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婶渡难关
2022-06-10刘卫
刘卫
三婶是我们这个大家族中最年轻的长辈,生性开朗,手脚麻利,人到哪儿,哪儿就飘荡起阵阵爽朗的笑声。当年,要不是家穷,没钱支持她复读,她说不定还是个大学生呢。三婶对此也认了,后来嫁给了有泥工手艺的三叔。他们把三叔家旧的“小二层”修缮了一下,就安了家,之后有了一儿一女。她家里不富裕,也就过着平平常常、知足常乐的日子。
可天有不测风云,那年在外地砌墙的三叔不小心从跳板上摔了下来,内脏受了伤,还瘸了一条腿。找老板理论,老板最后只赔了一万元。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三叔常常拄着拐杖,长吁短叹。三婶这时顶上来了,话里带着火:“从现在起,我主外你主内。你用这些赔款开个小店,我学着帮人带孩子。我们俩携手同行,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一个大男人,再愁眉苦脸,看我的厉害。”三叔被骂醒了,骂笑了,振作起精神来,决心跟心胸开朗有主见的三婶共渡难关。
当时,家政服务市场还没有形成,初入行,找合适的主顾还得托熟人。你说得再好,人家也要先试工,如果主顾家的大部分成员认可,才在口头答应每月付多少工钱,而且还要约法三章。
三婶对自己的外形很自信,她决心先做好一家,用心把别人家的孩子当自家的养,把自己的好口碑树立起来。
她前后带过几家经济状况好但比较挑剔的人家的孩子,家务活几乎全包了,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弄出一手好菜,还兼顾照料老人。被她带过的孩子哭着闹着不让她走。后经口口相传,三婶的能干、贤惠、善解人意使她成了县城最高报酬的保姆,她的工钱也成了她家主要的收入来源。
后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省城一些家境殷实的主人对保姆的要求越来越高。三婶的眼界扩大了,第一次听说“月嫂”这个词。她决心到省城发展,向更高的收入冲刺。
三婶只身到省城闯荡,租了一间小屋,上了专门的培训班,训练标准的普通话,还自学了一些外语。有资质的月嫂不仅要懂得如何照料产妇,帮助产妇恢复体能,还要懂一些有关婴儿养护的知识,协助产妇对婴儿进行科学喂养。此外,他们也要对婴儿奶粉的品牌、营养成分和配比,喂养时间段等有基本的了解。
三婶拿出当年学习上的韧劲,如期获得了正规机构出具的等级证书。有了证书,三嬸在从业上畅行无阻。原来县城的“土保姆”一下升格为高级月嫂。干好月嫂不是完全靠力气,还要靠平常积累的专业知识。去年,一对从事互联网行业,刚生孩子的年轻夫妻只雇了三婶两个月,就给了一万多元的工钱。
虽然三婶已近五旬,但这年纪是做月嫂的黄金年龄。她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追逐同业的最高境界,让我们下一辈心生佩服。不服老也不服输的三婶,用坚韧和睿智支撑起一个家,迎来了人生的另一片艳阳天。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