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2022-06-10梁爽儿
梁爽儿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当代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与推广,占据超强的教学优势,属于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新型教学手段。如今,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小学数学课程,可高效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成果。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微课教学技巧,促使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小学数学知识高度整合,找到更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方法;策略
一、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阵地。教学策略主要就是数学教师实施数学教学工作过程中,针对数学课堂教学展开的系统性设计与决策,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对提高小学生数学兴趣及优化数学课堂而言,极具现实意义。小学数学教师重视优化教学策略,用多媒体充实数学课堂内容,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可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令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收获满满。
二、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一)主体地位混淆
在数学课堂上,个别教师过度凸显自身主体地位,将学生放置在被动学习状态位置中。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改革后,目的在于解放学生思维,加强学生逻辑能力,令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数学学习时的主体地位,进而持续刺激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有效实施数学教学策略奠定基础。但是,很多教师并未注重凸显学生主体性,致使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日渐减弱。
(二)数学教学方法单调
一些教师认为小学时期所讲解的数学知识,内容均属于基础知识,所以简单地向学生讲解数学理论和数学概念即可,并未为数学课堂融入豐富性及多样性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拘泥于讲解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并未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考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导致数学课堂欠缺新颖性,无法有效吸引学生关注,严重制约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步。
(三)教学评价有效性待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包含多元化形式,但大多教师纯粹地将教学评价与考试等价对待。关于学生的数学评价,仅通过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来完成,以卷面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导致评价过程欠缺有效性、客观性,不利于教师通过综合考评结果调节教学计划。
(四)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理论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师“中心化”现象较为突出。教师教学态度过于生硬急躁,几乎是为了书写板书而书写板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此外,个别教师不注重行为规范,无法在课堂上发挥榜样影响作用,不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目标。
三、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时期,学生依旧以形象思维为主,缺少逻辑思维。在其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直观化内容所吸引,尤其是实物。如果能通过实物展示相关数学内容,则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知识普遍具有逻辑性及抽象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然而,随着新教学技术及教学手段的出现,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便可为学生展示图文并茂的内容,指导学生合理理解数学知识,这要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优势。所以,教师应全面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令原本的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立体、形象,从而突破教学窘境,减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负担。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一课时,讲解三角形知识之际,有关三角形的“高”,大多学生的理解均不到位。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发现学生不知如何画“高”。此时此刻,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教学体验。
教师:同学们,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己身边都有哪些三角形了吗?一般哪些物件,是三角形状的呢?
学生1:我手中的三角板就是三角形。
学生2:还有我脖子上戴的红领巾,也是三角形。
教师:看来大家在生活中观察得很细致呀,那大家就来跟随老师一起欣赏下大屏幕上的视频吧,让我们接触更多三角形内容。(随之,由数学教师为学生展示与三角形知识有关的视频,在视频内以动画方式演示“高”,以保证学生在欣赏视频之际,能了解三角形“高”的重要性,将这一部分知识深化于心。)
在学生观看视频后,一些学生均反馈道“老师,原来三角形的高有这么大的作用呀!”。
教师:是的,所以同学们是不是要好好地学会画三角形的“高”呀?这可是你们学好三角形知识的“敲门砖”呀!
由此一来,即可发现教师联系数学教材知识,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既能吸引学生高效学习三角形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突破“三角形的高”理解难点[1]。总之,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形式,还可以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令学生充分理解高难度的数学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趣味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改革后,指出要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接触有价值的数学内容,而且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后,将相关知识用在实处。所以,只有确保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展现数学知识价值以及魅力,令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主动生成学好数学的斗志和潜在意识。
比如,在讲解《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知识后,教师便可以以校园图景为依据,邀请学生观察一下操场在食堂的哪一方向,计算机教室与美术教室的位置关系,并且和小组同学相互探讨,针对校园内的各种建筑及教室方向加以定位。在学生初步了解“位置”及“方向”知识后,由教师实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几个方位图,进一步考验学生。这样一来,便可以促使小学生都保持热烈的学习情绪,纷纷参加课堂讨论环节。
再如,学习《新校服——条形统计图》后,教师又可以适当教学生提问“同学们,现在学校要为五年级小学生定制校服,请问你能用统计图的方式,搜集一下班级中的学生都需要哪一型号的校服吗?”。这时,学生兴趣异常高涨,纷纷参加到调查活动中,并且绘制统计图,最终展示在投影仪中,邀请其他同伴一起分析及思考。
由此可见,小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学好数学后,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将数学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这便令每一名小学生都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进而也因成功应用数学而生成了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更有信心学好数学知识。
(三)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学习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只有把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内容搬入小学数学课堂,营造学生较为熟悉的学习情景,才能充分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打造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情景,这样才能令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知识,而且学好数学,能够有效解决生活问题。因小学生缺乏理解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所以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努力激活学生共鸣,增强学生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小视频,为学生营造这样的生活情境:农民伯伯的果园丰收了,目前有10棵苹果树,每棵苹果树上涨了10个苹果,还有20棵橘子树,每棵橘子树上结出了30个果实,你能帮农民伯伯计算一下,这次丰收时他能收获多少个果实吗?有学生表示在计算苹果数量时“10个十是100,30个十是300,36个十便是360”,教师适当地提醒学生“大家还有简便运算的方式吗?有没有人觉得这样算起来简直太麻烦了?引导学生讨论寻求新的解题方式,最终有学生表明可以用”36”乘“10”,在“36”后面加一个“0”便可以算出苹果数量了,应用此种方法同样可以计算出橘子数量。通过诸如此类的多媒体情境情景,看似复杂的计算习题,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点,他们很愿意计算,进而也就提高了数学计算效率,达到了课堂教学效果[2]。
(四)使用多媒体突出细节,引导学生自行操作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多为数字、符号,难免会让人产生烦躁情绪。教师如若仅从字面意思展开教学,则难以令小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尽管小学数学知识大多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由于小学生缺少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思维,所以在其学习数学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然而,相比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游戏、手工制作及故事等则更利于调动小学生热情。为此,教师就应结合学生好玩、好动天性,创造符合其学习心理的教學情境,将抽象知识变为具象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3]。
例如,在学习 《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等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家的房子是多大面积的吗”当这一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都表示好奇,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家房子的面积。此时此刻,教师就应用提前制作好的PPT,向学生展示动画中房子示意图,邀请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一起比一比视频中厨房地面面积、餐厅地面面积以及卫生间地面面积,看一看哪一区域的面积更大一些?有学生感到非常疑惑,讲道“房子的面积那么大,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呢?”这时,教师变应指导学生使用“平面图”进行研究。由此一来,便引出了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式后,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场景,比如要求学生计算一下大拇指指甲面积、双人课桌面积、粉笔盒每一个面的面积等,并向学生表明不同物体不同面积的单位,促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知识基础上,同时也加深对平方厘米单位的记忆印象[4]。由此一来,既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其数学学习兴趣,夯实了解题技巧与基础。
(五)发挥多媒体作用,呈现数学教学材料
在小学数学教学时,为了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现实生活间的联系,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引用生活中的材料,并且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带入到课堂上。很多情况下,如果教师直观地将客观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虽然达到了直观效果,但是却不利于展开后期教学活动。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而小学生普遍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理解抽象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针对数学材料展开数学化处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建构数学学习体系,令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优良习惯[5]。
比如,在讲解“直线”“长方形”以及“角”等多种平面图形内容时,这些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依托某一物体的某一部分而存在,个别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平面图形。比如,当教师为学生准备长方形纸张时,而学生拿到手中则恰恰属于“长方体”,这样极不利于学生建构数学科学概念。因此,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材料处理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长方形物体侧面,并且向学生表明所有长方形物体侧面都是“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并且使用多媒体擦除功能,把每一物体的其他面都擦除,仅留下一个侧面。由此一来,便将长方形的表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了,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带来了便利[6]。
(六)展现媒体教学优势,突出数学知识本质
数学概念及数学定义等知识具有抽象的特点,这便为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传统数学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由于数学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不仅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如若教师牵强附会地讲解数学内容,则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产生厌烦情绪。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手段有效的处理文字、动画以及图像等,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数学内容,即可直观呈现高难度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内容,并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其掌握数学本质。
例如,在讲解“相遇”问题时,由于相遇时间和速度间的关系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加深,便可以通过计算机展示两个人分别从不同的地点出发,相向而行,历经四分钟后,两名小朋友相互碰面。应用计算机线段图展示两名小朋友的走路路程,并分别闪现两名小朋友每一分钟所走过的路程,将其和变成一条线段,便可以迅速地令学生求出“速度和”。通过多媒体教学,无需教师应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表述,只需要借助计算机,便可将无声的数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有效启迪学生思考,不会令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甚至还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感。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展现多媒体及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优势,通过多媒体进一步呈现数学知识,减轻学生数学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并学好数学。
另外,教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引进教材中不存在的素材,通过鲜活素材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保障新鲜素材走进数学课堂,并且走进学生心中,才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遗留的缺陷,令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最终收获事半功倍的数学教学效果[7]。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营造活泼且生动的画面,更利于学生深层次思考数学知识,保障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始终维持愉悦且兴奋的状态,促使其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探索数学知识,形成敢于探究且创新的数学精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梁爽儿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
参 考 文 献
[1]李永胜.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1(99):70-72.
[2]杨惠芸.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78):88-90.
[3]李欢欢.关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21(07):78.
[4]姜北.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 2019(10):134.
[5]陈小凤.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分析[J].新课程(上),2019(05):110.
[6]范金进.多媒体系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思考[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2):244.
[7]吴彩燕.新课改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思考[J].读写算,2018(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