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练习中的错因分析与对策

2022-06-11黄金霞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现状措施数学

黄金霞

摘要:现在小学数学教学采取的方式多是讲解式教学,虽然能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短时间内掌握更多间接知识。但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只觉得一串串公式,一道道题目非常困难,很难获得直接知识。这导致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细节掌握不深刻。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低下,也就不利于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小学生数学练习中的错因分析与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数学;现状;措施

引言: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在现如今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们也在不断的转变数学教学模式。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负责听,转变为现在的学生参与度大幅提高。教师应当转变观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使自身能力适应社会的变化。在数学课程中,练习是重要部分。小学生由于接触数学学科时间较短,常常出现很多错误。因此,分析小学生数学练习中的错误原因并制订对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一、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在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下,一部分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更多知识,通常采用讲解加课后布置作业的方式。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大量的做题必然是有效的,这也是目前学生学习数学的常用方式。但是目前,部分小学生数学练习中错误百出,只单纯的做题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提高。教师应研究学生错误的深层原因,找到学生真正认识模糊的地方,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认真探究小学生数学练习中的错误原因,并根据探究结果,制订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对策。教师应耐心为学生讲解练习中的错误,提高学生解题准确度。

二、探究小学数学练习中的错误原因及对策

2.1题目理解不清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完成应用题练习時,由于无法理清题目,找出题目中的数学条件,简化题目,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完成题目。小学学生数学经验并不丰富,导致很多时候学生无法发现其中的数学条件。学生常常采用生活中的经验去尝试理解应用题目。由于注意点出现偏差,思考方向偏离解答方向,因此常常无法解答。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注意认真研读课本。课本中的例子通常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当利用课本上的内容,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下次遇到同类型题目时,有正确的思考方向。同时,在习题讲解的时候,教师也应当注意提炼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程教学中,会设计到较多应用题练习。例如,计算一块平行四边形稻田外围宽两米的小路的面积,题目中已经给出所需条件。但是部分学生却很难清晰的分析出题目的解决思路。其实只需要用外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减去内部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即可。但是学生通常会陷入如何直接计算小路面积的误区,认为没有明确给出小路的总长度,或者将小路拆解成几部分平行四边形,然后分部分计算面积。但问题的本质其实并不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条件,也可以指导学生画出简图,解决问题。

2.2算理不清

小学学生算理不清,开始的时候,学生只掌握加减法等单一的计算方式,学生通常可以掌握。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会逐渐接触四则运算,例如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等等新的计算法则。但由于数学内容的增加,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很快的融会贯通,对于计算法则掌握不好。学生在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非常混乱。还有部分学生是由于运算顺序掌握不熟练,导致计算错误。即在计算时应当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课程教学中,会涉及四则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学生应当注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尝试,对于计算顺序掌握还不熟练,常常出现错误。教师此时应保持耐心,询问学生的计算顺序,并使学生再计算一次。如果学生两次计算均出现失误,则证明学生对于顺序掌握确实不到位,教师应再讲解一次。如果学生第二次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则应当使学生多练习,不断熟练计算过程,避免下次再出现同类错误。

2.3口算错误率较高

部分小学生曾经接触过口算技巧的培训,因此学生有时会使用口算方式进行计算。虽然口算速度较快,但正确率比较低,常常导致学生计算错误。口算能力是学生完成数学题的重要能力之一,影响着学生完成练习的速度。但是,如果学生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准确性,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发展是不利的。如果学生口算的错误率较高,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验算。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课程教学中,主要内容为口算教学。但如果学生错误率较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验算。认真严谨的计算过程对于学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解决一定问题,这对于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有重要意义。很多学生在进入初高中后,会习惯性的将数学练习中的错误归因于计算不认真等粗心带来的错误。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不注重学生练习中错误原因的分析。教师应仔细思考学生错误的原因,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对策,帮助解决学生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培养学生验算等自我检查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细致认真的计算态度。

参考文献:

[1]周璇,肖巍,吴昊辰.小学数学教师TPACK差异分析及能力提高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02):146-152.

[2]崔维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2(02):162-164.

猜你喜欢

现状措施数学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