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2022-06-11吕冬雪
吕冬雪
摘要:音乐教学活动既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及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其身心素养的改善,能使其以良好的心态开展后续的学习活动,音乐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当前,教师要紧跟教学发展趋势,提升音乐教育地位,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强化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且喜欢玩乐,尤其是游戏活动,受到很多小学生的喜爱。所以,教师可以巧妙地将音乐与游戏整合到一起,提高学生的动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教学的意义,从而探索游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简单音乐游戏来训练学生的观察、模仿、合作、创造等能力,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艺术表演等类型科目的兴趣。在创设情境、设计角色表演游戏时,不论年龄大小,都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歌词、台词的含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理解转化成语言神态、肢体动作的表演,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力以及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提升综合审美。例如,在学习儿歌《小兔子乖乖》时,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故事情节“森林里的大灰狼”。教师首先要向学生生动地讲解整个故事,将小兔子和大灰狼的形象及其特点进行展现。展现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神态等进行生动的刻画,学生视听结合,可以深切认识到人物的典型形象,并对故事有基本的了解和情感认知。其间穿插要教学的歌曲《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剧中当大灰狼来到小白兔门前敲门时,无论大灰狼怎样巧舌如簧,小白兔始终不开门,饰演小白兔的学生此时边唱边演。通过边唱边跳的形式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体验到生活中随处伴有音乐,愉悦身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领会到歌曲的节拍并提升自身素养,寓教于乐。在适合的情境中,学生释放天性,进行个人表演和集体合作表演的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理心、情绪管理、专注力都有极大作用。通过歌舞同步训练、角色表演、情感舞蹈结合、唱跳演综合演绎法等方法的结合,真实地体验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试音、选角、训练、排演,直到最后在舞台的正式演出全方位地训练学生。将音乐的知识融入音乐游戏活动,鼓励学生从中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以及学生自身独立人格的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角色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环境都有特定性和先例性,学生通过扮演相应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了解一些社会文化知识,通过主动学习,亲身体验角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学生有机会在扮演的人物中发现自己,学会欣赏自己,学会自省,察觉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换位思考,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塑造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角色扮演是较为契合小学生的学龄兴趣和学龄特点的。小学生本身的抽象认知能力是相对较弱的,从音乐学科特点来看,音乐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是具备较高抽象性和概念性的。为了更好地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剧,让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学生在对角色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对于故事情节、音乐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强化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与乐曲之间建立共情,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和理解质量。
二、通过音乐欣赏游戏,感知音乐画面美
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可以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創造世界的思想情感。学习音乐,其目的并不是单一地为了制作音乐或者使用音乐,而是在了解音乐的前提下,能够欣赏音乐,运用音乐表情达意,排解自身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音乐游戏中适当地添加音乐欣赏游戏,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感知、音乐欣赏,从而引导学生从认识音乐作品到欣赏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画面,提升音乐素养。在游戏前,教师要选择一些音乐感、画面感较强的歌曲,选出有不同代表性的曲子进行播放。学生在开始聆听欣赏前,教师可以播放一首带领学生共同感受,并向学生示范,让学生明白音乐感知是什么,而后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更深入地感受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感知游戏时,让学生安静聆听。如播放《送别》前,向学生讲述这首歌的背景:“同学们,《送别》是作者在送别挚友时写下的,饱含作者的深情厚谊,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歌曲,进入送别的那个场景,同学们发挥想象,听完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音乐感知完毕,教师可以邀请一个学生说一下听完音乐后,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场景。聆听完毕后让学生自主探讨并邀请一个同学进行回答。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深刻地感知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音乐的美,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以及对音乐的热爱。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自身的情感世界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将自身情感与音乐作品相融合时,会有不同的体验与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表达自身的想法,并学习与之相关的音乐知识。不同的歌曲,因音符的不同、旋律的变化、音乐自身感染力的不同,都会将音乐自身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从自己的内心出发,通过脑海中的想象,感知音乐画面。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要融入更多的内容、更多的方向,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较为倾向的音乐表达形式。
总之,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想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必须开展有效的教学,突破固有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局限,将音乐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营造趣味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并且,教师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游戏形式,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增强其综合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志红.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20(06):64-65
[2]尹小燕.巧用音乐游戏,助力小学音乐教学[J].当代音乐,2021(1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