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押题热”后的“冷思索”
2022-06-10明灯
明灯
每年高考前后,关于作文押题的话题总是很火爆,人们对押题或奉为圭臬,或不置可否,或冷眼相待。其实,合理的押题并非不可取,面对高考作文押题,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来重新思索。
思索一:押思路。不同的作文题目,纵然题材千变万化,但从审题立意到设置论点,我们下笔时的固定程序总是类似:先审题(抓取、排列关键词,还原具体语境),再引入材料(开篇简洁、有效引入材料,材料与观点有效对接),再设置分论点(厘清分论点层级和关系),再论证(避免绝对化,注意观点成立有无前置条件),再过渡(做好衔接,让段与段、分论点之间自然有序)……这些行文思路,往往是作文获取高分的决定性因素,更是我们日常写作中可以有意训练并加以提高的。
思索二:押母题。以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为例,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看不懂”“懵了”……其实我们必须明白,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难道没读过《红楼梦》、不会下围棋、不懂音乐(2019年上海卷作文题),就没法写高考作文吗?如果你对材料所指领域相当熟稔,写作时自然是锦上添花;若不太熟悉,仅理解材料(引导语)字面意思足矣。这些让我们眼花缭乱的材料,归根结底逃不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母题范畴。我们心中对这些“根母题”稍做准备和预判,考场上自然不会手足无措。
思索三:押要求。近两年的高考作文“任务驱动、交际语境”等要求稍有回落,但仍有所体现。这些高考作文要求除了基本的应用文行文格式,其纷繁复杂的“情境特征”本质上无非在要求“有我有你”。有我,明确自己的身份——我是谁?考场作文绝大部分情景要求都是即将成年的共和国公民。有你——我在和谁说话,我为何而说?诚然,考场作文实际的读者是阅卷老师,可是我们也要明白,阅卷老师不是代表个人,而是带着任务考查我们是否完成写作要求,因此明晰写作任务中的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也是日常写作中值得关注的重点。
明白了这些,高考作文不仅褪去几分神秘面纱,相比押了素材死记硬背到了考场大脑一片空白硬把素材往上堆的方式,我們备考时也会更加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