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音文字在版面中的“意象化”设计研究

2022-06-10胡炜钊

设计 2022年14期
关键词:版式设计

胡炜钊

关键词:版式设计 文字设计 意象化 情绪传达 设计叙事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7-0141-04

引言

文字的出现是从“听觉文化”向“视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丰碑,代表着声音信息从此有了自身的载体[1]。而“意象化”则是从“视觉文化”向“感觉文化”进发的尝试,我们逐渐认识到信息文字设计不仅要注意文字的易于识别,还应该迎合于我们的情愫,在良好的感觉中,催化了我们对于文字信息的更进一步理解。现在认为,古人如何让文字在版面中营造秩序美感的行为造就了版面设计的最早雏形[2]。如今文字仍然作为版面设计中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实际应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表音文字作为全世界主流的语言书写格式,几乎占据了除汉语以外的所有文字体系[3],在各类版面设计中被广泛使用,即使是在以汉语为官方语言的地区,我们也离不开拼音字母的学习与运用,表音文字已渗透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表音文字是以发音作为书写标准,与表意文字相比较而言理解起来更加晦涩,尤其对于天生熟悉汉字的国人,在阅读时的直观感受被大打折扣。为了使表音文字在版面设计中能够更加灵活的传递出情感,令观者更易于获得文字在版面中传达出的叙事价值,通过整理分析“意象化”设计方案,在保留版面功能作用的同时调动观者的心理互动,甚至跨越民族与地域的限制,以情感为联系纽带,解决只知其音不知其意的理解难题,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沟通与情感通融[4]。

一、表音文字“意象化”概述

意象一词可以拆分为“意念”與“形象”,是将人们的情绪体验用具体的物质形态加以体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感官与意识的结合。表音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意象化”是在图像文本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简单来讲就是人们不仅仅能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还可以获得情绪互动或更加深刻的体会。20世纪初期,工业技术进步给生活带来巨大革新的同时,平面设计也出现了对于先前标准的反叛。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提出了未来主义设计,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即为打破自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以来的传统式印刷排版,以充满热情且富有动感的排列方式替代原有的线性排版结构[5]。虽然表音文字的“意象化”在未来主义的推动下出现萌芽,但其极端否认传统艺术与文化经典的局限性思维使得表音文字的“意象化”研究仅仅停留在“崇尚运动”的概念思维上,在当时只能被少数新锐艺术家追捧,未能形成良好的理论体系。

文字被创造之初,其本体就是“意象”的化身。人们为了更好地抒发情绪或有效的保留信息,通过岩画或雕刻等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想法,由此产生了象形文字的开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频繁,为了表述更为复杂的信息,表音文字逐渐成为了全球主流的文字系统。现在的表音文字以“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阿拉伯字母”“平假名”等作为音韵标准。由于发音是他们的书写根基,即使字母之间有多种组合方式,但无论如何变换,改变的只能是单词的读音,而不能产生意象。但随着平面载体的逐步多元化,及时性的移动界面开始出现,人们在浏览界面中的观看时长被大大的缩短,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担负起更加重要作用,如何使信息良好的被感知,如何与观者产生情绪的共鸣都与“意象化”设计有关,表音文字的“意象化”设计为国人去理解外文时变得更加轻松自由,从枯燥的阅读转变为在内心感受中去欣赏,表音文字的文本内容不在是简单的让我们读到了什么,其将演化为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在内心感受到了什么。

二、表音文字对比汉字在版面设计中的反思

汉字作为世界上主流的表意文字体系,在“意象化”设计方面相较于表音文字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探求两种文字体系在版面设计上的异同之处可以作为表音文字在“意象化”设计过程中的切入点。研究发现,表音文字与汉字在内涵容纳度、排版灵活度、版面占用度三个方面具有反思价值,从造成差异的原因入手,为表音文字“意象化”设计提出猜想,如图1。

(一)携带内在涵义相异

汉字与表音文字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双方是否具有内涵,汉字起源于象形与指事造字法,又在象形的基础上演化出会意与形声两种造字方法,例如会意字“家”是由汉字“宀”(拼音:mián)代表房屋,与汉字“豕”(拼音:shǐ)代表猪,相互组合,房屋里面有猪构成了古人对于居所的统一标准与认知。形声字“碗”由“石”与“宛”组合而成,解释了该器物由土陶所制,发音与“宛”字相同,如图2。由此可见,汉字的生成与发展与古代造物逻辑相当类似,在造物逻辑的驱使下,汉字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另外汉字字形结构具备拼接属性,偏旁部首有着不同的指代,多样的偏旁部首为汉字提前做好了分类,携带“氵”的汉字通常都与“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疒”则大多指代疾病,这样也强化了汉字在版面设计中的叙事价值。然而,表音文字构词法基于读音,字母数量也十分有限,这导致其在版面设计中不能同汉语一样利用简单夸张字形外观的方法传达出情感意象,如图1。

虽然表音文字的内涵性对比汉字较差,但这并非没有给表音文字的“意象化”设计带来启发,字符本体虽无法传递意象,但可以将字体依附于具象元素或符号来达成“意象化”目的,其可以区分为“融合”与“附加”两种方式,“融合”是利用单词或字母的外形特征与具象物质类比,通过字体的再设计将所要表达的物质特征突出,在此要注意两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共同性。“附加”则通常会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替换在文字之中来达到移情的目的,例如符号或绘画。

(二)排版灵活程度相异

与大多数表音文字对比,汉字蕴藏着更为深刻的含义,单个字体即可表明非常丰富的信息,进而由汉字构成的版面中经常可以见到由一个到几个字体组成的设计作品,即使字体很少或字体之间的间距不一,也完全可以将设计师需要表现的含义提炼出来,不用担心词序所带来的歧义,加之汉字书写的规范标准,促成了在版面设计中汉字更形近于图形块面,排版自由度更高,意象通过不同的排版样式便可以体现[6]。然而表音文字中单词的含义较为单一,在叙事过程中十分依赖于连贯的句式,与汉字比较,表音文字更加类似于线性文本,尽管其排列方式多种多样,但句子或单词的长短不一造成了排版上的约束。

经过分析,表音文字在排版上的灵活程度虽不如汉字,但仍可通过个性化的字体设计打造出独特的意象美感,通过塑造字体的气质来烘托出版面内容的主旨,例如利用动感的字形来诠释速度,用锐利的风格突显坚毅或风险。当然,表音文字的气质设计不仅仅要从字形特征着手,颜色、组合方式、风格特点等都可以作为个性化再造的切入途径。

(三)占用面积比例相异

文字将版面所要传达的信息直接释放,其在平面中所占据面积的大小会影响人们的内心感受,这样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不过在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文字的特征,从而选择更加适合的“意象化”设计方法。通常情况下,影响文字所占版面面积的主要因素为语言的语法类型,汉语作为一种分析语的典型代表,其通过改变语序或调整虚词的位置来构成逻辑,在词形变化上较为单一,又如上文提到的汉字包含信息量巨大(信息熵高),在书写中不需要过长的篇幅就可以将想要描述的内容表达明了。然而表音文字大多为黏着语或屈折语,它们拥有严密的语法结构,词形变换复杂,时态语态各不相同,虽然这使语言变得严谨(信息熵低),包括先前提到的单词长度相对较长,因而在书写篇幅上对比汉语会占用较大空间。

假如能够利用好表音文字在平面中大幅铺开的特征,利用大面积的“画面字体”诉说版面故事,这是文字与版面的融合深度,努力呈现出具有故事感的画面空间,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在版面中用字体作画的艺术形式,设计叙事的内核是能够打动别人的故事,利用“画面字体”去讲故事要注意字体在形式上要符合版面的推广信息,还需要一定的图形创意。总之,把握好全局是“画面字体”的设计要领。

三、表音文字“意象化”应用优势

(一)宜于理解识别

表音文字“意象化”最突出的优势为降低了版面内容的理解难度,在平面设计中,关键信息的抓取能力是评价一幅海报招贴或移动广告界面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使关键信息被观者快速识别,许多版面在设计时通过调整色彩以及排版结构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也有采用动画或虚拟现实等数字媒体技术来打造强互动式的版面设计理念。但归根结底,以上方式都主要强调如何吸引眼球,而忽略了版面需要传达信息并易于理解的设计宗旨,因此让文字如何能够被观者目光捕捉并快速领悟其主要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针对表音文字来讲,其相似的书写模式极易造成阅读障碍,观者面对版面内容的感知逻辑更像是先阅读再理解。而通过“意象化”可以改变观者的感知逻辑转变为先领悟后体会,缩短了感知的过程,文字不单单能从阅读中输送信息,也可以直观地感受达成观者高效的理解。

(二)提炼情绪价值

人们在阅览版面信息的过程中会将字体作为视知觉的主导,抛开语言所裹挟的文学情感,字体的自身设计使得其中的情绪价值更加突出[7]。表音文字“意象化”之后相较之前发挥出非常明显的情感作用,这种情感作用转化为带有叙事性的故事感,如果能够在明确文字用意的前提下为观者带来情绪共鸣,将为版面带来极强的叙事价值,进而可以将其应用在商业广告、App界面、海报招贴、书籍装帧等平面设计领域。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驱动着人们的行为路径,合适的情感沟通将为版面设计带来实际的商业价值,其中不乏一些精彩案例。土耳其设计师埃尔曼·伊尔马兹(Erman Yilmaz)为书籍《RedstoneBook of the Eye》所设计的宣传海报将英语Book of the eye通过与简笔画眼睛巧妙结合,用“意象化”的方式将书目的主旨内容呈现给消费者,同时增加了观者眼球与海报内容的互动强度,虽然猛一瞬间消费者可能无法理解海报所要表达的意思,但通过这种无形的交互带给观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调动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图3。日本东京以传统融合现代的风格理念吸引著来自全球的旅行者,其旅游宣传招贴为了突出东京都的文化内涵,将汉字“東京都”融入假名与英文,采用象征着日本国旗的红与白为字体配色,当旅游爱好者看到这幅招贴时便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与东京的国际化相互交织所产生的魅力,如图4。

四、表音文字“意象化”设计方法

上文经过与汉字之间的异同比较与案例分析后,表音文字可从四个方向出发来传达意象,这其中包括去转变表音文字的字形或结合某种具象符号使文字图形化,或通过与版面相互映衬形成完整的叙事整体,通过故事性较强的设计叙事来呈现意象情绪,运用以上不同的设计理念使文字传情,为版面赋能。

(一)具象物质属性的寄生

具象物质属性的寄生是指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具象化的方式寄生于表音文字的字母外观或词组造型之上。设计师需要结合特定词汇的字母布局再运用足够的想象力来共同实现,在具体的操作中通常以“融合”的手段加以呈现。

(二)象征意义符号的共存

符号象征意义的共存是指表音文字与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产生联系,同时获得该符号所代表的具体涵义。在操作方式上既有“融合”也有“附加”。各类代表不同意义的符号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使得观念与实体相互衔接,视觉感受与抽象意义存在联结[8],符号的诞生来自于人对于观点或者具象物质的再次创造,其中蕴含着海量的感情,通过结合表音文字与符号元素,创造出更加深层的“意象化”效果。

符号是意义的化身,因此文字与符号背后的含义是这种设计方法的要领。日语平假名作为表音文字,经常沿用汉字作为象征符号,由于汉字可以与假名文字相互替代使用,在许多正式场合下其仍然作为书写的主要工具,作为一种符号象征着庄重严肃的礼仪规范。日语中感谢的平假名书写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店家为了向惠顾的客人表示谢意,通过拼接的手法将日语假名融合于汉字“感谢”的偏旁部首之中,进而顾客可以感受到店主的诚恳之情,如图7。韩国语言印刷展览的宣传海报选用韩国国旗上的太极四卦作为文字的一部分,这种“附加”的方式既没有破坏字体的结构,不会给观者增添阅读障碍,同时又赋予了文字一定的象征意义,有利于文字的进一步解读,如图8。

符号相对于具象物质更加简单工整,意义也更为浓缩。同样,把握好符号含义与文字释义之间的契合点可以达到意象效果的升华。

(三)独特性传达意象情绪

独特性传达意象情绪是指表音文字可以依托版面主题以及其所要表述的内容个性化排版或设计字形,来达到符合版面气质且能够传达出意象的目的。字体是版面的核心要素,它影响着信息传递的有效性[9]。通过针对表音文字的个性化设计,也可以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情绪的存在,情绪的参与降低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从而提升了信息沟通的效率。

在一幅关于高科技舞曲的音乐演出海报中,设计师将单词“Technoir”塑造成充斥着迷幻与无序的视觉形态,字母被富有动感的波纹层层切割,但混沌中又保持着克制,观者与这幅海报接触后,便仿佛能够听到高科技舞曲的独特音韵,其散发出的情感意象映衬出该种音乐流派偏好电子合成,且噪音与节拍韵律互不干扰的演奏特征,如图9。另一个应用该种方法的案例来自于Typadelic字体商所主办的创意设计工作坊宣传版面,为了体现研讨会中的畅所欲言精神,设计师将单词分割开,经过错综复杂的交织后仍然相互匹配,如图10。

通过分析案例再结合与汉字对比异同后的发现,表音文字通过对字形气质的独特设计,搭配版面内容要展现的信息,同样可以突破排版所带来的限制营造出“意象化”情绪。

(四)故事性叙事营造画面

故事性叙事营造画面是指将文字与版面融为一体,两者衔接后生成具有叙事价值与故事感的“意象化”字体设计方法。视觉传达中的设计叙事不同于文学叙事,其依赖于图形、文字等符号元素[10]。文字与版面又密不可分,双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意象化”不但可以从字体本身入手,还能够结合版面整体组合成一幅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画面。

在总结与分析中,有一些“画面字体”的经典案例,例如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的设计之都中,日本神户市的宣传招贴将文字“KOBE”与海报图画无缝融合。文字与画面融为一体的设计手法将神户(Kobe)与市井街道共同表现,凸显了神户的城市质感与规划美学,如图11。故事感强的版面会让人深入思考,调动观者的情绪。话剧《巨龟的声音生活》由日本小说家冈田俊树(Toshiki Okada)所著,講述了现代年轻人面对生活的无能为力与扭曲的思想,在海报中设计师将单词“Life”设计成巨大无比的台阶,暗指了话剧演出的主旨。与此同时,这种手法使文字传达出很强的情感,观者容易脑补出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并产生共鸣,如图12。

由此可见,平面设计中的叙事价值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得以体现,故事好坏的判定在于是否引起观者情绪的共鸣,版面中的文字就如同唤醒情绪价值的钥匙,设计师将版面比作画布,将文字比作画面。如何判断“画面字体”的设计是否成功?这取决于设计师对于版面信息的整合能力,与人们情感诉求的抓取能力,同理心和想象力是该设计方法的驱动引擎。

结语

文字在版面设计中的价值绝不能仅仅等同于文字所传递出的信息,设计师应该赋予文字更加多维的功能,利用独特的故事感与设计叙事调动人们的情绪,因而在设计文字时应该给予更高的标准,结合认知心理学,设计学等领域来实现这种目的,这其中可以是隐喻的,也可以是明显的,但总体是情绪驱动下的意象感知。在存在一定意象传达障碍的表音文字身上去探讨更多元的情感释放路径是十分有趣且意义深刻的,为视觉传达设计与行为情感的研究代来更多交叉与可能性,同时表音文字的“意象化”设计为信息传播从“听觉文化”向“感觉文化”的进展在设计学领域提出了一种可实践性的设计方法。

猜你喜欢

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教学过程的优化思路分析
版式设计教学过程的优化思路分析
慧心教育理念寓于版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浅析版式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
App儿童电子绘本的设计与探析
浅谈文字设计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札记
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艺术创新
形式美在版式设计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版式设计应符合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