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6-10祝陈玲
■ 祝陈玲
与单篇阅读相比,记叙文的群文阅读涉及到非常多的环节和内容,具有较高的教学难度,需要教师能具备较强的引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将群文阅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教给学生阅读记叙文群文的方法,鼓励学生去分享和交流,促使学生能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实现其语文素养、阅读能力的同步提高。
一、初中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含义和作用
记叙文群文阅读指的就是在教学记叙文时,能将拥有同一表达特点、主体思想的一系列文章组合起来,使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思想情感。通过整合阅读同类型的文章,学生能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和探究活动,展开独立的分析和思考,快速找到这些文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记叙文,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记叙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的模式具有两个重要作用:第一,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拓展,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增加其阅读量;第二,群文阅读中通常都是一些具有较强代表性和经典性的文章,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的情况下,课堂氛围会得到进一步活跃,也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群文阅读在初中记叙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明确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个单元都拥有不同的主题。利用这样的编排方式能将主题变成该单元的一条主线,将课内自读、课内精读、课外阅读有效融合起来,将语文教材变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搜集和整理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增加主题与材料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在开展记叙文教学时,教师应当避免将文章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进行教学,而是要将该单元内的所有文章整合起来,利用群文教学的方式讲解知识。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时,该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其中包括非常多的文章。在群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与学生一起分析和研究这些文章的文体特点。通过分析可知,该单元的文章属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前四篇文章是现代文,不仅拥有散文诗,还拥有散文;后两篇文章属于文言文。这六篇文章的主题都是亲情,因而教师就可借助重组主题、文体、人物形象特点等将其整合起来。在具体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一节课确定一个主题,先从遣词造句、字词赏析方面入手,再去分析群文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等,还应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更加深入的角度挖掘文章中的思想内涵。教师应当重点讲解记叙文中的记叙说法,融入该单元的写作要求,实现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材中,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常见的表达手法都散落在不同的文章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记叙文中的文体特征,积极开展群文阅读,再进行多次重复的整合教学,那么就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针对一些具有较强文学性的记叙文,如戏剧、小说等,群文阅读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所在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围绕着古典小说开展群文阅读、专题整合,将不同时代背景的不同古典小说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对某类专题作品、朝代作品等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同时,教师还可将某一作者相关的作品整合起来。例如,在教学《朝花夕拾》时,教师就可将之前学习过程的课文融合起来开展群文阅读,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味道三味书屋》等,开展横向阅读教学;还可开展纵向阅读,与学生一起阅读《藤野先生》《猫·狗·鼠》等,使其能从更多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了解鲁迅先生,促使学生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和详细的认知。
2.讲解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开动自己的脑筋,积极思考,同时还需教师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在开展记叙文群文阅读时,教师需要教给学生阅读记叙文的方法,使其能真正体会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总结阅读方法
要想保证群文阅读的效果,那么就需要教师能为学生认真讲解阅读记叙文的方法,使其能真正尝到阅读的“甜头”。例如,在赏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发生的故事、言行外貌描写等,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如图1 所示)。
图1 记叙文人物赏析方法
在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后,教师就需适当放手,引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以文带文,自行阅读同类文章。在教学《孔乙己》时,需要认真分析课文中对孔乙己人物外貌的描写,从中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孔乙己会如此的落魄,使其能更好地探究文章主题。
(2)圈点勾画
对于学生来说,记叙文的群文阅读如同一个拥有多个关卡的通关游戏。在具体的教学时,教师可为每一个关卡都设置一个有趣、科学的任务,引导学生顺利通过每一个关卡。圈点勾画应当遵从由简及难的原则,先去解决课文中字词方面的问题,再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最后再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全篇内容,可从作品内容、写作手法、记叙要素、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在完成所有文章的阅读后,教师就需为学生提供群文阅读记录表,而学生则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再次阅读文章,并完成表格的填写。表格中包括多个内容:如课文内容概述、提出疑惑、赏析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片段等(表1 所示)。利用表格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去阅读,完成个人阅读体会的记录。教师也能借助这一表格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如果教师长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使其能积累充足的素材,实现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表1:阅读记录表
(4)绘制知识树
借助知识树的方式,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回顾所学,帮助学生构建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时,该单元的主题就是家国情怀,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一起绘制知识树,将家国情怀作为知识树的树干,树叶则是与家国情怀相关的文章,果实就是这些文章中的主题。知识树就是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方法,能从记叙文的群文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巧。
(5)分享与交流
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教给他人。在完成所有文章的阅读后,可开展读书交流分享会,邀请学生从这些文章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对同学、教师等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实际讲述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再次回顾记叙文群文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本内涵。学生在进行分享交流时采用的是从主题回顾入手,逐步展示阅读概览,最后进行片段的分享。
①主题回顾。学生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回顾课文内容,呈现出该单元的主题,并借助知识树的方式将群文大致内容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
②阅读概览。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学生还可利用阅读记录表分享自己阅读的课外文章,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③片段分享。选择某一个片段进行分享,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和观点。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在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悟,无论是肤浅还是深刻,都是学生个体的感悟。教师的肯定、同伴的共鸣都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群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记叙文亦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推动“记叙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促进记叙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同步提高,为其终身发展、长远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
培养阅读兴趣是学会阅读的前提,阅读宜早培养,中国古代家书家训对少儿教育有专门论述。相关调查数据及中外学者研究显示,家庭亲子阅读是培养少儿阅读兴趣的重要方式,为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掌握阅读方法尤为重要,使用不同阅读方法会有不同效果。中国古代学人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积累了很多优秀的阅读方法,如荀子的“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韩愈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等。随着现代阅读教育的发展,阅读方法也更加多元。比如从出声与否将阅读分为朗读与默读,从阅读程度将阅读分为精读与略读,从阅读速度将阅读分为速读与慢读等。阅读还有专门的学理,美国学者艾德勒和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已成为指导人们阅读的经典之作。这些阅读方法不但帮助我们学会阅读,而且让我们懂得,阅读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而是通过阅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更高级的思维整合,激发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成长,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关于阅读行为对于阅读习惯养成的意义,叶圣陶曾明确地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养成阅读习惯,使阅读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将阅读内化为习惯,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
——任翔,《中国教育报》2022 年04 月20 日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