查穗总粒数的1/4以下;2级,病粒数占调查穗总粒数的1/4~1/2;3级,病粒数占调查穗总粒数的1/2~3/4;4级,病粒数占调查穗总粒数的3/4以上。

计算公式: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应病级数)÷(调查总株数×4)]×100;病株率防效=[(对照区病株率-处理区病株率)÷对照区病株率]×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株率防效分析

由表3可知,各药剂处理的病株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6)、处理(5)、处理(2),的防效分别为68.31%、49.99%、47.18%、39.09%、27.80%。经比较,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之间的病株率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6)之间的病株率防效差异也不显著,处理(2)和处理(4)之间的病株率防效差异显著。

表3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病株率防效比较

2.2 病指防效分析

由表4可知,各药剂处理的病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6)、处理(2)和处理(5),病指防效分别为67.74%、50.43%、45.94%、33.55%和33.55%。经比较,处理(3)、处理(4)、处理(6)之间的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6)之间的病指防效差异也不显著,处理(2)、处理(5)与处理(4)之间的病指防效差异显著

表4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病指防效比较

2.3 安全性分析

经目测,各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生药害现象,说明供试药剂及其施用剂量均对“扬麦11”生长安全。

3 结论和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蜡熟期,各药剂处理区的小麦赤霉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较空白对照区有明显降低。其中,每667 m2施用10%叶菌唑悬浮剂60 mL的处理(4)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8.31%和67.74%。

小麦赤霉病是上海地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重发年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在防治上要求于小麦穗期用药2次,第1次施药应在小麦扬花初期(见到田间麦穗开花即用药),第2次施药应掌握在第1次防治后5~7 d进行。鉴于10%叶菌唑悬浮剂在本试验中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进行示范推广,每667 m2单次药剂推荐用量为60 mL。

猜你喜欢

株数赤霉病病株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生态疏伐采伐强度控制要素探析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龙粳31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不同草种交播对春季冷暖季型草坪草消长的影响
巧解“植树问题”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