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消痞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2-06-10张新芳
张新芳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中医院,甘肃 渭源 7482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消化性疾病,虽不属于器质性病变,但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1]。临床认为,西药虽然可以促进机体胃肠动力,起到抑酸作用,但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并不理想。本研究分析健脾消痞汤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26.31±2.72)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1.94±0.73)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26.94±2.9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43±0.41)年。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与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诊断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2)意识清楚,可以配合研究。(3)经影像学检查无器质性疾病。(4)伴有上腹疼痛、上腹灼烧与早饱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2)神经异常或智力障碍者。(3)服用过影响胃肠道功能药物者。(4)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10003)口服给药治疗,每日10 mg,一日3次,连续治疗一个月。观察组采用健脾消痞汤治疗。健脾消痞汤由党参20 g、茯苓20 g、炒莱菔子30 g、丹参15 g、陈皮10 g、熟大黄3 g、厚朴10 g、半夏10 g、炒白术15 g及枳实10 g等制成。将以上中药材用水煎煮,取200 mL汤剂口服给药,于每日早晚各服用100 mL,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中医诊断标准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0分证明临床症状消失,1~2分证明只存在轻度症状,3~5分证明中度症状,6分及以上证明患者为重度症状,得分越低证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越轻。(2)不良反应包括倦怠、便秘、尿频、嗳气与口干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腹部伴有灼烧感及伴有疼痛感与餐后饱胀不适等,其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倦怠、便秘、尿频、嗳气与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认为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高敏感性、胃肠功能障碍与胃酸增多等因素相关。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多是由于饮食疲倦与情志失调等因素致使患者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应以和胃降逆、补气健脾等为主[2]。健脾消痞汤在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中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和胃降逆、益脾补气、清心安神、理气消痞与补脾益肺等作用。但是,健脾消痞汤在机体组织与器官应用期间也会出现一系列毒副作用,包括倦怠、便秘、尿频、嗳气与口干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一旦患者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轻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或皮疹等,重者会出现血压降低、心慌气短、嗳气、倦怠与过敏性休克等症状。用药后出现毒性反应会表现在胃肠道、肝脏、肾脏与神经系统等。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经相关研究证实,健脾消痞汤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因素与煎煮不当等因素相关,当煎煮时间不足就会引发不良反应。患者年龄、体质及性别等因素也与其相关,部分哺乳期妇女也会对中药成分产生敏感作用[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倦怠、便秘、尿频、嗳气与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健脾消痞汤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总之,健脾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