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全员招商的困局
2022-06-11许然
许然
残联也有招商任务了?记者近日留意到今年2月的一则信息:东北某市残联干部先后到猴岭富源矿山和江北电厂大砬子储灰场实地考察,他們是市石材和矿渣循环利用产业链招商组人员。残联和石材矿渣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竟然这样凑到了一块。
“像残联、教育局这些部门都有招商任务,更何况我们。如果年底前完不成任务,直接影响评优评先。”近日,记者在某地基层采访时,一名农业口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今年上级提出的“全员招商”让大家压力倍增。一方面,农口部门搞招商本就不专业,另一方面,作为农业县,上级却要求侧重招引工业项目,这谈何容易。
上述现象并非个例。近年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强行上马全员招商模式。“人人争当招商能手”“全员全面全域招商”“人人抓招商,个个有指标”……多地提出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在一些地方,无论是文教卫体等职能部门还是乡镇机关,每个单位甚至个人都被强行下达了招商指标。在硬件保障上,许多区县也新建了工业园区。尽管建成后的工业园区仍存在大量空置,但为了在产业转移中争取到先机,地方政府不得不下血本“筑巢引凤”。
其实,全员招商并非新话题,在2000年左右就曾在多地实践。当时,一些领导表示支持,“政府部门不招商在家搞公共服务吗?”“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于是,有些地方主要领导出动,签了许多规模庞大的框架协议,却鲜少能落地。有些地方为了完成指标,盲目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有的地方一开始提出各种优惠条件,待到项目落地后,当地政府便“遗忘”了此前的承诺。
后来,在“弊大于利”的阵阵声讨中,这类流于形式的“全员招商”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如今,一些地方提出的全员招商模式与此前相比并无二致,而且容易导致盲目招商的情况发生。比如,一些经济薄弱、先天基础较差、配套能力不强的地方为了解决短期的投资问题,全员招商容易搞成“病急乱投医”,引进的大多是一些高耗能、低附加值,甚至是环保不达标的企业。
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今年“领”到的招商指标是8000万元。前段时间刚跟一个商人达成了合作意向,但是对方提出“当地政府要以土地或者厂房进行入股投资”。“这个商人以前在某省投资过一个几千万元的项目,最后因为当地的营商环境太差而一再亏损,现在最怕政府招进来就撒手不管了。”
这名干部认为,面对一些优质的投资项目,政府入股也不是不可以,但要在股权投资时加入业绩对赌条款。如果投资企业不能完成既定目标,政府也可以收回土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给我们增加招商的底气。”
还有一些人认为,新时代下的全员招商,应该着重营造一种全员参与的意识和氛围,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加快政府和个人观念转变,增强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招商引资图的不是声势浩大,而是细水长流,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又让其他人做好配合工作。给市场主体以信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