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策略

2022-06-10田国胜吴晓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高中生学科

田国胜 吴晓晰

高中政治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这其中,“公共参与”占了较大的比重。所谓“公共参与”是指个体融入、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基本素养,包括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适应能力、参与决策的能力等。高中生成长的归宿是要融入社会公共生活,因此,对其进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便至关重要。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创设生活情境

“公共参与”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思政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营造熟悉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在情境中更好地感知政治知识,并获得“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公民的政治生活》这一册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梦的实现,是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中国梦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其实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国梦相关的绘画、宣传语等。这一问题的提出推动着学生去思考中国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思考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中国梦的一点一滴都是跟普通群众息息相关的,因此,要想实现中国梦,除了党的坚强领导、各级政府的努力,人民群众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學生透过中国梦的思考收获了更多的认知,也培养了积极参与社会公共实践活动的意识,这便是其“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形成与发展的体现。

二、融入社会实践

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停留在课堂,还应当有更广泛的空间与平台。由此出发,学校应有意识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

例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特意组织学生寻找优秀党员,听他们讲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所听、所见、所做。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从而构建起清晰的认知体系。可以说,这一学习过程不仅能使学生突破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使他们形成主动融入社会实践、去实践之中寻找所学的意识,从而对其“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公共参与”是高中生于政治学科学习中应当形成的基本素养,是能为其日后发展奠定重要根基的有效力量。为此,在以后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探索其他可行的方式,培养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为其长远发展助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高中政治课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165)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高中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超学科”来啦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