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作育人的路径构建
2022-06-11羊栋王晶晶周文娟
羊栋 王晶晶 周文娟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协作育人成为新的教育发展趋势,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管理人员与教师是重要的教育人员,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班主任队伍中,服务于全体学生,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履行各自职责,相互独立又分工明确。伴随着协同合作育人理念的不断传授,高校协同合作制度不断优化,高校辅导员与教师的管理效率不断提升,进而提升了教育质量。文章对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的协同合作工作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协作育人的发展方向和主要路径,为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作育人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协作育人;路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3-0129-04
辅导员与教师是高校教育组织的主要人员构成,也是高校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是陪伴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思想的指引者。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同时对全校学生展开教育,二者承担的职责相互交叉。辅导员主要根据高校党委组织部署的内容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主要负责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的教育。由于班主任与辅导员二者的职能界定不明确,容易导致高校出现重合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的现象。因此,班主任与辅导员需要加深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明确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关系与管理职责,各自履职,构建良好的协同合作关系,提高二者的管理效率,促进高校教育有序发展。
一、明确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与辅导员都是管理学生的教育人员,部分职能有时会出现重合。因此,为了避免出现重复管理或者无人管理这一现象,教育部指出辅导员的八项主要职责,要求高校落实并将其职责具体化,从而明确了辅导员的职责与工作内容。但目前尚未有对班主任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的指导性文件,导致班主任职责不明。因此,高校建立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合作机制,必须明确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关系,合理分工,具体划分两者职责[1]。
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人员,辅导员主要根据院校党委组织与部署具体化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主要在學习、生活与思想方面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
高校辅导员受院系党组织的领导,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高校班主任是学校派遣管理学生日常生活与班级事务的教师,也是培育学生良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一部分,是班级任课教师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协调者,各高校为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担任班主任,出台职称晋升等一系列激发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政策,推动高校协作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合作制度的作用
协同合作是指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明确各自职责,在各自职责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推动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开展。协同合作制度是由学校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其中协同合作制度中需要涉及制度规范、资源合理分配、合作平台搭建以及评价制度等,通过这一制度来帮助辅导员与班主任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展开教书育人的合作[2]。教书育人是高校的首要工作,也是学校各项工作与活动的重要核心,因此,高校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整体开展,强化高校教书育人的职能,推动高校的发展。辅导员与班主任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优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快,更加注重内涵教育,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为了减少阻碍,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必须进行良好的合作,建立高校育人合作体系,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资源合理分配、工作内容与频率同步的创新方法,不仅可以优化学生教育工作,还可以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协同合作中加强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拉近双方的距离。所以,协同合作是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的方法,能够促进高校的发展与学生个人的成长。
三、建立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合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高校协同合作制度,对高校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力度不足,协同育人制度有待优化,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一)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职责界定不明确
从高校育人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职责界定不明确。从各自职能上来看,班主任与辅导员需要管理的领域不同,辅导员应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班主任的工作则是对学生生活、学习、思想上以及其他方面进行关注,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确保他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从职能上可以看出,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职责重合主要在思想教育方面,但是若将职责细分,辅导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而班主任主要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二者的职责存在差别,因此高校要合理规划班主任与辅导员的职责,避免出现无人教育或者重复教育的现象[3]。
(二)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合作意识不足
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合作意识也是影响协同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辅导员出自学生管理团队,而班主任则由教师担任,二者工作环境不一样。辅导员在学生工作处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工作,每年都需要经过院校党委的考核,最大化地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高效开展;班主任本身就是教师,更偏向于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教学上,一定程度上会忽略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同时高校尚未形成班主任工作考核与评价体系,使部分班主任的主动管理意识淡漠,降低了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最终降低协同合作的效率。
(三)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媒介
由于班主任与辅导员在不同的部门工作,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制约了二者的联系,從而影响协同合作的开展。因此,学校需要通过管理,加强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互动平台,促进班主任与辅导员的深入交流,并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同合作的效率。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高校没有重视二者之间的合作,没有落实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工作分工,导致协同合作难以开展。
(四)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考核标准不同,没有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辅导员考核工作通常由院校党组织实施,而班主任的考核工作没有具体的评价要求与标准,一般考核以班主任的教育与研究成果为主,导致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出现考核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同合作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辅导员与班主任与其他岗位工作人员相比薪酬不合理,无法激发二者工作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二者工作的效率[4]。
(五)辅导员与班主任教育效率不明显
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负责的学生数量较多,普遍超过1200的师生比规定。大量的学生增加了管理难度,日常事务繁杂,经常需要处理突发事件,使得辅导员无法全身心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对思想工作投入的精力减少,从而降低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班主任队伍通常由年轻教师担任,缺乏工作经验,部分教师没有主动的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意识。
四、建立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合作制度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转型的过程,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大量人才。为了满足人才需求,建立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合作制度,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实现各方面效益最大化,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明确界定辅导员与班主任职责范围
明确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职责范围是建立协同合作制度的基础,辅导员重在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侧重学业指导,在学生的生活、职业规划等日常管理上相互协作、共同关心。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岗位本身就存在差异,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学业指导过程中,各自履职,相互协作做好育人工作。两者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知识储备,不断创新理论与工作实践,寻求新突破。
(二)合理配置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岗位工作
合理配置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岗位工作是建立协同合作制度的重要保证。2017年教育部提出高校应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专职辅导员,辅导员通常负责6—8个班级。
高校根据班主任配置需要,通常1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共同开展班级管理。根据学生实际的受教育情况来看,需要细化教育管理,分担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工作,选拔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助理,从而提高育人工作的效率。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各省各高校每年组织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不断提升思政队伍的综合素养与业务技能,确保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尽职履责,共同为学生服务,促进高校的发展。
(三)建立班主任与辅导员协同合作的平台,促进二者共同探讨协同育人实施方法
促进班主任与辅导员协同合作制度有效开展,需要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育人工作的规律以及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协同工作不是分工交替工作,而是辅导员与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交叉,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育人工作的效率[5]。高校还需要加强对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合作模式的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集成一套合理的合作体系。首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与辅导员向学生传播思想的主要方式之一,需要加强主题班会的针对性与科学性,从而提高育人效率。高校还可以加强班会规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专业特征以及心理需求,科学规划主题班会中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课的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将专业课与思政课联系在一起,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落实,从而提高育人效率。其次,可以利用“3+2+X”学业指导机制,帮助班主任与辅导员开展教育工作。通过班主任、辅导员、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再次,高校可以打造品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个人能力。2020年3月教育部指出大学的劳动必修课应不少于32学时。高校可以利用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劳动,将班主任与辅导员作为指导教师,共同制订劳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沟通合作、实地调研、评价课题、展开教学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认真落实辅导员与班主任合作评价工作
评价班主任与辅导员合作效率是建立高校协同合作制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对班主任与辅导员进行考核是检测二者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其中,要建立健全辅导员与班主任考核与评价制度,利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评价标准,加强二者的工作积极性,使二者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去完成自身工作,履行自身职责。此外,高校需要将考核主体范围扩大到学校管理部门、教师与管理人员,从而落实高校全方位育人理念。考核评价辅导员与班主任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闭合系统的重要环节,需要科学全面,体现工作实绩,从而使评价结果公正客观。
(五)把握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共同促进协同合作机制的发展
高校要建立院校党委统一领导、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所有教师积极配合、资源共享合理配置的工作局面。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校教职工要坚持以育人为核心,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教育、研究、学生服务体系、管理体系、行政服务等制度。所有任职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一定要融合思想教育,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隐性与显性教育的组织下,合理推动育人工作,为辅导员与班主任开展育人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协同合作育人效率
在实现教育变革与转型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力量。提高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合作的工作效率,需要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凝聚育人力量。首先应严格落实辅导员工作任务,使辅导员管理学生的人数控制在200以内,同时为辅导员提供进修平台,为辅导员参加业务培训创造条件,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责任意识,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其次,学校应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与培养考核体系,可聘请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与学生个人教育管理,制定相关的教育条例,使每个班主任都明确自身的职责,从而增强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最后,高校可以实行双班主任制度,聘请高层次人才担任班主任,与青年教师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通过班会、演讲与学生线上交流等,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榜样作用。
五、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转型,为了能够较好地促进高校发展,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高校需要加强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提高二者育人效率。但是由于辅导员与班主任接的职责界定不明确,易出现重复教育或者无人教育的情况,因此需要建立协同合作的机制,避免出现教育资源浪费。辅导员与班主任需要不断拓展身的知识面,优化教育方法,加强与对方合作交流,尽职履责,齐心协力,共同落实育人工作,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协同合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优化,发挥高校各方面的力量,使协同育人制度符合学生、学校以及教师的需求。高校还需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原则,为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加强二者交流合作,共同探讨育人方法,整合育人资源,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从各个方面加强协同育人工作的实施力度。可以根据院校党委的领导以及院校党政的管理深化教育工作,形成班主任与辅导员合作为主,其他教育人为辅的育人方法,通过班会、演讲、线上线下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与专业能力,从而提高育人力度,促进高校的发展,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曾姗姗.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现有矛盾及对策研究——以广西某高校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9):136-137.
[2] 甘黎明.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1):79-82.
[3] 陈晓玲. 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杭州4所高校为例[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3(01):53-59.
[4] 李莉,孙金香.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4):44-47.
[5] 黄洪梅. 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9):113-114.
(荐稿人:季永华,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