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的深度融合

2022-06-11杨玲燕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杨玲燕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从根本上凸显了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社会价值.本文从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立意着手,谈学校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的可行性,重点阐述了笔者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说起小学语文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得先谈谈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从2017年秋季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教材版本百家争鸣的时代过去了,进入大一统时代。

相比之前的教材,“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重视体现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这套教材处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部编本”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目增加。以小学为例,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我们应该感谢国家的良苦用心,用这种形式,倒逼着那些不注重孩子语文能力的家长,不注重孩子德育能力培养的家长,回归中国文化。

说起“德育”一词,百度是这样注解的: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毋庸置疑,作为系统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势必承担起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大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势必努力践行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有优势,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一)课前三分钟德育活动

从三年级开始,课前三分钟分享已经不再局限于讲故事。孩子们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方式:朗诵、跳舞、绘画作品、乐器吹奏、播报新闻,既可分享重大节日的内容,也可分享逸闻小事,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内容。全员参与,提前准备并让我初审内容,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取向。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变得更大方,分享的热情大为高涨,分享的内容也是百花齐放,陪伴一个个小孩浸润着德育渐渐成长,是我为人师者最治愈的时刻。

(二)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这样一篇课文《纸的发明》,我们首先以时间为序,梳理了造纸术发明的历程,几千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先从未停下改进的脚步,从龟甲、兽骨到竹片木片,再到帛、麻纸,最终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出了轻便好用的纸。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已经写在脸上,接下来资料分享古代其他领域的重要成就:张衡的地动仪,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等等,文化的认同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这样无声胜有声,胜过无数枯燥的灌输。

(三)课堂外语文与德育的融合

课堂外,语文与德育融合的形式很多,充分挖掘教材优势,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就是很好的形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次安排“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可操作性的细致安排,将学习内容分到各小组,指导孩子们问长辈、查资料,用各种形式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会上,有表格版的传统节日记录表,有传统节日的手抄报,有乞巧节的传说,有猜灯谜活动,有分享自己包粽子和自制的月饼,有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朗诵,还有重阳节孝亲敬老的手语表演《中华孝道》,这些展示的背后,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是积极的认知和全方位的体验,还有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营养,这些难道不是德育教育的初衷和使命吗?

(四)在课外阅读中渗透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除了“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必读书目外,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师生共读、班级共读、亲子共读形式多样。班上会定期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和好书推荐活动,课堂上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活动,多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践行德育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立德树人”任务的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活动精彩纷呈。近期,我市开展了“红色绘本进校园”主题课外活动,编排红色舞台剧、探寻红色遗迹、绘制红色小报、开展红色研学,对引领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喜迎二十大的召开,全国少工委正在开展“红领巾讲解员”活动,红色安顺場作为蜚声中外的石棉名片,无疑成了“红领巾”们争相讲述的胜地,石棉川矿记忆博物馆记录了了白手起家的流金岁月,王岗坪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少先队员胸前飘扬的红领巾相得益彰,通过这一次次活动,看着孩子们自信的讲述,我们无不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路上,我们终将砥砺前行。

通过教育实践,不管是"深究教材,扎根课堂,发挥文本的德育功能"还是“走出课堂、立足社会,在大语文观下践行德育”,都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愿每个教育者都回归教育“立德树人”的初衷,坚守教育的初心,不断前行。099693A8-4F81-41EF-8F4C-8BDADEDB2E04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