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教学让农村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2022-06-11杨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核心素养音乐

杨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音乐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科目,有效的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教学观察外部世界,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核心素养成为指导音乐教学发展的主要思想和观念。本文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学为例,对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教学;农村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引言

在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极快的发展,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界强调必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引起高度重视,鼓励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积极开发出更加丰富的音乐欣赏教育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游戏教学在课堂中的融入、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以及乐器辅助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并且达到提高教学课堂生动性的目的,最终,实现学生音乐素养、音乐技能以及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1核心素养与音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可使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并且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学科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在核心素养这一背景下,学生需要在某一个学科的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样的核心素养具有学科特征,而且具有跨学科特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在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可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而且与音乐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使音乐的特性体现出来。

2有效教学让农村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2.1导入情境培养审美

音乐教育,其核心素养与审美感知,需要站在音乐本体角度考虑问题,通过联觉与听觉体验,实现学生审美素质启发。音乐包括多种要素,如节拍、旋律、音调、音色、速度与节奏。将各种要素融为一体,才能带给人更愉快、轻松的感受。音乐学科素养强调学习者综合体验,音乐情境将多重感官融为一体,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体验,实现学生理解力与音乐感知培养。教师创设真实情境,能够唤醒学生感情。学生在音的高低、音色、音强中理解音乐感情,能够让作品与学生情感交融到一起,完成音乐知识学习。审美体验的核心,说的是音乐除了有听觉特点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音乐基本技能和知识。情境中,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就能联想音乐。

2.2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型技术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许多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有许多音乐教师已经实现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且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學效果,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使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得以顺利开展,达到提升小学学生的欣赏水平以及音乐素养的目的,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在对小学学生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可以积极地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比如,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聆听音乐,若资源条件允许,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实现边听边看,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在一个更加直观的情景之下欣赏音乐、理解音乐。

2.3创设趣味课堂氛围。

许多学生逃避合唱练习,合唱中免不了要多一些人际交往,一些不喜欢与人交流的学生会有畏惧心理,合唱是需要将表演长期反复练习到精炼,过程时间长,学生会觉得枯燥,使学生对合唱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是逃避,这严重影响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引导,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挖掘其中的乐趣,感受到合唱真正的魅力,对合唱音乐和知识进行有效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去参加一场合唱演奏会,当学生被合唱的声音所震撼,就会自觉自动的想要去了解合唱。教师可以创设趣味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趣味,主动参加训练,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小学音乐《野蜂飞舞》,教师可播放合唱片段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看下专业合唱团是如何进行表演,每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口型。感受专业合唱团的高低音配合,全场的氛围是多么引人入胜。学生观看之后,会对合唱有全新的认知,教师再进行趣味培训,让学生也对这首歌进行合唱,将感情投入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4多样合作与实践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合作、创造中,形成文化理解与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完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培养。小学时期,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与群体意识的培养。应注意的是,实践能力培养有两个关注点。首先是以生为本,要建立师生互动体系,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标,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其次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学科,音乐教育一定要关注学生音乐作品表现力的培养。比如在《小树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上学、放学和午休时间,收集学校中的树叶,并认真观察这些树叶;如有条件,可以将这些树叶制作成标本。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感受。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配合上悠扬动听的音乐,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在欣赏树叶作品。该过程使学生形成了环保意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眼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区分连贯、柔和、跳跃以及断顿的演唱方式。教师将秋天作为学习主旋律,适当贯穿环保主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时期是学生情感素质、“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音乐作为小学时期很重要的美学课程,需要教师做好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工作。通过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形成审美体验、音乐表达与文化理解能力,具有长远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趁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19,039(013):191-192.

[2]赵朝会.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初探[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030):1-1.

[3]陈静.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221.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核心素养音乐
圣诞音乐路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