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点达面
——《驿路梨花》的教学突破口

2022-06-10

中学语文 2022年13期
关键词:老余驿路瑶族

■ 李 丽

“课堂教学能否尽快解决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思维,关键在于‘突破点’的选择。”通常一整堂课由基础知识和课堂精讲两部分组成,这里的重点难点即课堂精讲部分,作为课堂的主心骨力量,可以用选点的形式作为教学“突破点”,聚焦课本核心内容,找寻文本独特价值,高效组织课堂精讲,起到“牵一点而动全文”的作用。选点力求量少但精练,分板块重点突出,从点的教学内容下足功夫,再从面的风格整体来看,达到以点到面,由微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尝试进行《驿路梨花》的选点教学,力争找准教学突破口,在守正的基础上教出新意,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与生命。

一、叙事之高超,“正奇”结合

王荣生先生指出:“在中学小说教学中,缺少知识含量。除了人物,情节和环境外,几乎没有需要教学的知识。”教师大多按照常规的“正”思路,遵循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四步骤来组织小说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常规的“奇”思路,即文本中有意味的形式,如叙事脉络、矛盾冲突、细节等。《驿路梨花》行文构思新颖,设置层层悬念和误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还灵活运用多种叙事手法,复杂叙事中穿插多个故事,足见叙事艺术之高超。所以,因地制宜运用“正奇”结合的思路,将故事情节和叙事艺术组成一个选点教学。

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单元要求,指导学生学习略读的方法技巧。“略读可以关注文章阅读重点,如文中反复提及的人、事、物,关注文章的标题。”具体到选文,如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小茅屋这个反复出现的词语,它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也是串连主要人物的纽带,还是为路人提供便利传递温暖的港湾,更是传扬雷锋精神的见证。

《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发生了一系列故事,主要有一个大故事和四个小故事。大故事指“我”和老余夜宿小茅屋,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再将“我”和老余寻找小茅屋的见闻分成了四个小故事。关于五个故事的学习,教师先主动提供示范,给学生讲述大故事,再将四个小故事分配给学生,按照故事接龙的方式交流分享。第一个小故事指“我”和老余于深山投宿小茅屋的奇遇,在小屋中烧火做饭取暖,和瑶族猎人齐心协力修葺小茅屋,加草,挖排水沟。第二个小故事是瑶族老人打猎迷路,无意偶遇小茅屋,幸得屋中食物驱赶饥寒,心念恩情专程给小茅屋送来粮食。第三个小故事是梨花姐妹为小茅屋提供米、水等补给方便行人。第四个故事是解放军战士在深山的夜晚淋雨后,为了避免其他过路人也遭受风吹雨淋,因此割草砍树建造小茅屋。

课文采用大故事中镶嵌小故事的叙述方式,灵活运用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叙事手法。在“我”和老余的视角指引下,沿着线性叙述顺序,讲述“我”们在哀牢山投宿小茅屋后,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的见闻,属于顺叙。如果换作以小茅屋为叙事视角,讲的则是十年间先后发生的事情,属于倒叙。开始是解放军战士为方便路人遮风避雨,搭建小茅屋,然后是梨花姐妹主动照料小茅屋,再然后是迷路的瑶族猎人夜宿小茅屋,最后是“我”和老余到此投宿,并和瑶族猎人修葺小茅屋。顺叙的过程中还有两处插叙,一处是从瑶族猎人口中插叙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另一处是从梨花姑娘的妹妹口中插叙解放军战士修建小茅屋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多种叙事手法,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不落窠臼,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致和阅读期待。

二、人物群像及其表达艺术

文中主要写了“我”和老余、瑶族猎人、哈尼姐妹和解放军战士四类人物,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借用梨花象征了这四类人物善良淳朴的性格品质,他们都如梨花般美好纯洁。因此,采用人物群像的方法来解读人物形象,教师让学生略读课文,并完成下表。

表1:《驿路梨花》人物群象的大致梳理

新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提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据此,教师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全体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将表格作为学习任务,主动放手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寻并概括所需信息,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找两位同学去讲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先找一两名学生给出点评,接着教师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之上再次点评,最后给出上表供学生参考修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表中四类人物的群像特点,解放军战士搭建小茅屋后,梨花姑娘被解放军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所打动,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小茅屋,帮助过路的行人,梨花出嫁后是哈尼小姑娘在姐姐的熏陶下接替照管小茅屋的任务。瑶族猎人心怀感恩,给小茅屋扛来了一袋米,还同“我”和老余修葺小屋,因为他们在旅途中曾得到过小茅屋的帮助,所以照料小茅屋作为回报。这一群人通过小茅屋为他人传递一份爱心,进行爱心接力赛,有着热情善良、淳朴、乐于助人的性格品质和美好形象。

从人物群像的表达艺术来看,白色的梨花本身就有纯洁高贵的特点,有寄寓人美好纯朴本性的花语,文中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将梨花与人物的个性品质联系起来,寓意深刻,联想丰富,耐人寻味。作者赋予生长在驿路边的梨花特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梨花姑娘及哈尼小姑娘,瑶族猎人,“我”和老余先后精心照料小茅屋的心地善良,热情淳朴的这群人,它还象征着解放军战士那一群投身祖国边疆的伟大奉献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这群人以己之力,通过小茅屋践行雷锋精神,服务他人,传递一份善意和爱心。运用象征手法,借梨花的美丽高贵来反映人物的善良热情,引发无限联想。以梨花写人,梨花美人更美,使抽象的人物形象具体化,更加真实可感,使这一群人物乐于助人,心灵美丽的形象跃然纸上,从而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

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5]教师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学习写作知识并将之运用到作文实践中。比如这里,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象征手法,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任选一种植物,完成一个4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将所学相关写作知识落于笔触,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升写作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梨花之意蕴,聚焦主旨

“文本有文眼、关键词、中心句等内容,这无疑也是不能忽视的教学切点。”放眼全文,“梨花”频频出现,无疑是文本的关键词。一方面,梨花作为文章标题的一部分,暗含中心主旨,起线索指引的作用;另一方面,梨花贯穿全文,具备多重审美意蕴,阐释如下。

1.自然美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教师在ppt上面展示几张梨花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快速概括出梨花洁白的特点。图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尔基曾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接着带领学生通过文字走进文本深处,“白色梨花开满枝头”说明梨花颜色洁白,开得极其茂盛,富有诗情画意。这里的梨花作为驿路边供人欣赏的自然景观,具备美丽洁白的属性。

2.意境美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晚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此处用细致的笔墨描写梨花,教师指导学生透过文字去发现美,感受美,闭上双眼,展开联想:此时此刻,暮色四合;此时此景,一轮弯月缓慢升起,梨树林漆黑一片,眼前忽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原来是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一阵晚风吹拂,花瓣如雪花般四处飘零,散发出扑鼻的芳香。教师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向学生传达“美”的艺术享受,先将文本中的“此情此景”转变成教师的“师情师景”;再让学生内化成“我情我景”,捕捉到作者内心深处刹那间妙不可言之美感。深山中的梨花帮助在漆黑夜晚赶路的“我”和老余驱散恐惧,消除旅途劳顿中的疲惫,给他们带来阵阵温暖。简言之,梨花是抚慰“我”和老余心灵的安慰剂。

3.希望美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这里赋予梨花一层标志性人文风俗,看到梨花意味着附近会有人居住,因为梨花需要人去栽种照料。此时“我”和老余行路一天,身心疲惫,体力不支,担忧今晚没有投宿的地方。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下看到梨树,说明附近肯定有人居住,也就是说可以很快找到一个吃饭睡觉休息的地方了,梨花不再只是梨花,更是给与困境的“我”和老余的希望。

4.情感美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引用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凝练隽永的诗句,颇具美感和文化魅力,更是从结构上呼应文章的题目。古人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言由心生,文以载情,此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生生之间自主探讨,畅所欲言,学生共同探讨梨花的情感意蕴,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第一层:歌颂哀牢山以及来到哀牢山的人们,拥有像梨花一样美好纯洁的品质,如因感激来修葺小茅屋的瑶族猎人,“我”和老余。

第二层:热情赞美雷锋精神,为路人搭建小茅屋的解放者战士,以及拥有像解放军战士服务他人的那类人,如先后照料小茅屋的梨花姐妹。

第三层: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歌颂云南边陲民风淳朴,形成了互帮互助,善良热情的社会氛围,深切怀念自己在云南历经的往昔岁月,歌颂祖国边疆建设得越来越好,盼望美好日子的来临。

梨花的三层情感意蕴逐次递进,不断丰富,铸就梨花成为文章的灵魂。进一步对哀牢山的良好风气追根溯源,这要得益于无数解放军战士们积极投身祖国边疆的建设事业,号召人们学习雷锋精神,将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建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教师执教此处,引导学生拔高情感,热爱神州大地,让雷锋精神世代相传,学习并传承“赠人梨花,手有余香”的高尚情操,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如课文所描绘的美好盛景“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作为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一篇经典叙事小说,既具备选篇本身的的文体个性特点,比如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又具备小说类文本的共性特征,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整合的、凝练的、最佳的切入点来组织课堂精讲部分的高效教学,将《驿路梨花》划分成叙事之高超,群像人物及表达艺术,梨花之意蕴三个选点教学。以点出发,覆盖全文,实现“小剂量、高疗效”的理想教学目标,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让语文课堂焕发无限活力。

猜你喜欢

老余驿路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老余
驿路桃花
浅析电影《驿路》中人性的隐恶
从《驿路》看向田邦子的婚恋观
蕲春县踏红亭
同学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