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1在门票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
2022-06-10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王少然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王少然 许 春
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加之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的影响,电子门票市场需求逐渐加大,门票数字化发展成为必然。以商品条码、手机二维码、RFID无接触识别、人脸识别等为技术支撑的电子门票推广,还有地铁扫码进站、会议刷卡进场、高铁刷卡进站、景区扫码登记等,传统纸质门票在逐渐向电子门票转化。
GS1系统
GS1系统全称“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由国际物品编码组织管理,GS1系统包括GS1编码体系、GS1数据载体体系和GS1数据交换体系。GS1编码体系是GS1系统的核心,可为流通领域中贸易项目、物流单元、位置、资产、服务关系等提供唯一标识。GS1数据载体承载编码信息,用于自动数据采集与电子数据交换。GS1数据交换体系主要通过GS1标准实现产品主数据、业务交易数据和物理事件数据共享。GS1具有系统、科学、全球统一和可扩展的特性。
GS1编码体系包括标识代码与附加属性代码。标识代码有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供应链参与方位置代码(GLN)及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SRN)等,附加属性代码用于对商品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描述。电子门票可应用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SRN)进行编码。
GS1数据载体可分为一维条码(EAN/UPC条码、ITF-14条码、GS1-128条码等)、二维码(GS1 DataMatrix、GS1 QR码)、复合条码及RFID数据载体。电子门票数据载体可应用GS1-128条码、二维码以及RFID射频识别标签。
利用GS1实现门票全球唯一编码标识
应用GS1编码体系中的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SRN)其应用标识符 AIs(8017,8018),可为售票单位发售的每张门票进行唯一编码,实现一人对应“一票一码”。消费者购票成功后,门票与消费者进行绑定,相关信息存储于门票管理系统,为门票数字化管理提供数据基础。例如,某售票单位的厂商识别代码为“6901234”,其全球服务关系代码编码为“(8018)690123400000000018”。图1、图2(见下页)分别展示了利用GS1-128条码、QR码实现门票唯一标识示例。
图1 GS1-128条码门票示例
图2 QR码门票示例
GS1实现门票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便捷入场检票
消费者入场检票时,工作人员利用手持PDA扫描一维条码或者二维码,通过扫码、识别可实现快速登记入场。若电子条码采用RFID射频识别标签制作,消费者携带门票通过入口闸机,即可实现无接触自动识别。消费者进场后相关信息均存储于系统后台。应用电子门票,整个检票过程便捷、迅速,减少了人员配备,降低操作失误率,并提高了入场效率。
消费者行为分析
应用GS1可为每一位购票消费者分配唯一的标识代码,通过系统后台数字化管理机制,可实时统计消费者购票、检票以及其他消费数据,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会员客户的偏好、特点以及意向需求等,实现精准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和个性化服务方案定制,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消费人群,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培养忠诚度高的消费者。
市场分析与决策制定
通过门票数字化管理,可随时查看系统后台各项统计报表,及时获取入场、出场等相关统计数据,通过综合分析后台数据信息,作出合理的市场营销计划,为行业决策提供数据基础,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特有的数据信息价值。
门票防伪
应用GS1编码体系,为每位消费者分配全球唯一的编码,实现“一人、一票、一码”,并将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后台,同时,选用RFID作为防伪标签附在票面上,该门票便成为消费者独有的身份标识。当消费者携票进场时,闸机自动识别票面上的RFID标签,并调取系统后台信息,判断是否人票对应,门票检后即废,最终实现门票防伪。
数字营销
数字化时代,市场营销手段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媒体、社交平台实现,数字营销成为企业营销的一把利器。景区(会场)可应用“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中的“条码微站”服务实现数字营销。“条码微站”是基于GS1实现的商品一站式营销方案,通过“条码微站”可实现最新最全信息宣传与市场拓展,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发布营销信息。
门票信息异地传输共享
当前各景区(会场)采用的电子门票编码标准不一,这对于实现门票信息异地传输共享较为困难,不利于政府对各景区(会场)的监管。应用GS1建立完善的电子门票标准体系,为各相关企业获取标准化信息提供方便,从而实现相关企业间信息共享。这一优势对实现全球巡回演出、国际会议等活动的门票管理以及智慧旅游、智慧巡演等提供基础支撑。
将高效率、低成本的GS1技术应用于门票数字化管理中,告别传统纸质门票管理的繁琐低效,使门票管理工作走向数字化、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应用GS1,可助力门票售检实时监测、“后疫情”时代人流预测监控、标准化数据信息共享等,从根本上解决票据查询难、售票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最终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客户消费体验、促进“智慧+”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