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管理对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6-10付丽丽
付丽丽 曲 虹
(北部战区总院神经外科,辽宁 沈阳 110016)
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作为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逐渐下降,高血压发病率不断增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这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往往在脑出血前没有预感,发病突然,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范围、身体反应、一般情况等因素。脑出血在临床也被称为自发性脑出血,导致该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有颅内血管变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发病骤然且在短时间内极速恶化[1]。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与完善,可保障及时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成功率,但仍不能避免各种后遗症的出现[2]。脑出血患者在康复阶段因为生理、生活变化而难免导致心理产生对应变化,部分患者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睡眠障碍,对抢救后身体功能康复、树立积极心理状态以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等产生负面效应,故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睡眠质量应予以重视[3]。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发展迅速,人们对医疗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护理服务质量和人性化的要求[4]。鉴于此,本研究探索对脑出血患者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以及医院科室资源,选择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部战区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住院诊疗的脑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在满足选择标准群体中抽取100例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42~76岁,平均(58.14±5.94)岁。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3~74岁,平均(58.34±6.11)岁。两组患者组间一般资料分布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次研究内容展开前交由医院审核,得到批准后进行。纳入标准[5]:结合症状、体征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有典型睡眠障碍症状,如多梦易醒、睡眠不深;表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存在严重认知功能、交流、精神障碍;明确表示拒绝配合本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天候脑出血康复期睡眠护理干预,但不对患者睡眠时间以及睡眠习惯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分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在若干病房中实行并以医院制定的作息时间规划表为依据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让患者能够保持一致的作息时间。①睡眠环境管理。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空气的流通,房间整洁,并定期进行消毒,在休息时间要避免强光与噪声对患者的影响,营造让患者感受到舒适愉悦的环境。严格控制噪声,对于脑出血患者,由于本身受疾病影响,睡眠质量低,更需要避免噪声干扰,将病房噪声控制在40分贝以下,以提高睡眠质量,帮助尽快入睡。光线在人体睡眠时,通过眼皮刺激视神经,阻碍松果体分泌褪黑素,需降低亮度,可采取关灯和拉窗帘等措施。②诱导睡眠。可建议患者在入睡前先听一段时间舒缓的轻音乐,饮用热牛奶,用温水泡脚,不宜在睡前饮酒饮茶。在夜间对患者病房查房时动作要保持轻柔,以免打扰患者正常睡眠。禁止同病房内患者以及家属在夜晚长时间聊天,枕头的高度对睡眠也有一定影响,不能过高或是过低,需硬度适中,高度以患者拳头高为准,护理人员要帮助其正确调整,促进睡眠。③心理疏导。存在有睡眠障碍的脑出血患者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重视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鼓励患者主动倾吐自己的感受,在交谈过程中了解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情绪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干预。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耐心解答,消除因为未知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大多数脑出血患者为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普遍存在睡眠问题,再加上疾病干扰,睡眠问题愈加严重,而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多由缺少子女陪伴或是担心治疗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需要对症给予心理干预,指导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耐心引导讲出内心困惑,避免负面情绪长时间压抑在心中,通过帮助改善心态,解决睡眠问题。④帮助患者制订计划。结合患者本身的睡眠情况包括质量、长度、深度以及习惯等,制订具备针对性的计划,在白天空闲时辅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并让其有轻微的疲劳感,提醒患者存在的不良睡眠习惯并进行改正,在制订睡眠计划后要严格执行,以保障整体睡眠质量。对于睡眠时间较短的患者,提醒午睡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超过1 h,否则晚上容易睡不着;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提醒晚饭不能吃太多,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同时在白天适当做简单运动,增加身体体能消耗量,睡前不要看过多电视剧或是短视频,导致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应用睡眠习惯问卷(ASHQ)[6]、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7]进行评价,2个量表检测维度分别为睡眠抵触、睡眠时长、潜伏期以及夜间醒来次数,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白天功能,2个量表均为所得分数与睡眠质量呈反比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SHQ评分比较 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用ASHQ评价,包括睡眠抵触、睡眠时长、潜伏期以及夜间醒来次数,观察组患者问卷所得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ASHQ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ASHQ评分比较(分,±s)
2.2 两组PSQI评分比较 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用PSQI进行检测,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白天功能,观察组患者检测所得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s)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经及时治疗后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为确保治疗效果满意,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分级护理管理干预重视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病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延缓病情发展,确保良好的疗效。脑出血患者年龄高,褪黑素分泌减少,睡眠障碍问题严重,如果不给予及时干预,将可能直接影响病情进展。据了解,10%的脑出血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这需引起临床的重视。此类患者主要症状为失眠,部分存在醒后难受、睡眠浅以及白天容易疲劳等睡眠障碍情况[8]。睡眠质量严重低下的状态会导致机体内分泌系统调节以及糖代谢功能紊乱,是某些和年龄存在联系慢性病诱发高危因素。除了生理因素的负面影响,睡眠障碍也会引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对脑出血康复产生不利影响[9]。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分级护理管理患者在睡眠质量经典量表评估下提示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脑出血患者[9-10];该护理管理模式为非药物方案,避免可能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整体制订内容均围绕对患者睡眠状态评价进行,通过营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11-13];调整患者睡眠习惯并对因心理情况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可获得更显著的护理管理效果[14-16]。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分级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对生活的舒适体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