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6-10韩荣培

关键词:星级农家乐贵州省

樊 念,韩荣培,李 瑞

(1.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民族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1)

0 引言

乡村旅游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有着直接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将乡村的生态资源、乡土文化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对生态环境、地方原生文化起到保护作用。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食”“住”“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最直接受益的途径之一。农家乐作为贵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发展规模方面还是配套设施方面都非常薄弱。研究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对农家乐发展规划、旅游资源整合、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国外乡村旅游起步较早,围绕农业旅游产业,对不同类型农家乐的经营模式、空间布局、旅游产品建议、社区参与度等做了研究[1-2],如南美葡萄酒农庄式农家乐[3]、北欧田园式农家乐[4]的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国外许多学者对不同地区农家乐的宏观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宏观研究,认为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性与自然地理环境、生态资源等因素有重要的相关性,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差异性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农家乐主要呈现出沿海岸聚集分布的特点[5-6],泰国的农家乐聚集于北部山区环境中[7]。一些学者从乡村旅游角度出发,在有形的景观元素与无形的文化元素的结合方面也做了探索性研究[8-9]。中国相对较晚,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经历了早期兴起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和规范经营阶段,并逐渐过渡到了市场主导的经营模式,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依据农家乐发展政策、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规模可以将农家乐划分为“自主萌芽—规范发展—高速提质—转型升级”四个阶段[10]。国内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对农家乐做了大量的研究,朴忠焕等[11]学者从人类学角度分析了都市旅游者与农户主人之间对于农家乐期待体验的冲突;雷俐丽[12]从经济学视域得到农业旅游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都将对农家乐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不少学者从生态环境保护[13-14]、精准扶贫[15]、乡村振兴背景[16-18]、土地利用间的互动关系[19]出发研究不同区域农家乐的发展新路径。还有一些学者对不同省份的农家乐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了对比研究[20-2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农家乐空间布局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相关。耿虹等[22]通过对浙江、湖北和四川的农家乐比较研究发现区域政策、经济水平、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农家乐的空间集聚。空间布局上的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通达度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式[23-26]。农家乐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普遍使用GIS、SPSS工具,定量化对城市驱动力、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政策扶持等与农家乐分布相关性进行分析[27-28]。目前,关于贵州省乡村旅游的文献多聚焦于具体村寨的个案研究,从乡村振兴[29-30]、利益相关者[31-32]、乡土文化重塑[33]、产业生命周期视角[34]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路径优化及扶贫建设[35]等做研究的文献较多,从农家乐空间分布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还相对较为缺乏。

1 研究背景

近些年,依靠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文化,贵州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19年全省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7.2%,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0.1%,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选取贵州省三星级及以上星级农家乐为主要研究对象,星级划分主要依据《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B52/T 1175-2017)。根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网站公布名录,查询企业经营状态,剔除已注销经营户和重复数据,截至2019年1月,贵州省处于在经营的状态的三星级及以上星级农家乐共计337家,A级景区共计359处[36-37]。

2 研究方法

采用最邻近点指数与变异系数探析贵州省星级农家乐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通过标准差椭圆分析确定农家乐的分布中心,选取核密度分析各星级农家乐在空间上分布的热点区域,利用地理联系率、图层叠加分析等方式探究农家乐分布的影响因素。

2.1 最邻近点指数

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最邻近点指数能很好地反应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点要素的空间分布状态主要有集聚状态、均匀状态和随机状态3种,当最邻近点指数R=1时,点状要素呈随机分布态势;R>1则趋于均匀分布;R<1则表现出集聚分布状态。

(1)

2.2 变异系数

又称离散系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计量尺度和量纲差异的影响,是对原始数据值标准差与原始数据平均数的比,其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数值变化。

CV=(标准差SD/平均值)×100%

(2)

根据建议值,当CV≤33%时,点集趋向于均匀分布;当33%

2.3 地理联系率

地理联系率可反映2个经济要素在地理分布上的联系情况。点状要素之间存在密切型、不密切型和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3种空间关系。

(3)

L为地理联系率,Si和Pi分别为2个点状要素占该研究区中同内要素的比值,L值越大,说明2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越密切。0≤L≤25高度不一致;25

2.4 核密度分析法

ArcGIS核密度分析法是在概率论中估计未知的密度函数,文中主要用以检测乡村旅游村寨空间分布的密度和热点区域。根据输入的样本数据计算表征区域内数据集聚程度,从而产生1个连续的密度表面,核密度值越高,乡村旅游村寨的分布密度越大,反之越小。通过ArcGIS 10.4,采用核函数密度分析法对不同级别的乡村旅游村寨进行密度分析。

(4)

F(x)为核函数;xi表示第i(i=1,2,…,n)点的地理坐标;k为核的权重函数;h为核密度函数的带宽,核函数的形状和取值范围与所用地理要素点的个数和利用紧密相关,核密度分析的准确程度取决于核函数和带宽h的选取。

2.5 标准差椭圆分析

标准差椭圆分析是用于测量一组点或区域趋势的一种常用方法。当要素具有空间正态分布时(即这些要素在中心处最为密集,而在接近外围时会逐渐变得稀疏),1个标准差范围可将约占总数68%的输入要素的质心包含在内。2个标准差范围会将约占总数95%要素包含在内,而3个标准差范围则会覆盖约占总数99%的要素的质心,文中基于研究对象数量采用了1个标准差对乡村旅游点进行覆盖。

3 星级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3.1 数理统计结果分析

对贵州省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进行统计,共有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337个,其中三星级农家乐225个,四星级农家乐75个,五星级农家乐37个(见表1)。星级农家乐在地理分布特征上具有差异性,贵阳市星级农家乐占比最高(17.21%),共58个,其次分别为铜仁市(16.32%)、毕节市(15.73%)、黔南州(12.17%)、黔西南州(9.79%)、黔东南州(9.50%)、遵义市(8.01%)、六盘水市(5.93%)、安顺市(5.34%)。三星级农家乐主要分布在贵阳市、铜仁市和毕节市,四星级农家乐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和黔南州,五星级农家乐主要分布在遵义市。从各市(州)分布情况来看,贵阳市行政区划中心、经济中心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各级别农家乐数量较为均匀,整体协调度较高;大多数区域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铜仁市、毕节市三星级农家乐占比极大,但四、五星级农家占比极少,铜仁市是唯一没有五星级农家乐的地区;黔东南州、遵义市、六盘水市的星级农家乐数量两极化趋势明显,无四星级农家乐;安顺市的四星级农家乐占比较大,三星级和五星级农家乐占比较少,呈现出中间突出两端弱化的趋势。

表1 贵州省星级农家乐数理统计情况

3.2 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异类型

计算星级农家乐的最邻近点指数值(见表2),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三星级农家乐、四星级农家乐、五星级农家乐空间结构均呈现出凝聚分布特征,其理论邻近距离分别为11.43 km、13.99 km、24.23 km、34.04 km,最邻近点要素平均距离为5.1 km、5.21 km、13.18 km、21.92 km,最邻近点指数为0.45、0.37、0.54、0.64。三星级农家乐最邻近点指数低于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四星级、五星级农家乐最邻近点指数高于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表明星级农家乐随星级级别增高其均匀分布程度越高。

表2 贵州省星级农家乐最邻近点指数值

利用ArcGIS 10.4创建泰森多边形计算变异系数对以上结果做进一步检验,结果见表3。三星级农家乐、四星级农家乐、五星级农家乐、三星级及以农家乐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1.65%、205.66%、201.52%、183.21%,数值变化趋势上均与上述结果相符合。变异系数值均远大于64%,表明各级农家乐呈现出集群分布状态,进一步验证星级农家乐空间结构类型为凝聚分布。

表3 贵州省星级农家乐变异系数值

3.3 基于核密度的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异特征

为更好地探析星级农家乐的空间分异特征,将星级农家乐的坐标导入AcrGIS 10.4,利用密度分析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星级农家乐点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农家乐的特征和贵州省情,经过多次试验后,确定核密度的搜索带宽为0.40 km,结果与变异系数值表现的趋势特征相一致(图1)。结果表明:贵州省星级农家乐空间集聚热点区域差异性明显,共同构成了贵州省农家乐一个核心、多个聚集中心的团簇状分布格局,星级农家乐热点地区主要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区、铜仁地区,沿西南-东北一线,集聚特征明显;三星级农家乐数量占据优势,形成了西部-中部-东部一线高核心带状集聚、西南和东北部两个低热点团状分布区;四星级农家乐分布热点在黔中地区,空间集聚性显著强于五星级和三星级农家乐;五星级农家乐沿中部一线和黔北地区集聚,空间分布态势趋向于随机分布。

注:该图基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黔S(2021)011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边界无修改。

4 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农家乐分布特征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区域地形水系、气候特征、植被覆盖度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资源禀赋、交通通达性、客源市场等[23,28,38-39]。结合贵州省情,对贵州省星级农家乐分布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形水系、旅游资源、社会环境、交通条件、民族文化是影响农家乐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4.1 地形水系

地形水系在聚落布局之初便奠定了整体延伸的空间格局,农家乐依托于聚落而存在,水系也进一步丰富了农家乐的旅游要素,成为农家乐空间分布的重要空间地理特征。为进一步探析贵州省星级农家乐在整个省域区划中空间结构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采取图层叠加的方式,将贵州省高程图层、水系图层与农家乐点要素图层叠加(见图2),并对星级农家乐海拔进行统计(见图3),以探究地形水系与星级农家乐关系。结果表明,星级农家乐形成了沿河的农家乐带状、低海拔地区农家乐面状的分布态势,受海拔高度影响显著,78%的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主要集中在600 m~1 400 m海拔区域,该海拔区间三星级农家乐、四星级农家乐、五星级农家乐数量占比分别为65.15%、24.24%、10.61%。三星级农家乐分布的平均海拔为1 078 m,高差最大,最大可达到2 078 m,从西部高海拔山地向东北部较低海拔地区均有分布,沿河流布局的特征明显,尤其在东北部铜仁地区;四星级农家乐平均海拔为1 056 m,低于三星级农家乐,且西南-东北方向连片分布在中海拔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五星级农家乐平均海拔为1 053 m,高中低山地、坝子以及河流沿岸均有分布。

注:该图基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黔S(2021)011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边界无修改。

图3 贵州省星级农家乐的海拔高度值统计

4.2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为农家乐提供稳定的客源保障。根据贵州省文化旅游厅公布的贵州省359处A级自然与人文景区名录,计算A级景区与各级别农家乐的地理联系率,结果得到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农家乐的地理联系率分别为63、45和76,表现出比较一致、比较不一致和高度一致的关系,这与之前的结果相吻合,可以推断三星级、五星级农家乐同景区的空间布局关系较四星级农家乐更为密切。按照景区级别的评价标准,旅游景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旅游资源吸引力等都能够带动农家乐发展。

表4 农家乐与旅游景区地理联系率

4.3 社会环境

为进一步探究农家乐空间分布与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相关因素的关系,同样采取地理联系率探究其影响关系,通过查询2018年贵州省统计年鉴[40]得到各地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旅游人次以及公路里程,计算各级别农家乐与5个影响因子的地理联系率(图4)。四星级农家乐在地区之间分布的不均衡使得其与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公路里程数值表现出比较不一致的空间关系。其余类别农家乐均与5个影响因子表现出比较一致和高度一致的空间关系。农家乐的地理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常住人口数量、交通设施等密切相关。

图4 星级农家乐社会环境因素地理联系率

4.4 交通条件

乡村旅游所接待的旅游者主要是以休闲娱乐为主,大多来自临近城区,家庭自驾是最佳的出行方式,对交通便利程度要求高。公路沿线成为农家乐发展与分布的重要指向性指标,交通基础设施的便捷度及其完善度决定了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的高低。基于此,利用ArcGIS 10.4对贵州省的高速公路道路图层与农家乐点要素进行叠加,得到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图5)。贵州省的农家乐从宏观上看,绝大部分邻近主要交通干线带状延伸,近年来贵州已县县通高速,旅游交通可达性高,道路沿线地区是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最受游客青睐、最活跃的地区,是最早从事农家乐经营以满足过境游客旅游需求的地区。乡村旅游的地理空间结构会呈现出距离递减的趋势,参考游客选择的最适宜距离和最大接受距离,以交通干线为中心分别建立5 km和10 km的缓冲区,结果表明两个缓冲区范围内的农家乐占比分别达到82%、93%,高速干线对农家乐的空间特征影响显著。此外,在黔中交通网络密集地域的农家乐集聚成为热点地区,未来在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下随着热点地区规模的扩大,加上省会地区稳定的客源市场,空间上呈现出带状、簇状的农家乐联动发展将会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形式,有利于丰富地区乡村旅游产业业态。

注:该图基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黔S(2021)011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边界无修改。

4.5 民族文化

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少数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星级农家乐与少数民族村寨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对星级农家乐分布的影响。根据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颁布的《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与服务标准》,截至2019年1月,将评定的142个乡村旅游村寨坐标导入ArcGIS 10.4中进行分布方向分析,结果见图6。星级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村寨分布的中心均位于贵阳市,集中分布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在黔东南州及行政区划边缘地区数量较少,星级农家乐的扁率较乡村旅游村寨更大,点要素的方向性和向心力更为明显,两者的分布范围在空间耦合程度较高。此外,各星级农家乐体现出来的特征也具有差异性,三星级农家乐扁率最大,在五类对象的标准差椭圆结果中方向性特征最为显著,点要素趋向于西南-东北方向分布,在分布中心上仅四星级农家乐位于黔南州龙里县,偏离程度较小;四星级农家乐的椭圆面积最小,在各级别农家乐范围之内,向心性最为明显,离散程度小,主要集中在中部区域,与核密度分析结果相吻合;五星级农家乐的扁率最小,离散程度大,数据分布的方向特征不显著。

注:该图基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黔S(2021)011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边界无修改。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1)通过不同方法探析贵州省星级农家乐分布特征,根据最邻近点指数与变异系数测算值分析,星级农家乐分布空间结构类型均为凝聚型,不同级别农家乐的系数存在差异,四星级农家乐空间集聚特征最为明显;根据核密度分析,星级农家乐总体上呈现出多核心的团簇状分布态势,三星级农家乐呈多核心集聚分布,四星级农家乐团状集聚在贵阳—安顺一线,五星级农家乐表现出中部一线带状分布,星级农家乐与乡村旅游村寨分布中心均为贵阳市,耦合程度较高,充分体现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的特色。

2)结合贵州省情,对贵州省星级农家乐分布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形水系、旅游资源、社会环境、交通条件、民族文化是影响农家乐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5.2 展望

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农家乐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结合GIS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贵州省星级农家乐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农家乐发展给出如下建议:

1)在农家乐的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制约条件下文化整合创新产生的山地农耕文化,把少数民族地区主体的生态意识与生态资源、现代农业模式、农业景观相结合,形成具有黔地特色的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模式,实现农业经营、农业生产和农家乐有效融合。

2)加强星级农家乐分布热点区域的旅游规划,实现区域之间的联合,形成覆盖面广、品牌效应强的乡村旅游地。高级景区具有品牌效应、规模化、基础设施投入大的优势,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农家乐面向全国各地的游客,更需要自身发展模式的变革,探究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与旅游产品类型。在点状分布的地区增强其交通的可达性,注重口碑的营造,强化与周边景区和主要道路服务的联系。

3)生态与民族文化高度契合是贵州山地旅游的独特资源禀赋。深入挖掘贵州的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充分利用贵州山地的山脉河流走向,高质量、高品质建设发展民族文化廊带,可以延伸传统乡村旅游村寨的纵向发展轴和横向发展空间。在文化原真性、民族性保存较好且保存一定数量的具有历史感的传统民族村落,打造集山水观光、文化体验、文化民宿、生态康养的综合型农家乐,可以实现发展格局优化。将体验景观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讲好故事,让农民成为产品和体验的一部分,成为乡村旅游的地区参与者,从根本上实现民族贫困地区的长效脱贫问题,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复兴。

猜你喜欢

星级农家乐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星级联创”促进星光党建的创新实践
唐DM 智联创享型
大指挥官 2.0T四驱臻享版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